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衰落:金融危機啟示錄》

《大國的衰落:金融危機啟示錄》

《大國的衰落:金融危機啟示錄》是弗雷德里克·艾倫在西方廣為傳誦的歷史傑作,全書按時間順序,以細膩的筆觸追溯了那個令人心有餘悸、百感交集的歷史片段。從1929年的大崩潰到1939年的戰爭陰影,期間穿插有美國經濟、政治、文化、道德、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作者花費較大筆墨描述了“胡佛的困境”、 “羅斯福的新政”等內容,以史為鑑,這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歐巴馬的新政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啟示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本書絕對是關於美國大蕭條那段歷史中最為經典的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浮華時代》中,我試圖講述了發生在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事情。在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思考在某天我也許會同樣嘗試講述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確切地說,在1938年末,我開始著手這項工作。雖然那時我並不清楚故事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但1939年仲夏,我已經完成了故事的四分之三。歐洲爆發的戰爭顯然是一個結束,就像1929年的恐慌結束了一個時代一樣,它也恰恰預示著這一時代的結束。我在1929年9月3日確定了本書第一章的題目,而一個偶然的巧合,英法政府向德國宣戰的日子就是十年之後的那天。它讓我意識到事情的進展恰好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記載這十年的歷程。
《浮華時代》的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戰開始到1929年10月~11月的恐慌結束。末章中講述了恐慌時期到1931年春天的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並試圖說明在那段恐慌後的時期內美國的形勢發生了怎樣的改變(該書英文版於1931年12月出版)。在我著手眼下這本書的時候,需要重提一些以前說到的事情以便於銜接,因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應該從恐慌前開始,並且講述一下美國是如何陷入1929~1932年的經濟蕭條的。因此,我決定先從1929年9月3日發生的事情開始研究(這與我在1937年《哈珀斯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在第二章中我會描述從恐慌到1931年春天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然而,本書只對恐慌本身做簡要介紹,因為大量的細節已在《浮華時代》一書中具體描述。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艾倫,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市,畢業於哈佛大學。曾擔任《大西洋月刊》助理編輯,《世紀雜誌》執行主編,《哈珀斯雜誌》主編。本書是弗雷德里克·艾倫在西方廣為傳誦的歷史傑作,全書按時間順序,以細膩的筆觸追溯了那個令人心有餘悸、百感交集的歷史片段。從1929年的大崩潰到1939年的戰爭陰影,期間穿插有美國經濟、政治、文化、道德、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作者花費較大筆墨描述了“胡佛的困境”、“羅斯福的新政”等內容,以史為鑑,這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歐巴馬的新政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啟示作用。

媒體評論

金融危機的形式多種多樣,但都有一個基本的根源——人類的本性,當人們處於長期的繁榮之中時,我們自然會認為繁榮會繼續下去。
——艾倫?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
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是一片混亂。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統的問題已滲透到整體經濟中,並且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短期內,美國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商業活動停滯不前,而媒體的頭條也令人心驚膽顫。
——活倫?巴菲特(WarrenBrffett)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序幕1929年9月3日
1.特別的一天
2.炎熱的一天
3.報紙頭條
4.頂峰
5.“瓊斯先生的一個朋友”
6.1929年中的一些人
第二章繁榮遠去
1.恐慌
2.1930年的餘暉
3.私燒錦酒和犯罪浪潮
4.迷你高爾夫和單向離合器
5.胡佛的煩惱
6.這意味著什麼?
第三章一躍再躍
1.1931年6月
2.胡佛的延期償付
3.給公司的救濟金
4.不置可否
5.黑色大蕭條
6.林德伯格綁架案
7.“所有人都很害怕”
第四章政府的改變
1.羅斯福的提名
2.華盛頓的戰役
3.反叛和騷動
4.技術專家治國論
5.可憐的胡佛
6.銀行告急
7.謝幕
第五章新政的蜜月期
1.新總統的演說
2.迅速啟動
3.條條大路通華盛頓
4.不同尋常的休會
5.多樣化的新政
6.“幸福生活又降臨”
第六章社會風氣的改變
1.婚姻與道德
2.流行
3.禁酒令的廢除及飲酒
4.娛樂、運動與賭博
5.教堂的近況
6.社會的拯救者
7.“我們不知道”
第七章復興還是改革?
1.新政蜜月期的結束
2.改革、迪翁五胞胎以及來自華爾街的呼聲
3.救濟
4.約翰?迪林傑、特工和杜威
5.休伊?朗和其他羅斯福的敵人
6.最高法院的決定
第八章農場被吹走了
1.黑色暴風雪
2.希望的土地?
3.拖拉機碾過
4.洪水和水壩
5.成熟的美國
第九章微笑的聲音獲勝了
1.1936年的新格局
2.不完全復甦
3.流線型列車和亞瑟?G.舍曼的拖車
4.反羅斯福情緒
5.“堪薩斯州的柯立芝”——蘭登
6.微笑的聲音獲勝了
7.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太太
第十章用筆和相機度過美國最黑暗的時期
1.1935年的雞尾酒會
2.《菸草路》和暢銷書
3.社會救世軍的作品
4.袖珍照相機
5.本尼?古德曼和優秀音樂的欣賞
……
第十一章衝突與衰退
第十二章戰爭的陰影

