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李清照]

《如夢令》[李清照]

《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女詩人李清照作品特點之一在於善用經過藝術提煉的口語道出真切的感受。這首《如夢令》里的傷酒惜花,典型地反映了一部份舊詞人的情調。

詩詞正文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①溪亭日暮②,沉醉③不知歸路。
興盡④晚⑤回舟,誤入⑥藕花深處。
爭渡⑦,爭渡,驚⑧起一灘⑨鷗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②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③沉醉:大醉。
④興盡:盡了興致。
⑤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
⑥誤入:不小心進入。
⑦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⑧驚:驚動。
⑨一灘:滿灘。

白話譯文

時常記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
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
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
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
怎么出去,怎么出去,
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裡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景色分析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分析:從詞面上來說:這首詞當是一篇回憶之作。
物象:西亭,日暮;歸路;回舟;藕花深處;渡;驚起一灘鷗鷺。
意象:常記;沉醉,不知;興盡;誤入。爭。

圖景連線與賞析:
日暮時分,夕陽西墜,晚霞染紅了西方的天際。遠望湖中的涼亭上,一群少女在盡情的嬉鬧和玩耍,她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完全忘記了已晚的天色。等到天色已暗,景色朦朧時,這群意猶未盡的女孩子才戀戀不捨的滑著小舟回家。結果她們卻把小舟滑進了一望無盡的荷花當中。在說笑和驚叫當中,她們又爭著把小舟往外滑,把棲息在沙洲上和荷花中的水鳥全給驚飛起來了。

這幅充滿動感的畫面,有人,有鳥,有花,有水。時空交叉,非常美麗。但是,這是詞人的回憶之作。詞人追憶的是青春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的歡快時光。一首小令,三十餘字,給我們畫出了這么完美秀麗的畫面,可見詞人的表達功力之深厚。一般的賞析者認為,作者在這首詞里充滿了歡喜之情。其實,不應該忘記的是,作者既是一篇回憶之作,在這首小令里還是充滿了傷感之意。因為作者的經歷前後反差很大,她既然懷念青春時的歡快,想必是現在的生活不是稱心的。至於在這首小令里沒有明顯的表述之雲,人們卻認為是作者的藝術手法,寫到濃情處,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也正是這首詞的魅力無窮的緣故。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像。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隻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後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像: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後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後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名人點評

熊篤:此詞體現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詞義解釋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課本在注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的“爭渡”時,是這樣註解的:“[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划過去。‘爭’通‘怎’。”筆者認為,將“爭渡”的“爭”解釋為“怎”,有損文章的表現力,也似乎難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夢令》一詞的內容是追敘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遊的歡樂情景,詞所寫的是其中的一個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於“沉醉”而“不知歸路”,才有“興盡晚回舟”,結果“誤入藕花深處”。也正是由於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裡才有了慌張。而心裡的慌張表現在行動上則“爭渡、爭渡”忙亂不已,連“溪亭”邊的“一灘鷗鷺”也被“掠起”了。特別是連續的兩個“爭渡”,將當時的慌忙之情表現得一覽無餘。顯然這裡的“爭”字解釋為“爭著”、“儘快地”比較合情合理。

再從“爭”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來看主要有三:(1)爭奪,競爭。(2)爭辯,爭論,(3)規勸(讀音為zheng)(見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釋“爭”為“怎”極少見到。況且如果在這首詞中將“爭渡”的“爭”釋為“怎”的話,詞中所描繪的慌亂忙碌的情景就蕩然無存。如果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談論或者思考,沒有忙亂、焦急之中聲勢不小的划船激水,又怎么可能“驚起一灘鷗鷺”呢?

作品特色

寫作特色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藝術特色

寫作手法: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兩首詞都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如夢令》由自然景物春天雨夜入筆,而《一剪梅》由戶外之景、室內之物對清秋點染,都有此烘託詞人物的情懷。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么傳神。

作者介紹

李清照,女,(1084-1151),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人。婉約詞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於作者命運多舛,加之國破家亡,其詞作前後風格迥異,前期婉轉柔和,多涉及閨情相思;後期則是悽苦愁腸,低婉深沉。顯示了一個古代文人的才思於情懷。她生於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後。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