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這本書圍繞著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描寫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善良質樸的老保姆辟果提;有貌似嚴肅卻有菩薩般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甚如意的密考伯夫婦;有恬靜聰明的艾妮斯;有天真浪漫的朵拉;還有兇狠殘暴的摩德斯通姐弟倆;還有卑躬屈膝,陰險狡詐的希普。

基本信息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

作品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主要寫的是大衛•科波菲爾從小到大的生活。大衛·科波菲爾尚未來到人間,父親就已去世,他在母親及女僕辟果提的照管下長大。不久,母親改嫁,後父摩德斯通兇狠貪婪,他把大衛看作累贅,婚前就把大衛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裡。辟果提是個正直善良的漁民,住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裡,與收養的一對孤兒(他妹妹的女兒愛彌麗和他弟弟的兒子海穆)相依為命,大衛和他們一起過著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衛回家後,後父常常責打他,並且剝奪了他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愛撫。母親去世後,後父立即把不足10歲的大衛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讓他過著不能溫飽的生活。他歷盡艱辛,最後找到了姨婆貝西小姐。
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衛,讓他上學深造。大衛求學期間,寄宿在姨婆的律師威克菲爾家裡,與他的女兒安妮斯結下情誼。但大衛對威克菲爾雇用的一個名叫希普的書記極為反感,討厭他那種陽奉陰違、曲意逢迎的醜態。
大衛中學畢業後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時代的同學斯提福茲。兩人一起來到雅茅斯,訪問辟果提一家。已經和海穆訂婚的愛彌麗經受不住闊少爺斯提福茲的引誘,竟在結婚前夕與斯提福茲私奔國外。辟果提痛苦萬分,發誓要找回愛彌麗。
大衛回到倫敦,在斯本羅律師事務所任見習生。他從安妮斯口中獲悉,威克菲爾律師落入詭計多端的希普所設計的陷阱,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這使大衛非常憤慨。但這時,大衛墮入情網,愛上斯本羅律師的女兒朵拉。他倆婚後生活並不理想,因為朵拉是個容貌美麗、但頭腦簡單的“洋娃娃”。姨婆也瀕臨破產。這時,大衛再次遇見他當童工時的房東密考伯,密考伯現在是希普的秘書。密考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爾並導致貝西小姐破產的種種陰謀。在事實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後因他案並發,被判終身監禁。貝西小姐為了感謝密考伯,送他一筆資金,使他在澳大利亞發財致富,事業上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辟果提多方奔波,終於找到了被斯提福茲拋棄後淪落在倫敦的愛彌麗,決定將她帶到澳大利亞,重新生活。啟程前夕,海上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桅桿上攀著一個瀕死的旅客。海穆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屍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屍體也漂到岸邊,原來是誘拐愛彌麗的斯提福茲!愛彌麗懷念海穆,去澳大利亞後在勞動中尋找安寧,終身不嫁。
大衛成了作家。朵拉卻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離開人世。大衛滿懷悲痛,出國旅行,其間,安妮斯始終與他保持聯繫。當他三年後返回英國時,發覺安妮斯始終愛著他。他倆終於結成良緣,與姨婆貝西和女僕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作者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狄更斯
1812年3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國南部朴次茅斯波特西地區一個貧寒的小職員家庭里。父親是海軍會計處的小職員,因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投進債務監獄。這時剛滿10歲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擔,11歲時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當童工。為節省開支,母親和弟妹都搬進監獄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領到薪水就買些食物去監獄看望父母弟妹。後來狄更斯的父親繼承了一位遠親的一筆遺產,還請債務後出獄。狄更斯離開鞋油作坊進入一家國小讀書,對學校里摧殘兒童的野蠻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滿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對窮人,特別是對貧苦兒童懷著深切同情,後來寫了不少兒童題材的作品,如《大衛•科波菲爾》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於家庭貧窮,狄更斯從16歲開始,先後做過律師的抄寫員事務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記員,這使他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監獄,接觸到各種人物,了解到各種訴訟案件。1832年他又當了報社的採訪記者。擔任記者期間,他有機會廣泛地接觸英國社會,常去國會記錄辯論情況,目睹了資產階級黨派鬥爭的骯髒內幕,了解了辯論中揭露出來的上流社會的大量罪惡事實,這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蒐集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狄更斯自幼就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童年時代,他就閱讀了《魯濱遜飄流記》、《天方夜譚》等大量小說。他的父親愛好戲劇,經常讓小狄更斯表演各種戲劇,敘述表演體會,教他背誦詩歌,即興創作。這種教育雖使小狄更吃了不少苦頭,卻也培養了他的文學興趣和刻苦學習的精神。他經常利用為倫敦幾家報刊工作的業餘時間到大英博物館圖書閱覽室學習,從當採訪記者時就開始了文學創作。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此後他脫離新聞工作,開始了專門從事文學創作的生涯。1842年,他訪問了美國。從1844年起,他常常攜同家人在瑞士、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居住。1846年,他創辦進步報刊《每日新聞》,並擔任主編。1858年,他以傑出朗誦家身份在國內作朗誦旅行;1867年至1868年再度訪美。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寫作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這位英國文壇上的“天之驕子”在趕寫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愛德溫•德魯德之謎》時,患腦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遺囑中寫道:“……我絕對要求把我的喪事辦得樸素、簡潔。不要張揚。不要在報上發訃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麼,‘先生’、‘閣下’之類的字眼。懇請我的朋友們不要為我建造紀念碑、撰寫悼念文章。我的書會讓人們記得我的--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除了紀念碑外,狄更斯的遺願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但是他的死引起了全英國人民的哀悼,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詩人之角”。

