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報

圖片報

圖片報(Bild)是德國和歐洲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以零售為主的大眾報紙。1952年7月24日在漢堡由阿克塞爾·施普林格創辦。該報紙以圖畫和社會新聞為主,每天幾十個版,大城市另附加地方版,從第9到13版是《圖片報》的王牌板塊:體育《圖片報》。施普林格出版社定期對《圖片報》的讀者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圖片報》的主要讀者為工人和低收入者。只有8.1%的大學教育程度者讀《圖片報》,在高中教育程度人群和學徒中這一比例為23.8%。

基本信息

介紹

這家報紙在世界報業中卻是佼佼者。這家報紙是德國,也是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最近二十多年的發行量保持在四五百萬份,最高發行量為540萬份(1982年),目前的發行量大約430萬份。這是一份“好看”的報紙,圖片約占報紙版面的一半,均為彩色,版面以紅、白、藍的強烈對比色調為主。德語區(德國、奧地利歐洲其他國家講德語的地方)任何地方的報亭,大都可以看到這種色調耀眼的《圖片報》,目前售價為每份0.5歐元。該報80%在街頭零售,因而傳閱率較高,平均每份讀者有3人,也就是說,擁有至少1200萬的讀者,這樣的發行業績為世界罕見。在德國,它是唯一的高發行量日報,位居第二位的《西德意志報》發行量僅為100多萬份。

來歷

該報1952年7月24日創刊於漢堡,當時模仿的是英國《每日鏡報》。它的所有者是德國最大的圖書出版商阿克塞爾·施普林格(Axel Spnnger)。施普林格出版社擁有德國代表性的高級報紙《世界報》(Welt),也擁有德國最大的大眾化報紙《圖片報》,其辦報理念有些類似默多克的英國新聞集團。

《圖片報》是在與電視的競爭中發揮它的圖片作用的,該報首席美術編輯、設計總監的地位,與總編輯的地位幾乎相當,有時圖片選擇的過程就決定了新聞的取捨。報紙第一版“市場線”(中間對摺線)以上部分是美編關注的地方之一,因為在報攤上每天的這個部分相當程度地決定著報紙當天的發行量。該報報頭在上半部左側中間部位,紅底白字,而不像其他報紙那樣居於報紙的最上面或左上、右上部位。

特點

1.讓圖片說話,使新聞故事形象化。圖片幫助理解文章,讓報紙更加搶眼,同時激發讀者的情感,感覺比文字傳遞更直接。這是報紙成功的基本因素。

2.簡化語法和內容,使閱讀更加方便。報紙近半數的句子不超過4個詞,而書面德語的平均句長是12個詞。至今已有許多被《圖片報》簡化了的新辭彙流行於德國

3.報紙永遠採用“我們”的語態,以激起讀者的共鳴。報導讀起來就像是看著——幅接一幅的畫,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4.標題中感嘆、疑問標點超過陳述標點,表達新穎。例如,1961年壘起柏林圍牆時,該報的標題是“不得強加於西部!”1969年美國人登月成功,該報的標題是“月球現在是一個美國人的”。1989年東西德邊境開放,該報的標題是“早晨好,德國擁有同一個周末”。

5.一個總編輯部加31個地方編輯部的體制贏得了巨大的發行量。這並非是一個全國性版面加一個地方版,而是所有地方版內容與全國性版面融合,兩部分風格協調,甚至頭版頭條也可以根據各地方的需要進行調整,各地方版的版面數量依據廣告而有所不同。為此,各編輯部之間的溝通極為重要,每天4次編輯會議,從上午9時到晚上9時,永遠在協商、溝通。總編輯、首席美編、設計總監三巨頭在設有大螢幕的辦公室內討論選題,其他采編人員(包括實習生)跟隨其後,從而無障礙地領會報紙的辦報理念和管理要求。

