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美術史》

《外國美術史》是全國首次推出的藝術考研理論複習資料之一,通過分析提煉、精闢總結,呈現給廣大考生的是一本本線索清晰、內容精煉、重點突出、便於記憶的複習資料。

《外國美術史》是全國首次推出的藝術考研理論複習資料之一,編者參考了各大藝術院校歷年的考研真題和各種權威理論參考書籍,結合各門理論考試科目的考試要求和重難點編寫而成。通過分析提煉、精闢總結,呈現給廣大考生的是一本本線索清晰、內容精煉、重點突出、便於記憶的複習資料,免去了考生看大堆參考書籍、自己總結提煉的繁雜程式,幫助考生深入理解,提高複習效率,輕鬆應對考試。 

原始藝術

於1萬年前左右中斷
歐洲南部
人類最早的文明
於2千年前左右中斷
西亞·北非
古典主義
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

現代各流派

這個圖表就是外國美術史的一個大的框架,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個年代的藝術家及作品都在這個框架相應的位置上。

史前美術及古代美術

(一)著重掌握
1.希臘藝術古典盛期美學特徵:
"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是古典盛期希臘藝術的本質特徵。古典時期希臘美術崇尚理想主義與寫實作風相結合的藝術原則,這時的建築和雕塑最為完美地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理想。經典建築散發著和諧、明朗、端莊的氣息;經典雕塑洋溢著莊重、優美、和諧、生動的氣息,帶有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
2.古代希臘藝術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性藝術作品:
①幾何紋樣化時期:底庇隆陶瓶。
②古風時期:瓶畫\建築\雕刻
a."庫羅斯"和"科麗"雕像、"古風式微笑";
b.黑繪風格紅繪風格的陶瓶藝術;
c.希臘神廟的典型樣式——"圍柱式"神廟以及兩種基本柱式。
③古典時期
a.古典初期:德爾菲的馭者、擲鐵餅者、持矛者;b.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築和雕塑最為完美地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理想。雅典衛城的建築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衛城由帕特儂神廟、厄瑞克忒翁神廟、山門、勝利女神廟組成;c.古典晚期:出現了新的建築類型和古希臘第三種重要柱式。三位傑出的雕塑家。頭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漢污垢的運動員等雕塑作品。
④希臘化時期
a.帕加馬城:宙斯祭壇;b.羅德島派:拉奧孔群像;c.雅典:狄摩西尼;d.亞歷山大里亞:努比亞少年、拔刺的少年;e.希臘本土:米洛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二)掌握

1.洞穴藝術的涵義、功能和內在意義。①洞穴藝術的涵義: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歐洲藝術。主要指塗繪在岩洞深處石壁上的繪畫作品,同時也包括在那裡發現的浮雕等作品。西
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地區是洞穴藝術薈萃之地。②洞穴藝術的功能和內在意義:學術界歷來有多種解釋,有的認為是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有的認為與原始人類為祈求狩獵成功而進行的

巫術活動有關;還有的強調記事作用。種種解釋都有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據,但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足以概括全部意義。③阿爾塔米拉洞:是西班牙工程師索特烏拉及其女兒於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山區發現的一座長約300米的大洞,著名的史前洞窟壁畫便繪於主洞頂部。壁畫繪有20餘只動物,手法寫實,線條簡練,形象生動,其中最為成功的藝術形象要數充滿著蓬勃生命力的強勁的野牛。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成為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美術的絕唱。
2.埃及古王國時期的美術類別及特點:
①金字塔:作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經歷了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早期馬斯塔巴是一種用泥磚構築的低台建築;後來被宏偉宏偉壯觀的角錐型金字塔代替。喬賽爾王梯形金字塔是古埃及歷史上最早的金字塔。吉薩金字塔群最為有名。其中胡夫金字塔的規模最為宏大,高度近150米。