人物形象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原名大衛•科特金,1956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家庭,他從小就對魔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個性格內向,容易靦腆的人發現自己的智慧贏得同伴們的讚賞,他信心倍增。12歲時,大衛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魔術表演,可以與職業魔術師媲美。不久他參加了全美魔術家協會,成為這個世界著名魔術組織中最年輕的成員。1972年,年僅16歲的大衛便開始在紐約大學為藝術系的大學生講授魔術課程。

1974年,大衛從新澤西州的麥森特高中畢業後,進入福特哈姆大學學習,這時芝加哥《魔術人》輕歌劇劇組邀請他領銜主演這部新型歌舞魔術劇。大衛中輟了短短三個星期的大學生活,全力投入了《魔術人》的創作。他不僅設計創作了劇中所需要的全部魔術,而且創造了載歌載舞表演魔術的風格,使這部音樂喜劇別具一格,成為芝加哥歷史上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喜劇。《魔術人》演出結束之後,大衛回到了紐約,他在進一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魔術風格,成為從他的同行中脫穎而出的魔術明星。在大衛20歲的時候,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裁弗富德•西爾弗曼的邀請,擔當起ABC廣播電視公司一個新的集錦式電視特別節目的主持人,這個節目命名為《ABC的魔術》,由大衛和來自ABC電視網的其他十四位明星聯合演出,這個新穎的受到了各界歡迎,成為該公司收看率很高的節目。從此把大衛•科波菲爾非同凡響的魔術表演介紹給了美國各地觀眾。之後,大衛與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合作,拍攝《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系列專題節目,他高超的魔術技巧使成千上萬的電視觀眾目瞪口呆。

他的靈感來自哪裡?用大衛•科波菲爾自己的話說,靈感“不僅來自於其他的魔術師前輩”,而且還受到一些娛樂界人士的影響,譬如搖滾樂隊或視覺藝術家。大衛說:“我曾經想成為一名歌曲作者,而且我崇拜那些歌曲創作者,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創作成歌曲,在用歌曲打動聽眾的同時,他們也可以宣洩自我。我一直都想創作一首能夠流芳百世的搖滾歌曲,但是現在,我創作的是魔術“故事”,我希望靠它們來打動觀眾。我能夠通過自己現在創作的東西來表白自己。”

