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重光》

《大地重光》

《大地重光》,講述了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為了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我新四軍遵照黨中央指示,把江南的部隊轉移到江北。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職員表

徐韜 .... 導演

袁雲港.... 編劇

馮四知 .... 攝影

裘葛 .... 攝影

王昌誠.... 美術(製作設計)

朱踐耳 .... 作曲

林秉生 .... 錄音師(收音)

王行舟.... 錄音師(收音)

金學琴.... 剪輯

林楊 .... 副導演

張漢臣.... 置景

岳路 .... 製片主任

胡和道 .... 攝影助理(機工)

唐時寶 .... 攝影助理(機工)

何庚年 .... 燈光(照明)

劉光楷 .... 錄音助理

李偉修 .... 錄音助理

黃炳希美術 .... 繪景

湯孟裴.... 道具

馬雲寶.... 其他

薛志昌 .... 配音

吳之英 .... 剪輯

達旭 .... 服裝設計

金兆元.... 劇務

王雲 .... 劇務

鄧逸民 .... 場記

張瑩妹.... 化妝

韓明德.... 服裝指導

張景成 .... 服裝指導

翁世濤 .... 道具

邵榮棠 .... 場務

上影管弦樂隊 .... 伴奏

曹鵬 .... 指揮

演員表

《大地重光》《大地重光》

潘文展 .... 指導員

金焰 .... 老沈

張錚 ....楊玉文

項坌 ....陳光生

天然.... 郭志英

王琪 .... 孫二虎

溫錫瑩.... 袁排長

方行 .... 張大爺

方伯 .... 敵大隊長

董霖.... 敵一分隊長

張捷 .... 敵二分隊長

張望 .... 馬縣長

丁惟敏.... 大媽

林楊 .... 許縣長

李農 .... 老李

達旭 .... 敵三分隊長

王駿.... 老五哥

智世明.... 李五嫂

宋江 .... 朱同志

田世凱.... 敵兵甲

朱化 .... 敵兵乙

朱耀明 .... 砍柴人

王世耕.... 農民甲

高運昌.... 農民乙

方鶴鳴 .... 農民丙

張景成.... 農民丁

故事梗概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了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我新四軍遵照黨中央指示,把江南的部隊轉移到江北。但是,國民黨反動派撕毀了停戰協定,在新四軍轉移時,出動重兵圍剿。浙東四明山區的新四軍在人民民眾的幫助下,安全撤離了江南。只有某縱隊的指導員周強和機槍手老沈、衛生員楊玉文為了掩護傷員陳光生、郭志英、孫二虎、袁學武撤退,沒有跟上部隊,被敵人發現,在寡不敵眾的戰鬥中,他們被敵人俘虜。在押解過程中,他們在人民民眾的幫助下,打死了敵分隊長,用繳獲敵人的槍武裝了自己,重新走進了四明山。敵人對四明山發動了進攻,沿途燒殺搶掠,周強帶領戰友們擊潰了敵人。袁學武排長在戰鬥中犧牲,其他的同志撤退出來。郭志英忍受不了艱苦的環境,有畏懼的情緒。指導員周強及時教育鼓勵他,使郭志英跟上了隊伍。戰士們在竹林山洞裡過著艱苦的游擊生活,終於發動了民眾,建立起了人民的武裝,並與馬縣長領導的游擊隊會合在一起,建立了游擊隊根據地,在戰鬥中越戰越強,力量越來越大。1949年,解放軍勝利地渡過了長江,繼續向南挺進。周指導員領導的游擊隊為了配合大軍的進攻,進行了戰鬥動員,並派楊玉文化裝成漁家女與農民張大爺駕駛小船,連夜過江去與大軍聯絡。岸上的敵人發現了他們,用密集的炮火向小船轟擊,小船被炸沉,張大爺犧牲。楊玉文在船沉後,隻身游過江去,終於找到了大軍。堅持在四明山區的人民武裝與解放大軍會師,紅旗又飄揚在四明山上。

導演簡介

徐韜,中國電影導演,原名徐保齋,1910年5月生於江蘇邳縣糖坊村。193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學習。結識了同學趙丹、王為一、吳天等人,共同投身進步戲劇活動,曾任美專劇團團長,1932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在工廠,學校組織排演進步戲劇,1935年上海成立業餘劇人協會,徐韜擔任理事,實驗劇團演出部主任。曾執導《娜拉》、《我們的故鄉》 、 《回春之曲》等劇目。“七·七”事變後,參與導演話劇《保衛蘆溝橋》 。1938年在武漢任抗敵演劇一隊隊長,1940年組織旅行劇團赴新疆開拓戲劇運動,僅演出《夜光杯》一場戲,就遭軍閥盛世才迫害,入獄五年。1945年,在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任導演兼演出部主任,並參加話劇《清明前後》的演出。1946年任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執導影片《關不住的春光》,並參與創作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1950年到1953年,徐韜先後導演了《大地重光》和《草原上的人們》。 《草原上的人們》在廣闊的背景上,盡情地抒寫了牧民的勞動喜悅和保衛勝利成果的戰鬥精神,精獷豪放和優美抒情融合在一起,影片獲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56年在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粵劇戲曲片《搜書院》,畫面處理優美,演員演技精湛,在東南亞頗有聲譽,1957年拍攝《海魂》 ,影片酣暢洗鍊,自然凝重,嚴謹而不乏跌宕,細膩而不失磅礴,在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1958至1963年,他先後拍攝了《小康人家》《聰明的人》《關漢卿》等多部影片。1966年6月,文革開始後投錢塘江而死,享年五十六歲,徐韜的創作大部分是反映革命鬥爭和民眾生活的現代題材,貫穿著鮮明的思想性,在藝術上承繼了三十年代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努力探求民族化和大眾化,在風格上深沉凝鍊,自然暢達,但又縱橫有效,充滿生活情趣。

中國紅色經典電影之一

歲月流金,斗轉星移,一部部或黑白、或彩色的紅色經典電影,曾經並依然深深感染著無數電影觀眾,它們描繪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程,再現了為黨的事業英勇奮鬥的共產黨人形象。當記憶的紐帶連結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紮根腦海里的經典電影便又一一浮現,那些生動的、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經典台詞便又脫口而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