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小說以恢復古代的騎士道來掃盡人間不平的主觀幻想與處在資本主義興起階段的西班牙社會的醜惡現實的矛盾作為情節的基礎。作者以諷刺誇張的手法,巧妙地把堂吉訶德的荒誕離奇的幻想與苦難中的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西班牙社會現實結合起來,以史詩般的規模,描繪了這個時代的廣闊的社會畫面。作者以犀利的筆鋒對西班牙上層統治階級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嘲罵,對人民的苦難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者簡介

塞萬提斯:(MigueldeCervantes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1]。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塞萬提斯一生艱辛,經歷奇特。他21歲時因捲入薩拉曼卡城皇家院內的一次爭鬥,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罰。塞萬提斯為了躲避判刑,逃離家鄉前往義大利。在那裡他先參加了羅馬軍隊,後又為西班牙神聖兵團作戰。在與土爾其人的多次戰鬥中,他衝鋒陷陣,多次受傷,左手致殘。七年之後,他帶著獎章及推薦信準備回國,途中不幸被阿爾及爾人捕獲,判作勞役。幾次越獄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後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額贖金,才得以返回家鄉。
 
塞萬提斯在謀求生存之餘,潛心創作。他用了8年時間完成了《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小說於1605年發表,受到人們的喜愛,書中的兩個形象堂吉訶德桑丘·潘沙幾乎家喻戶曉。然而這並未能改變塞萬提斯經濟上的窘境。1605年後,塞萬提斯著手寫小說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將完成之時,聽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訶德》的續集,十分氣憤,因此他在書中揭露了偽作,並結束了堂吉訶德的故事。1615年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第二部出版,人們的熱情和喜愛不減,然而次年窮困交加的塞萬提斯在馬德里逝世。

寫作背景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現在可以說是西班牙最負盛名的作家,有人稱他為“現代小說之父”,但他永遠不可能知道這一點,因為在他的一生,雖然有英勇的戰場功績,卻始終不得志,窮困潦倒。即使把精力投身於文學創作,他的作品也曾經賣得很火,卻始終沒有得到認可,當時的文學界人士對他的巨著《堂吉訶德》抱著輕視的態度,認為它不過是一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供人消遣的閒書”,而此書的出版也沒有使他的物質生活有絲毫的改善。終其一生,在同時代人的眼裡,他只是一個蹩腳的詩人或者二流作家,他的一生似乎是失敗的──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無情和荒謬。但金子總是有發光的那一天,當歷史翻開新的篇章,人們開始關注他的偉大作品《堂吉訶德》,而塞萬提斯本人也在蓋棺之後,才獲得了人們的公正評價。

塞萬提斯(1547-1616),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西班牙貴族家庭。中學剛畢業就不得不輟學為生計而奔波,弱冠之年成為一位羅馬紅衣主教的侍從,得以有機會前往義大利,遊歷了佛羅倫斯米蘭那不勒斯等地,閱讀了大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接觸到了新鮮的人文主義思想。1570年,他應徵入伍,隨後帶病參加了抗擊土耳其的勒班托海戰,在戰場上表現英勇,身受重傷,失去了左臂。1575年,塞萬提斯和哥哥回國探親,途中乘坐的船遇到海盜襲擊,二人被擄到阿爾及爾做奴隸。雖然這其中組織了幾次逃跑行動,但都告失敗。五年之後,才被家人贖回。

回國之後,並沒有期待中的迎接英雄的鮮花和掌聲,他到處找工作都沒有著落,於是開始寫作,陸續寫了幾個劇本和一部田園牧歌小說。後來迫於生計,做過征糧員、收稅員,正直的個性使他對富戶和窮人一視同仁,因此得罪了很多富人,遭受了無妄之災,幾次以“虧欠公款”的罪名被投入監獄。1605年1月,《堂吉訶德》第一部在馬德里問世,一出版就轟動全國,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但盈利都落入了出版商的口袋,他仍然貧困如故,甚至厄運纏身,先是因為門前有人遇刺而入獄,後因女兒陪嫁糾紛而受到審訊。甚至有人冒名頂替出版了《堂吉訶德》的續篇,肆意歪曲他的原著,這令他十分惱火。1614年,在貧病交加之中,他終於完成了藝術上更加成熟的《堂吉訶德》第二部的寫作。

《堂吉訶德》的產生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西班牙經過英勇的“光復戰爭”,顛覆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統一,依仗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征服美洲,成就了西班牙歷史上的“黃金世紀”。文學也在這一時期繁榮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種流派爭奇鬥豔。其中騎士小說在西班牙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應該說騎士小說表現出的“對個人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犧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別林科夫),對於衝破中世紀神學禁慾主義的束縛,對於人性的解放是有進步意義的。但隨著封建經濟的解體和火槍在軍事上的運用,騎士文化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甚至十五世紀後半葉出現了許多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強盜騎士,騎士文學也變得越來越庸俗化,但塞萬提斯生活的西班牙還流行著五六十部粗製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唐吉訶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巧妙的借用騎士小說的形式,借題發揮,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果然,書一出版,沒過多久,西班牙騎士小說就銷聲匿跡了。

小說簡介

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唐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週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布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唐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樸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品論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么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這本書言語輕鬆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么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堂吉柯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像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捍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像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去當奴僕的,他滿足於口腹的享受,對堂吉柯德的各種奇思異想不斷戳穿,對他的清苦生活滿腹牢騷。“天上飛的老鷹,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雞。”他憑常識判斷處理問題,總督居然當的不錯,當然,後來他覺得累,不願當了。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主僕二人的歷險,略似《西遊記》當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的歷險,只是前者是以現實世界為背景的荒謬,而後者是以神話世界為背景的奮鬥。這另人想起信仰的問題,信仰是遙遠的,如遠方的燈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於經驗,是感性的,淺薄的而或許是“正常的”,桑丘就是一個沒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僕二人看似矛盾,實際卻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誰又能笑話他呢?如果一個人有點使自己激動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遊俠夢更加真實,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滿足於眼前的快樂,又有誰甘心這樣呢?

簡單來說,拿當時的一個笑話來結尾吧。

西班牙當時的國王在王宮陽台上看到一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狂笑,就斷定這個學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則就是個瘋子。果然,那傢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精彩書評

《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在創作方法上,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覆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儘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許多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很高的評價,如:

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海涅:“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