大衛•科波菲爾堪稱古往今來最偉大的魔術大師,30多年來,他一次次超越人們的想像力,將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現實。憑著卓越的成就,大衛19次獲得美國電視藝術艾美獎,其演出票房和收入連《獅子王》、《貓》和《歌劇院的幽靈》等經典節目也望塵莫及,他的大型表演《夢想與夢魘》至今還保持著百老匯的票房紀錄。

人物生平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
1968年,12歲的大衛•科波菲爾在魔術界嶄露頭角,成為美國魔術師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會員。

1972年,年僅16歲的大衛在紐約大學教授《魔術藝術》課程。

1974年,大衛在音樂劇《魔術人》中出演主角,並開始創造自己的魔術。

1977年,大衛展開電視節目生涯,並使“大衛•科波菲爾”這個名字逐漸家喻戶曉。

1979年,大衛在電影《恐怖列車》中扮演角色,展露了他的表演才能。

1980年,大衛成為有史以來被美國魔術藝術學會授予“年度魔術師”稱號的最年輕藝術家。

1981年,大衛在眾目睽睽之下讓一架7噸重的噴氣式飛機消失。同年,美國藝術家聯合協會向他頒發了“年度娛樂明星”大獎。

1982年,大衛開創了以魔術治療疾病、提高身體靈敏度的“魔術計畫”。

1983年,當著眾多現場觀眾及5000萬電視觀眾,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在大衛的魔杖下突然無影無蹤。

1984年,大衛成為首位與舉世聞名的拉斯維加斯CEASAR宮簽定長期演藝契約的魔術家。

1985年,大衛當選為“全美十大傑出人物”。

1986年,大衛穿越“萬夫莫開”的萬里長城,大衛和組員是第一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製作美國電視特別節目的美國製作群。

1987年,大衛從防範森嚴的美國阿爾卡特拉聯邦監獄逃脫,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逃出此監獄的人。

1988年,大衛代表美國在漢城奧運會上致辭。

1989年,大衛從一座正在爆破的大樓里順利脫身。

1991年,大衛使一輛長85呎、70噸的東方快車瞬間消失。

1992年,大衛創造經典魔術“飛翔”,成為第一個不藉助繩索和攝像技巧而飛翔的魔術師,同時,該節目還被評論界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項魔術表演。

1993年,在電視特別節目《激情之火》中,大衛脫出捆綁在身上正在燃燒的繩索,從幾十米的高處逃離。然後,他當著一位著名曲棍球明星的面,撕毀並復原了一張價值100萬美元的收藏卡。

1995年,大衛成為唯一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獲得一顆閃亮之星的當代魔術家。

1996年,大衛名為《夢想與夢魘》的大型表演打破了百老匯的票房紀錄。

2000年,大衛被評為世紀FISM魔術家,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世紀傳奇”。

2001年,他又神通廣大地準確預測了德國國家彩票的中獎號碼……

2002年,大衛來到中國在廣州上海北京三地演出,在國內掀起前所未有的魔術熱潮。

創作背景資料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結構鬆散的“流浪漢傳奇”,足憑藉靈感信筆揮灑的即興創作,而本書則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結構技巧和藝術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書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創作方法概括為“經驗想像,糅合為一”。他寫小說,並不拘泥於臨摹實際發生的事,而是充分發揮想像力,利用生活素材進行嶄新的創造。儘管書中大衛幼年時跟母親學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大衛在母親改嫁後,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中閱讀的正是他本人在那個年齡所讀的書,母親被折磨死後,大衛被送去當童工的年齡也正是狄更斯當童工時的年齡,然而,小說和實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兒,而他筆下的大衛卻是“遺腹子”。同時,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進了大衛的房東、推銷商米考伯夫婦身上。