金字塔結構簡單、單純、穩固。在輪廓的天際下,金字塔巨大的體量與一望無垠的沙漠融合在一起,實現了人類創造力與自然界的充分交流,也反映了一種威嚴、永恆和神秘的時代氣氣氛。
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被希臘人稱為"斯芬克斯",象徵著望權神授的觀念。
②雕塑:
法老像一般用質地堅硬的岩石作材料,製作上遵循嚴格而系統化的工作程式,形成所謂的"正面律",即人物無論站著或坐著,都須正面
對著觀者,頭部和軀體保持筆直狀態。《海夫拉坐像》典型地體現了這一特點。
貴族、官吏及勞動者雕塑雖然也採用了嚴格的程式化製作方法,但相對於法老雕塑要更為生動、自然和貼近現實生活。如《村長像》、《書記員》。
③墓室浮雕和壁畫:
二者都採用層疊的橫向畫帶形式。畫面中人物大小及位置不是根據透視要求處理,而是由社會地位的尊卑來決定;造型上遵循著眼睛、肩胸正面,臉、腿和手為側面的慣例。著色的原則為男子一律紅褐色,女人為淡黃色。如壁畫《梅杜姆的野鵝》細緻、逼真得猶如標本,創作者把寫實與圖案化的處理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畫面既有平面裝飾效果,又不乏一定的生動性。
3.埃及新王國時期美術的新格調:
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美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在許多方面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形式規範,而顯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是一種注重表達人間溫暖與平和的、更富於人情味的藝術風格,與受到較為嚴格形式規範控制的傳統美術的生硬、刻板作風有相當大的區別。這時的美術家享有較多的創作自由,敢於如實地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例如《阿赫納吞雕像》。
4.羅馬共和國時期在建築技術領域的成就:
羅馬人在建築技術領域內所取得的獨創性成就為拱券技術和混凝土。
5.羅馬帝國時期在建築上的輝煌成就:
①帝國早期和中期的羅馬建築:
a.公共建築:高架輸水渠、科洛西姆鬥獸場;
b.神廟:羅馬萬神殿;
c.紀念性建築:提圖斯凱鏇門、圖拉真記功柱;
d.民間建築:"銀婚屋"。
②帝國晚期的羅馬建築:
a.君士坦丁凱鏇門;
b.戴克里先宮
c.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6.宗教在印度美術中的影響:
在南亞次大陸,孤絕的自然疆界、持續的外族入侵和複雜的人種構成形成了獨特的印度文化。印度就象一個博物館,匯集了多種信仰、習
俗、宗教,印度美術也成為各種宗教的詮釋者和傳播者,滲透者錯綜複雜的意識內容。隨著各種宗教的興衰、更替,印度美術展開了風格演變
的歷程。印度美術本質上是宗教的,審美體驗與宗教體驗渾然一體。
印度宗教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代,佛教被尊為國教,從此佛教美術日臻繁盛,一直持續到公元7世紀才讓位給印度
教美術。
