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韓國電影]

《守望者》[韓國電影]
《守望者》[韓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個少年意外死亡,引發了一連串懸念迭起的故事。死者名叫基泰。一向對兒子有所疏忽的父親幡然醒悟,卻為時已晚。負罪感的驅使下,他決心搞清兒子死亡的真相。他首先在兒子的抽屜里發現一張被細心收藏的照片,照片上有兩個兒子的同齡人,一個叫東允,一個叫熙俊。然而,當他追查至學校才得知其中一個孩子已經轉學,另一個孩子也沒有出席兒子的葬禮。事態變得匪夷所思。後來,他勉強找到熙俊,得到的答覆是“基泰和東允最是親密”,並且閃爍其詞,仿佛迴避著什麼。他拜託熙俊代為尋找東允,但這個自動離開學校的孩子究竟去了哪裡呢?原本天真單純的年齡,卻承載著難以想像的悲劇命運。三個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1] 導演以平行敘事勾勒青春樣貌,從中探討校園霸凌、成長叛逆等問題,解構出一首冷酷的青春恣意之詩,不但神似韓國版《九降風》,更見殘酷與懸疑,亦有一群韓國帥哥新秀比拼魅力與演技。

基本信息

劇情

一個少年意外死亡,引發了一連串懸念迭起的故事。

劇照劇照

死者名叫基泰。一向對兒子有所疏忽的父親幡然醒悟,卻為時已晚。負罪感的驅使下,他決心高興兒子死亡的真相。他首先在兒子的抽屜里發現一張被細心收藏的照片,照片上有兩個兒子的同齡人,一個叫東允,一個叫熙俊。然而,當他追查至學校才得知其中一個孩子已經轉學,另一個孩子也沒有出席兒子的葬禮。事態變得匪夷所思。

後來,他勉強找到熙俊,得到的答覆是"基泰和東允最是親密",並且閃爍其詞,仿佛迴避著什麼。他拜託熙俊代為尋找東允,但這個自動離開學校的孩子究竟去了哪裡呢?

原本天真單純的年齡,卻承載著難以想像的悲劇命運。三個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幕後製作

影片在國際電影節屢獲殊榮,作為一部80後導演的處女作來說實在令人驚喜。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高中校園內的故事,通過一名父親對兒子突然死亡的追查,揭示了韓國社會現行的某些教育制度對青少年的傷害。影片構思巧妙,敘事方式富有張力和拍攝技巧老到,謎團被層層揭開的過程極具吸引力,被認為是自1997年洪尚秀的《豬墮井的那天》、2003年朴贊玉的《嫉妒就是我的力量》、2009年梁益俊的《綠頭蒼蠅》之後最亮眼的新人新作。

劇照劇照

80後導演尹成賢現年29歲,畢業於首爾藝術大學韓國電影學院導演專業。2008年以短片《孩子們》小試牛刀,獲得國內外若干影展邀請,展現出不俗的潛力。《看守》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也是他的畢業作品,由他本人擔綱編劇、導演、剪輯,僅花費5000萬韓元。而演員方面則啟用了三位頗富靈氣的新星。李濟勛因出現在《校園鬼》、《尋找金鐘旭》等片中,被人們記住,本片殺青後正投入戰爭片《高地戰》的拍攝;徐俊永最初在《女教授的隱秘魅力》中飾演池珍熙的少年時代,後因主演《鏇風》等片成為獨立電影的寵兒;朴正珉則與尹成賢是校友,出身自首爾藝術大學表演系。

影片題材嚴肅,卻採用了觀眾較為受落的反轉劇架構方式,即人物的真實面孔和起初的表現完全不同,意外之餘又感覺在情理之中。影片的剪輯組接手法非常流暢,將時間和空間交錯安排得恰到好處,藉助片中三個人的不同視角講述相同的故事,深得《羅生門》之精髓。釜山電影節評審會評審在觀看本片後激動萬分,認為故事錯綜複雜,卻講述得涇渭分明毫無散亂之感,一點沒有新人執導的青澀與匠氣,他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反映青春與成長的電影,而是一部成熟的驚險電影。

項目成果耀眼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該片的資金來自韓國電影學院長片製作研究課程的科研經費(以下稱KAFAFILMS)。2007年起,KAFAFILMS決定在畢業生中啟動選拔機制,所有候選人需要完成三部實驗作品、一部動畫作品,中選人可以獲得一年內不到一億元的經費,拍攝長片電影。目前為止,通過這一選拔機制拍攝學生作品平均預算在5000萬元左右。該項目一期作品來自白勝斌的《葬禮會員》,並得到釜山電影節"新浪潮"單元的特別資助,與李淑慶導演的《那天之後》一起受邀第59屆柏林電影節。該項目二期作品是蘇相民的《麻煩上身》,並在2009年的釜山電影節"新浪潮"單元中獲獎,並與柳相基導演的《我和我的21世紀》受邀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而該項目的三期作品就是尹成賢的這部《守望者》。由於該項目具有良好的鼓勵機制,年輕的電影人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被稱為"5000萬的奇蹟"。

劇情劇情截圖

花絮

·與《巫山日記》並列摘得2010年釜山電影節新浪潮大獎,參加鹿特丹等多個國際電影節競賽。

劇情截圖劇情截圖

·影片由尹成賢一人負責編劇、導演和剪輯等工作,製作費僅為5000萬韓元(29萬人民幣)。

·影片採取了"羅生門式"的結構,通過三個人截然不同的視角來講述故事。

·該電影是有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下設的韓國電影學院製作研究課程的第三期學生們拍攝完成的。

2011年韓片推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