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的石頭》

《堅韌的石頭》

《堅韌的石頭》是拉希米使用法文創作的第一部小說作品,講述了一名阿富汗婦女在丈夫中彈成為植物人後,獨立支撐家庭,對抗來自生活方方面面壓力的故事。

基本信息

《堅韌的石頭》(SynguéSabour)

書名“SynguéSabour”乃波斯語,出自民間故事,講一塊黑石專門聽傷心人傾訴,像海綿一樣吸走他們的悲苦,還以繼續忍受生活的耐心。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一位阿富汗婦女在亂世、婚姻和宗法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下,謀求自我解放的苦難歷程。在戰爭中,她丈夫被子彈射中頸椎,不僅全癱,而且終年昏迷不醒,如同一塊會呼吸的石頭,躺在家中。苦命的妻子坐在他身邊,絮絮叨叨,根本不知道丈夫是否聽得見——丈夫能動時她可不敢這樣對他講話,否則會被打個半死。

作者

阿提克·拉希米(AtiqRahimi)

《堅韌的石頭》《堅韌的石頭》

1962年,拉希米生於喀布爾,很小就被送入喀布爾的法語學校就讀,1973年,查希爾國王被政變推翻,父親被迫帶全家流亡印度。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全家返回喀布爾,拉希米上大學,讀法國文學。此後,由於嚴苛的政治和思想環境,加上即將到來的四年強制兵役,他選擇了出逃。1980年代他逃離阿富汗,輾轉巴基斯坦等地後來到法國,並以難民身份在巴黎索邦大學取得傳媒專業博士學位。到法國後他開始用母語寫自己的故事。從2000年開始,拉希米一共創作了4部小說。2000年,他的《土地和灰燼》出版,此書原以波斯語寫成,後由他人譯成法語。四年後,拉希米把它搬上了銀幕,帶它參加了坎城電影節,後來在桑給巴爾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的金帆船獎。

獲獎

2008年11月11日龔古爾獎將一位阿富汗難民送上了名望的巔峰——流亡法國的阿富汗作家阿提克·拉希米(AtiqRahimi)以講述被壓迫女性終獲心靈自由的小說《堅韌的石頭》贏得大獎。

“此書品質非凡。”評審會主席埃德蒙·夏爾-魯女士說,《堅韌的石頭》描述的苦難令人動容,有悲劇般的冷靜,卻並非慘到不忍閱讀,她尤其欣賞書中對婦女命運的關注及其社會意義。書名“SynguéSabour”乃波斯語,出自民間故事,講一塊黑石專門聽傷心人傾訴,像海綿一樣吸走他們的悲苦,還以繼續忍受生活的耐心。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一位阿富汗(儘管書中沒有明確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婦女在亂世、婚姻和宗法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下,謀求自我解放的苦難歷程。在戰爭中,她丈夫被子彈射中頸椎,不僅全癱,而且終年昏迷不醒,如同一塊會呼吸的石頭,躺在家中。苦命的妻子坐在他身邊,絮絮叨叨,根本不知道丈夫是否聽得見——丈夫能動時她可不敢這樣對他講話,否則會被打個半死。她一口氣講了150頁,丈夫仍然像塊堅韌的石頭,她越說膽子越大,終於道出了塵封多年的一個重大秘密。

拉希米足夠幸運,第一部法語小說就為他帶來了法語文學的最高榮譽。他原以波斯語寫作,這是阿富汗的多種民族語言之一。《堅韌的石頭》是他的第一部法語小說,事出2002年,塔利班政權垮台後,他首次重返祖國。“一旦我找到自己的根,我就很難繼續用波斯語寫作了。”拉希米說,“回來後,我想去表現更重大的問題——禁忌,阿富汗人的秘密,但我的母語不允許我這樣做。”

“法語給了我一片自由的天地。”他說。拉希米很小就被送入喀布爾的法語學校就讀,1973年,查希爾國王被政變推翻,父親被迫帶全家流亡印度。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全家返回喀布爾,拉希米上大學,讀法國文學。此後,由於嚴苛的政治和思想環境,加上即將到來的四年強制兵役,他選擇了出逃。到法國後他開始用母語寫自己的故事。2000年,他的《土與塵》出版,此書原以波斯語寫成,後由他人譯成法語。四年後,拉希米把它搬上了銀幕,帶它參加了坎城電影節,後來在桑給巴爾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的金帆船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