7.日本繪畫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①飛鳥至貞觀時代(6-9世紀):繪畫代表作是木版漆畫《捨生飼虎圖》(7世紀);
②滕原時代至室町時代(10-16世紀)
滕原時代的典型風格"定朝式";
用日本手法描繪日本風光的大和繪;
繪卷物:"女繪"《源氏物語繪卷》、"男繪"信《貴山緣起繪卷》、《伴大納言繪詞》;
肖像畫:騰原隆信《源賴朝像》;
著名畫僧雪舟《冬景山水圖》、《煙雨山水圖》。
③桃山、江戶時代(16-19世紀)
狩野派代表人物狩野永德;
漢畫派畫家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
光悅—宗達—光琳派創造的日本美,光琳的代表作《紅白梅花圖》、《燕子花圖》;
浮世繪:開創者菱川師宣,最有影響的是葛飾北齋,其代表作有《神奈川巨浪》;
8.伊斯蘭建築藝術的主要特點:
從公元8世紀起,典型的伊斯蘭建築已逐步形成。外形上是穹頂與幾何體的簡單組合。伊斯蘭建築成就最高的是清真寺。光塔高聳是清真寺
的標誌。基布拉、聖龕、宣講台、噴泉是清真寺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伊斯蘭建築本身沒有純粹的定式,裝飾的複雜繁麗是其最典型的特徵。一般採用兩種形式的裝飾。一類是建築結構本身的裝飾,用外露結
構法,讓拱券骨架暴露在外,產生一種構成的美,或者變化拱券樣式。另一類是牆面裝飾,運用多種材料貼面。裝飾紋樣從幾何紋、動植物紋
到文字紋樣變化無窮。在平整的表面,通過色彩對比和紋樣連續,給人以變換無窮的視覺印象,整座建築渾然一體。
(三)了解
1.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產生的時間、舊石器時代美術類別及代表作。
①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5萬年至1萬多年之間。目前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外國美術作品大致分為兩種
類型:洞穴藝術和小型雕塑。
②洞穴藝術包括壁畫,如拉斯科洞、阿爾塔米拉洞、三兄弟洞等洞穴壁畫;浮雕,如法國"持角的維納斯"等。
③小型雕塑藝術有奧地利《維林多夫的維納斯》、法國《萊斯普克的維納斯》等。
2.中石器時代的美術遺蹟:
主要遺蹟有北歐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區的岩畫,代表作分別為《人物、動物、魚、舟》、《五個弓手》。
3.新石器時代的巨石建築和陶器成就:
①巨石建築:英國斯通亨治巨石圈;
②陶器:造型優美,紋樣眾多,抽象化的幾何紋樣占主導地位。紋飾活潑、富於變化,同時又不失內在的統一性,與淘氣形制也配合得十
分默契。
4.蘇美爾美術遺蹟:
①蘇美爾塔廟遺址;
②祭祀者群像;
金牛頭豎琴
5.阿卡德美術遺蹟:
①阿卡德國王青銅頭像;
②納拉姆幸王記功碑。
6.新蘇美爾和古巴比倫王國的美術遺蹟:
古地亞人的頭像;
②漢穆拉比法典碑。
7.亞述美術遺蹟:
①薩爾貢二世王宮;
②薩爾貢二世王宮守護神;
③《獵獅圖》;
④《垂死的母獅子》。
8.新巴比倫美術遺蹟:
①"空中花園";
②巴別塔;
③伊什塔爾門。
9.波斯美術遺蹟:
①大流石接見廳;
