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統志》

明代官修地理總志。九十卷。李賢﹑彭時等纂修。景泰年間,官修《寰宇通志》書成。天順二年(1458),英宗朱祁鎮為不使景泰帝有修志之美“鹹豐重寶”譽,以其“簡繁失宜,去取未當”為由,令李賢等重修,於天順五年成書。英宗親自作序,賜名《大明一統志》。
《大明一統志》沿襲《大元一統志》體例。以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以及所屬一百四十九府為綱,以城池﹑壇廟﹑山陵﹑苑囿以及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產﹑公署﹑學校﹑書院﹑宮室﹑關津﹑寺觀﹑祠廟﹑陵墓﹑古蹟﹑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釋為目,作簡略說明。書末記述相鄰近國家或地區的地理形勢。凡經書所載,鹹在網羅;而子史所傳,則舉當收錄,比較系統而集中地保存了明代政區的有關地理資料。但因纂修的時間倉促,參加人員多雜,書中也存在著地理錯置﹑張冠李戴﹑以無說有等弊病。古今學者多有批評。
該書約在弘治﹑萬曆時重修,增加了嘉靖﹑隆慶以後有關建置的內容。主要版本有弘治十八年(1505)慎獨齋刊本﹑萬曆十六年楊刊歸仁齋刊本﹑天啟五年(1625)刊大字本﹑萬壽堂刊本以及台灣1965年影印本等。

1461大明一統志天順五年

http://kcjun.5d6d.com/thread-1032-1-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