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耶佛大提琴手》

《塞拉耶佛大提琴手》

塞拉耶佛,巴爾幹半島上的一顆明珠。這是一座因《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而為我們熟知的城市,也是一座幾個世紀以來屢屢引發戰爭而不斷流血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這裡引爆。1992年4月,波赫戰爭爆發。在這次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中,塞拉耶佛再次成為戰爭各方爭奪的中心。《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的故事就發生波赫戰爭最激烈時期的這座人間地獄之中。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

小說以一個大提琴手韋德蘭·史麥洛維克在二十二個普通市民被炮彈炸死的現場演奏二十二天為主線,連線起了三個表面互不相干的塞拉耶佛人:若矢、齊楠和德拉崗,描寫了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他們的生活被戰爭扭曲、一點點擊碎,死亡對他們如影相隨。韋德蘭的行動串連起本書的各條敘事線,讓三位主角逐步認清戰爭之無益,以及它如何以各種方式在不知不覺間耗損我們共通的人性……透過契楠和德拉崗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城市的旅程,作者高勒威讓我們看到慈悲的花朵如何依然能在愚蠢的暴行之下盛開。
三位主角如何掙扎著面對分崩離析的現實,如何保持希望,如何捍衛人性的尊嚴與美好。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建構了一個描述人類精神在衝突時刻下掙扎存續的動人故事,控訴了戰爭的嚴酷、人類製造的仇恨和戰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頌揚了人的堅忍不拔和人性的難以泯滅。

作者介紹

作者史蒂文·高勒威加拿大籍的著名小說家,和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他自上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後就開始研究前東歐地區的變化,尤其是巴爾幹地區的民族關係。波赫戰爭期間曾親身在戰火紛飛的塞拉耶佛考察訪問近兩年,大量的調查使作者親身接觸到塞拉耶佛民眾的痛苦,並得以從平民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場戰爭。

本書地位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一經出版,便迅速獲得世界各大權威媒體的如潮好評。目前已經翻譯成30多鍾文字,在全球50多個國家暢銷。

《華盛頓郵報》稱這部小說以讓人無法忘卻的意象、令人心碎的簡潔雕琢而成,強而有力地傳達了人類即使面對無止盡的絕望仍終將戰勝一切的偉大精神,是一部探究殘暴戰爭中人性救贖的現實主義大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