②波斯波利斯王宮平台浮雕帶。
10.埃及藝術的著名藝術遺蹟:
①早期王朝美術遺蹟:
《納美爾王石板》;
②古王國時期美術遺蹟:
a.金字塔:馬斯塔巴、喬賽爾王梯形金字塔、吉薩大金字塔;
b.《獅身人面像》;
c.雕塑:《海夫拉坐像》、《村長像》、《書記員》;
d.墓室浮雕和壁畫:《梅杜姆的野鵝》。
③中王國時期美術遺蹟:
a.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禮廟;
b.方尖碑;
c.謝努塞爾特三世頭像
④新王國時期美術遺蹟:
a.哈特謝普蘇特葬禮廟;
b.卡爾納克神廟;
c.盧克索爾神廟;
d.阿赫納吞雕像;
e.壁畫《兩個公主》;
f.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11.埃特魯里亞美術在建築方面的貢獻及主要美術遺蹟;
①埃特魯里亞美術在建築方面的貢獻:首次把拱券構造與圍柱相結合,使建築物具備某種紀念碑的氣度;
②主要遺蹟:陶棺雕像、羅馬城的象徵青銅雕塑《母狼》、墓室壁畫《漁獵》。
12.古羅馬的主要美術遺蹟:
①共和國時期的羅馬美術遺蹟:
a.希臘和埃特魯里亞風格相結合的神廟:福爾圖娜·維律里斯神廟;
b.肖像雕塑流行:;
c.壁畫《花園》、《桃子與玻璃缸》、《龐培城壁畫》。
②帝國早期和中期的羅馬美術遺蹟:
a.公共建築:高架輸水渠、科洛西姆鬥獸場;
b.神廟:羅馬萬神殿;
c.紀念性建築:提圖斯凱鏇門、圖拉真記功柱;
d.民間建築:"銀婚屋";
e.雕塑:圓雕奧古斯都像、高發女子、圖拉真皇帝、馬可·奧里略騎馬像等;浮雕通常與凱鏇門、記功柱和祭壇結合在一起;
f.法尤姆版畫;
g.鑲嵌畫。
③帝國晚期美術遺蹟:
a.卡拉卡拉像
b.君士坦丁大帝頭像
c.君士坦丁凱鏇門;
d.戴克里先宮;
e.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13.非洲主要美術遺蹟:
①撒哈拉岩刻和岩畫:聖公綿羊
②奈及利亞地區的諾克文化;
③西非古伊費王國舊地的青銅像:費伊王后像;
④奈及利亞貝寧古國的雕塑:公主頭像、吹角號的人;
⑤土著部落美術:守衛偶像、面具。
14.美洲美術的基本情況:
①北美印第安美術:巨蛇土丘;
②墨西哥的阿茲特克美術:金字塔廣場、奧克梅克巨石頭像;
③中美洲瑪雅美術:烏斯馬爾修道院、奇琴伊察古城、浮雕、壁畫;
④安第斯山區的印加美術:太陽門、馬丘比丘城、雕塑。
15.印度古代佛教藝術的主要遺蹟:
①薩那拉特獅子柱頭;
②巴爾胡特佛塔;
桑奇大塔樹神藥叉女
④犍陀羅美術:卡特拉坐像;
⑤馬土臘美術:馬土臘立佛像;
⑥阿旃陀石窟。
16.印度古代印度教藝術的主要遺蹟:
①包含建築雕刻在內的南式神廟風格:凱拉薩那特神廟、岩壁浮雕恆河降生、青銅雕塑舞王濕婆
②包含建築雕刻在內的德乾式神廟風格:凱拉薩神廟
③包含建築雕刻在內的北式神廟風格。
17.日本建築、雕刻遺蹟:
①寺廟建築採用中國樣式:法隆寺金堂、藥師寺東塔、唐招提寺金堂、室生寺五重塔
②雕刻:釋迦三尊像;
18.伊斯蘭藝術的主要遺蹟:
①著名的清真寺:薩邁拉清真寺、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
②宮殿: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
③陵墓:泰姬陵。

