《宋明理學研究》

(一)宋明理學的稱謂 (二)宋明理學的內涵 (三)宋明理學的分系

宋明理學研究 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作為一定時期內的時代精神的精華,標誌著理論思維的時間維度,它不能完全跨越時代的有限性,因而今人在詮釋、評價宋明理學家時,應把他們放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思維結構的環境中,來審視他們的理論思維的價值和意義。作者不能依據現代的理論思維所達到的水平去要求古人,指斥古人,而只能根據他們比之前人的理論思維水平超越與否、有哪些創新等等來理解、分析古人及其文本,體貼、領會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人文氛圍 ,使作者對宋明理學有深切的體認,準確的評價。這次修訂就基於這種認知刪去理學家所處的時代所不可通用的思想觀念,使對文本的詮釋,對理學家歷史上位、作用、影響的評價更契合事實。

宋明理學研究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宋明理學所面臨的挑戰
(一)科技理性與理論思維衝突的凸顯
(二)價值理想的衝突
(三)佛教文明的挑戰
(四)理論形態轉型的衝突
二、宋明理學的稱謂、內涵和分系
(一)宋明理學的稱謂
(二)宋明理學的內涵
(三)宋明理學的分系
三、宋明理學發展的諸階段
(一)理學的開創
(二)理學的奠基
(三)理學的集大成
(四)理學的解構
(五)理學的總結
四、宋明理學範疇結構的演變
(一)理學邏輯結構的演變
(二)“一兩”、“分合”學說
(三)“動靜”學說的發展
(四)“格物致知”論的演變
(五)“知行”觀的論辨
(六)“性”論的演變
五、宋明理學的特點和時代精神
(一)理學作為新儒學之所以為新
(二)理學是哲學與倫理學的融突和合
(三)理學是繼儒家道統的“正傳”
(四)理學是時代精神的體現
第二章 濂溪學――周敦頤的道學思想
一、身世、生平和著作
(一)家世和經歷
(二)著作考釋
二、“立太極”的哲學學說
(一)《太極圖》的來源
(二)哲學的邏輯結構
(三)“無極”與“太極”
(四)“陰陽”與“五行”
(五)“男女”與“萬物”
三、“立人極”的倫理道德學說
(一)為“聖”的標準
(二)為“聖”的內容
(三)為“聖”的工夫
(四)“禮”與“樂”
四、歷史地位及影響
第三章 橫渠學――張載的氣學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一)身世和生平
……
第四章 二程深究――程顥、程頤的道學思想
第五章 朱子學――朱熹的道學思想
第六章 象山學――陸九淵的心學思想
第七章 陽明學――王守仁的心學思想
第八章 船山學――王夫之的氣學思想
第九章 結束語――對宋明學的幾點認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