前言

在《浮華時代》中,我試圖講述了發生在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事情。在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思考在某天我也許會同樣嘗試講述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確切地說,在1938年末,我開始著手這項工作。雖然那時我並不清楚故事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但1939年仲夏,我已經完成了故事的四分之三。歐洲爆發的戰爭顯然是一個結束,就像1929年的恐慌結束了一個時代一樣,它也恰恰預示著這一時代的結束。我在1929年9月3日確定了本書第一章的題目,而一個偶然的巧合,英法政府向德國宣戰的日子就是十年之後的那天。它讓我意識到事情的進展恰好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記載這十年的歷程。
《浮華時代》的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戰開始到1929年10月~11月的恐慌結束。末章中講述了恐慌時期到1931年春天的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並試圖說明在那段恐慌後的時期內美國的形勢發生了怎樣的改變(該書英文版於1931年12月出版)。在我著手眼下這本書的時候,需要重提一些以前說到的事情以便於銜接,因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應該從恐慌前開始,並且講述一下美國是如何陷入1929~1932年的經濟蕭條的。因此,我決定先從1929年9月3日發生的事情開始研究(這與我在1937年《哈珀斯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在第二章中我會描述從恐慌到1931年春天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然而,本書只對恐慌本身做簡要介紹,因為大量的細節已在《浮華時代》一書中具體描述。
選材與側重點的取捨本身就是一個“棘手”的難題,而要在如此接近事件的情況下描述無疑是難上加難。在《浮華時代》中我清晰明了地講述了美國的禮節與風俗、時尚與罪惡以及每天的生活狀況。在本書中,我也一定程度上做了同樣的工作,但卻沒有那么多,因為本書講述的重點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在經濟與政治上所發生的大規模轉型;而現在,在我看來前面提到過的一些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活的核心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未來所發生的事情可能會使我對材料的選擇與評價顯得過時,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唯有希望我的錯誤分析能有一定的反面價值,也就是能指出1939年人們容易犯下的這種錯誤——即使我本來是想中肯地給出一個不偏不倚的評價。