中世紀歐洲藝術

(一)重點掌握
1.哥德式建築的特點:
①哥德式建築的特點:哥德式美術的最高成就是建築。高大、寬敞和明亮,充分體現當時的宗教精神,是哥德式建築的主要特點。哥德式教
堂的基本結構特徵是交叉肋拱和尖拱配套構成教堂的骨架,利用扶壁抵擋拱頂的側推力。彩色玻璃窗代替外牆,教堂因此迷漫著神妙莫測的光
線。哥德式教堂是宗教教義和美學觀念緊密結合的典範。比如,巴黎聖母院裡面正中的玫瑰窗象徵天堂。正立面水平方向分為三曾,暗示三位
一體。
②哥德式教堂的代表:法國聖德尼教堂、巴黎聖母院、蘭斯主教堂、亞眠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英國坎特伯雷主教堂;義大利米蘭主
教堂。
(二)掌握
1.巴西利卡教堂的基本特點:
巴西利卡是羅馬公共建築的一種類型,主要用作會堂、法庭或市場,平面呈長方形,由中堂和兩個側廊組成。中堂寬敞,側廊比較低矮狹
窄。中堂支撐著的牆面上飾有鑲嵌畫,高處有側窗採光,屋頂採用木架結構。這種建築形式後來成為基督教堂摹仿的範本。教會對巴西利卡式
加以改造,在中堂的一端增添向外突出的半圓形龕作為後殿,祭壇等設在它的前方。教堂入口的門廳設在相對的一端。中堂列柱產生穩定的節
奏感,伴隨著信徒走向聖壇。這樣的空間安排顯示了基督教至高無上的尊嚴。後來中堂與後殿之間又增加了耳堂,於是就形成了十字形平面(
拉丁十字式)。
2.羅馬式建築的特點:
①羅馬式建築的代表:法國克呂尼第三教堂、聖塞爾寧教堂;德國施派爾教堂;義大利米蘭聖安布洛齊教堂、佛羅倫斯聖米尼亞托教堂、
比薩主教堂;英國杜漢姆主教堂;
②羅馬式建築的特點:
羅馬式教堂有明顯的拉丁十字平面。恢復了磚石拱券。外形上最顯著的特點是高牆塔樓。教堂的外牆十分簡樸,沒有裝飾,屋頂上建有一
座或多座塔樓。羅馬建築的建築師發明了"肋",用肋構成屋頂支架,肋間填以輕巧的石料,減輕了頂部的重量。肋拱、把鐘塔組合到教堂建
築中,這是羅馬式教堂的兩大貢獻。
3.羅馬式雕刻的主要遺蹟及藝術特色:
①主要遺蹟:奧頓主教堂門楣上的浮雕《最後的審判》、莫薩克聖彼得堡修道院南門中柱《先知像》、費丹扎教堂高浮雕《大衛像》
②羅馬式雕刻的特點:羅馬式雕刻各具特色,而總體上具有一種強烈的形式感和表現性。
4.哥德式雕刻的代表作:
沙特爾教堂西門雕刻、蘭斯主教堂雕刻、瑙姆堡教堂雕刻、木雕《哀悼基督》、皮薩諾父子的雕刻。
5.哥德式繪畫的代表作:
①沙特爾、博韋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畫;
②喬托的成就及代表作《哀悼基督》;
③杜喬具有舞台空間感的繪畫:《基督進入耶路薩冷》;
④具有北方宮廷風格的馬爾蒂尼的《聖母領報》。
(三)了解
1.早期基督教美術的主要內容:
①地下墓窟:壁畫善良的牧羊人
②巴西利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羅馬的老聖彼得教堂、羅馬的聖薩比那教堂、克萊塞的聖阿波利奈教堂;
③穹頂結構的集中式教堂:羅馬的聖科斯坦薩教堂;
④鑲嵌畫:《善良的牧羊人》、《麵包和魚的奇蹟》;
⑤石棺雕刻:巴蘇斯石棺浮雕。
2."蠻族"美術的代表性作品:
薩頓胡錢包蓋;
②獸頭;
③"愛爾蘭—撒克遜"手抄本風格。
3.拜占庭美術的主要成就:
①建築:聖索菲亞教堂(綜合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兩種形制)、聖馬可教堂(希臘十字式)。
②鑲嵌畫:《查士丁尼與隨從》、《西奧多拉與隨從》、《基督變容》、《上十字架》;
③聖像畫:《符拉基米爾聖母》;
④壁畫:《基督在地獄邊緣》。
⑤雕刻:斗形柱頭。
4.加洛林文藝復興的美術成就:
兩幅聖馬太像代表的兩種手抄本風格。
5.奧托美術的代表性作品:
①木雕《傑羅十字架》;
②青銅浮雕《墮落後的亞當與夏娃》。
6.貝葉掛毯從側面反映了羅馬式繪畫的特徵。
7.國際哥德式的代表人物:馬爾蒂尼是國際哥德式的初創者。林堡兄弟是其代表人物。
第三章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一)重點掌握
1.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分期、各階段的藝術特色、影響:
①佛羅倫斯早期文藝復興美術:
在15實際前四分之三左右的歲月中,擺脫著中世紀的規範,藉助理性和科學的知識,力圖在美術創作上開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現象和
場景反映在美術作品中,讓它成為一種再現性的美術。
②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美術:
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我代表的一批美術家,進一步完善了15世紀義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美術品中獲
得了完美統一,使形與空間的關係獲得了高度和諧,從而為再現性的美術確立了一種經典樣式,給後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範例。
③樣式主義美術
拉斐爾去世之後,一批年輕美術家的創作背離了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理想和原則,拋掉了它那種自然、和諧、單純的藝術風貌。他們追求
一種視覺效果獨特的、形式感很強的風格。出自他們手中的作品,往往帶有刻意雕琢、冷漠疏遠的味道,頗具主觀與幻想的色彩。這一美術現
象,流行於盛期文藝復興之後,巴洛克時代之前,史家稱之為樣式主義美術。
④影響:由義大利確立起來的具有再現性傾向的古典美術的基本原則,一直影響著以後好幾個世紀的歐洲美術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