大衛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寫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衛以兒童特殊的敏感對追求母親的那個冷酷、殘暴、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開始就懷有敵意,當摩德斯通虛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衛時,他發現那隻手放肆地碰到母親的手,便生氣地把它推開。大衛向母親複述摩德斯通帶他出去玩時的情景,當他說到摩德斯通的一個朋友在談話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婦”時,母親一邊笑著,一邊要他把當時的情景講了一遍又一遍。敘事完全從天真無邪的孩子的視角出發,幼兒並不知道人家講的就是自己的母親,而年輕寡婦要求再醮、對幸福生活的熱烈憧憬已躍然紙上。又如:大衛跟保姆裴果提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裴果提先生是一位漁民。大衛看見他從海上作業後回來洗臉,覺得他與蝦蟹具有某種相似之處,因為那張黑臉被熱水一燙,立刻就發紅了。這個奇特的聯想,充滿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精彩選段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中插圖

於是,在上床前,我坐在臥室里給她寫信。我告訴她我已見過他了,他求我告訴她我在本書適當之處已寫過的那番話。我忠實地複述,就算我有權利誇大,我也不需要誇大。那一番話那么真摯和善良,不需要我或任何人予以潤色修飾。我把信放在外面,準備一早就送出;還附了一行給皮果提先生,請他把信轉交給她;這以後我就去睡了,時值破曉。
可是我一直到太陽出來才睡著,所以一直很累很無力。第二天我一直躺到很遲,精神很差。我姨奶奶悄悄來到床前把我驚醒。我在睡著時也感覺到她在我身邊,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
“特洛,我親愛的,”我睜開眼時,她說道,“我正猶豫不決,是不是該把你叫醒。皮果提先生來了;要他上來嗎?”
我答應說要,不一會兒他就上來了。
“衛少爺,”我們握過手後,他說道,“我把你的信交給了愛米麗,少爺,她就寫了這個;並求我請你看看。如果你認為這中間沒什麼不妥的,就請你轉交。”
“你看過了嗎?”我說道。
他悲傷地點點頭。我打開信,看到:
“我已得到你的口信。喔,我能怎么寫才能感謝你對我的那仁慈而純潔的善心呢?我把那些話牢記在心,至死不忘。那些話是些很鋒利的刺,不過也是極度的安慰。
我為那些話禱告,喔,我禱告得很多。當我知道你是怎樣,舅舅是怎樣,我覺得上帝也是怎樣的,我可以向他哭訴。永別了。現在,我親愛的,我的朋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別了。在另一個世界上,如果我得到赦免,我可以成為一個小孩去你那裡。無限感激。無限祝福。祝你永遠平安。
這就是那封淚痕斑斑的信。
“我可以告訴她,說你認為沒有不妥,答應替她轉交嗎,衛少爺?”我看完後,皮果提先生說道。
“沒問題,”我說道,“不過,我想——”
“喔,衛少爺?”
“我想,”我說道,“我要再去雅茅斯。在你們船開以前,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回一趟。我一直掛念著懷著孤獨寂寞之心的他;這一次我把她親筆寫的信交到他手上,然後你可以在出發前告訴她,他已收到信了,這會對他們雙方都是一樁善舉。我鄭重地接受了他的委託,親愛的好人,我要做得越周到越好。這段路於我不算什麼。我心裡很躁鬱,活動活動要好些。今天晚上我就動身。”
雖然他一個勁想勸阻我,但我明白他也同意我那么做,我也知道,就算我的想法本來不堅定,現在也堅定了。他在我請求下,去售票處為我在郵車上定了個坐位。那天晚上,我坐上車,走上我曾懷著無限沉浮之感來往於其間的那條大路。

《大衛·科波菲爾》新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頁碼:580 頁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801791150
·條形碼:9787801791153
·版本:第3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久記憶版世界文學名著文庫
·套裝數量:2

內容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2](套裝上下冊)是英國幽默大師狄更斯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主人公大衛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以“一個星期五夜間十二點”“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衝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生活與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其間夾雜的各色人物,各類機緣,如同河流中的頑石,又似岸邊的花草,在驚險的同時美麗著。小說語言詼諧風趣、妙語連珠,其間樸實、簡短的語句將人物性格及複雜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同時,小說也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更多的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人道、博愛的生活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