精彩書摘

3.報紙頭條
讓我們來看看報紙吧,它能讓我們熟悉自己所處的環境。對於今天發生的事情明天早上的報紙頭條會怎樣評論呢?
它們會承認:1929年9月3日最重要且最激動人心的事情,除了熱浪和一些在本地發生的事情之外,就是英國首相發表的演講、一場高爾夫錦標賽以及兩次航空事件了。
那位首相是拉姆齊·麥克唐納,他的演講是在日內瓦國際聯盟的大會上發表的(確實,國際聯盟在1929年的國際關係問題上是一個重要但不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麥克唐納在其演講中宣稱:美國和英國之間有關於海軍裝備限制的協商進行得很順利,並且在不久後就應該能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他希望不久後就能訪問美國以達成進一步的協定(在晚些時候,他會到訪的,並且將和胡佛總統一起在胡佛郊外的營地附近、拉皮丹河河畔的一塊原木上坐下來交談)。
這些1929年的軍備協定,是為了在一個尚沒有希特勒的世界上達成一致——也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作出的長時間努力的一系列事件。德國是一個共和政體,也是國際聯盟的成員之一,旨在向德國收取戰爭賠款的道威斯計畫即將讓位於帶有較少苛刻性的揚格計畫。法國作為當時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仍然占領著萊茵地區。義大利還沒有入侵衣索比亞;西班牙尚沒有因為內戰而分裂;阿道夫·希特勒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少數喧鬧的德國納粹黨員的領袖,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無可否認的是,局勢顯得相當緊張。國民情緒異常高漲,並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對國際事務比較關注的學生們一直以來時不時地預測會有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墨索里尼正做著他的帝國大夢;阿拉伯人在巴基斯坦製造著騷亂;甘地正讓印度的英國人頭疼不已。但是大體上,1919年在凡爾賽和會上劃定的界線仍然持續著,並且民主國家依然處於優勢地位。
對於多數美國人來說,比拉姆齊·麥克唐納的演講更激動人心的是9月3日另一則轟動的要聞:全國業餘高爾夫錦標賽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圓石灘舉行。天下無敵的博比·瓊斯就在那兒,他在資格賽中與吉恩·霍曼斯並列第一。瓊斯能否成功地第五次奪得美國業餘比賽冠軍頭銜呢?(他不能,明天他就會被年輕的強尼·古德曼打敗,而強尼又將在之後被19歲的小將勞森·利特爾擊敗。直到第二年瓊斯才在一個賽季內同時獲得英國和美國業餘公開賽的冠軍。)其間,瓊斯是否能夠取勝的問題被數百萬美國民眾所關注,因為那時是高爾夫作為實業家們的運動最炙手可熱的時候。多年以來,有抱負的經理人們都被灌輸了這樣的觀念:將下午的時間交給高爾夫不僅能是一項娛樂還是一種能幫助業務往來的運動。而鄉村俱樂部也變得越來越奢華,越來越多地抵押會員債券。
在大字標題的兩則航空事件中,一件是勝利,另一件卻是災難。勝利屬於出色的德國飛船齊柏林伯爵號。在成功環遊世界之後,它正橫跨大西洋在返回故土的路上,從雷克赫斯特飛往福吉沙芬。在9月3日的傍晚,它已經完成了大洋上的飛越,而西班牙小鎮上的一些觀察者看到它從頭項飄過,機艙照亮了整片天空。齊柏林號如此讓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輕航空器飛行的可能性,以至於帝國大廈的設計者們打算在這座摩天大樓的頂端建造一個停機系留裝置,他們將在12月11日以一個稍微有些言之過早的預言宣布這個決定:“帝國公司的董事們相信:在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齊柏林號飛船就能夠完成橫跨大西洋、橫跨大陸以及橫跨太平洋的飛行,也可能還會從紐約港口起飛到南美洲。建設應著眼於未來,大樓上肯定會建造一個系留塔。”
與齊柏林伯爵號飛船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9月3日的一場空難:美國洲際航空運輸公司的一架飛機由於暴風雨在新墨西哥州墜毀,並有八人因此喪生,這對於重航空器的飛行是一次沉重打擊。
人們可能被“橫跨大陸”這個詞所誤導。1929年的時候還沒有由東海岸至西海岸的航空客運業務。今年夏天,美國洲際航空公司聘請林德伯格上校擔任顧問,公司與賓夕法尼亞州和聖達菲鐵路公司一起開發了一項新業務:乘客搭乘夜班火車從紐約到達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白天再從哥倫布飛到俄克拉荷馬州的威諾科市,然後再次搭乘過夜的火車到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市,接著再坐飛機抵達西海岸。在報紙廣告上,你可能會見到萊昂尼奧·巴里摩爾從飛機上走下來,這使紐約至洛杉磯的旅途時間縮短到了破記錄的48小時。夜間飛行是被禁止的。而現在,當第一個夏天就要結束之前,一架大型福特三引擎運輸機已墜毀在新墨西哥州的泰勒山。這場災難對於正在起步階段的航空運輸業來說是一個近乎殘忍的打擊。自從林德伯格1927年到巴黎的飛行開始,空中的冒險者們就一直在勇敢地跨越海洋,航空公司的股票也一直在飆升,郵政部門也成功地實現了在全國範圍內利用飛機郵寄信件,但美國的客機飛行仍然處於初始階段,具有危險性與不確定性。
1929年9月3日的報紙也記錄著其他有趣的事情。你會從報紙中獲悉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加斯托尼亞市,一個陪審團被選出來審理16名罷工者謀殺警察局長的案子(即使工會主義比較軟弱,美國勞工聯合會的會員已經減少,而激進主義幾乎可以忽略,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偶爾會出現令人頭疼的勞資糾紛。當然,這時尚沒有產業工會聯合會)。你會獲悉,還沒成為海軍上將的伯德中校,正站在小美利堅站的雪地中等待他跨越南極的飛行。你會發現貝布·魯思仍然是棒球運動場上的頂尖高手:雖然他在9月3日並沒有打出本壘打,但他在該賽季的打出的本壘打數量達到了40個之多,而吉米·福克斯打出了31個,魯·賈里格打出了29個。比爾·迪爾登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福雷斯特希爾獲得網球業餘錦標賽的選手(他後來確實第7次贏得了冠軍)。但是,他取得至高無上地位的時代並沒有持續很久,就如同博比·瓊斯以及貝布·魯思的經歷一樣(他的第7次冠軍也同樣是其最後一次)。從報紙的社會專欄中,你可能會得知,阿爾弗雷德·E.史密斯在紐約炙熱的人行道上走了很遠來到時尚的南安普頓去做一場午宴的主賓。在1928年的全國選舉中敗給了赫伯特·胡佛之後,史密斯現在正為一個比總統更“高”但範圍更窄的職位做準備——帝國大廈公司的總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