6.該報提出的口號是:離讀者近,離市場近,於是也就離成功近。2002年,報紙的5位工作人員發現有些商家借歐元與馬克的調換,抬高物價,報紙立即推出“虛假歐元行動”,連續十幾天進行揭露;接著又發起稱讚誠信商家的運動,印製200萬張“誠信”標誌貼上,免贊向保證誠信的商家發放。於是報紙的那5位人員的頭領、資深編輯豪克·布羅斯特便有了“歐元打假羅賓漢”的稱號。

藉助“圖片”這個品牌效應,該報推出了一系列遍及全歐洲的報刊,例如1954年創辦的《星期日圖片報》(發行量250萬份)、1983年創辦的《圖片女友》(期發近200萬份)、1986年創辦的《圖片汽車》(80萬份)、1988年創辦的《圖片體育》(50萬份)、1999年創辦的《圖片計算機》(100萬份)和《圖片電腦遊戲》、2000年創辦的系列新新人類雜誌(總發行量100萬份)、2003年創辦的《圖片攝影和家庭影院》等等,加上施普林格出版社數量巨大的書籍出版,形成了一個世界級的印刷“圖片家族”。

針對人群

《圖片報》的讀者主要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專業工人,男性讀者占53%,收入中等,有一份兼職,北方讀者多於南方讀者。雖然知識界對報紙的評價經常是負面的,因為它對社會新聞搬弄是非的熱情太高。但是其時效性強、短小精悍、內容豐富,以及地方版內容的自然融入,是值得借鑑的經驗。該報如此高的零售比重,作為一個傳媒集團能夠推出如此成功的系列“圖片”品牌產品,其經驗更值得我們的報紙經營部門予以關注。

報紙發行

第一期《圖片報》於1952年6月24日發行。目前,《圖片報》每周發行六天,在德國全國每天發行32個城市和地方版,另外在馬略卡、加那利群島、維羅納和伊斯坦堡都有外國版。在香港《圖片報》可以通過衛星傳輸印刷。

報紙風格

早期的《圖片報》風格模仿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報紙只有四版,以圖片報導為主,配有簡短的說明,報紙內容往往聳人聽聞,融名人軼事、星相、犯罪故事、政治分析、笑話等等於一爐,而價格只有10芬尼。憑此種辦報方針報紙迅速贏得大量讀者。今日的《圖片報》雖然以不再以圖片為主,但聳人聽聞的風格並未改變,性、犯罪、戰爭仍然是報紙的主題,名人的是非也經常能成為報紙頭版,體育特別是足球也是報導的重點。

《圖片報》經常在頭版頭條以醒目的大字標題報導一些自己發掘甚至是發明的“醜聞”、“糾紛”、“新聞”,這已成為該報特色,而事實上其中有很多都缺乏真實的背景。《圖片報》以此作為增加報紙銷量的手段。在政治立場上較為保守。

大多數的《圖片報》都是在報攤上出售的,因此報紙的第一版“市場線”(德語為Knick,意為折縫處,即報紙的中間對摺線)以上的部分是美編特別關注的地方,因為每天報紙摺疊著放在報攤上,過路人眼光的“一秒鐘效應”決定著報紙當天的發行量,在這條線以上的大字標題及圖畫要儘可能地吸引人們的注意

該報紙注意讓圖片說話,使新聞故事形象化;簡化語法和內容,使閱讀更加方便,報紙近半數的句子不超過四個詞;永遠採用“我們”的語態,以激起讀者的共鳴;標題中的感嘆,疑問標點超過陳述標點。

觀點和批評

許多讀者購買《圖片報》是因為它淺顯的語言。特別是教育程度較低的讀者不喜歡讀關於政治的長篇大論,而是希望快速獲取信息。醒目的大字標題、對事實的大肆渲染、主觀的報導方式(有時是以讀者的名義)因此被看作是表達的勇氣、真相和有自己的立場。

批評者則指責該報聳動的標題,缺乏可信度和客觀性,對事故犯罪、閒話、性等主題的專注。報紙不只一次通過有目的的不報導使讀者只了解部分真相的做法也被指責為誹謗和破壞名譽。

1977年記者Günter Wallraff化名Hans Esser進入《圖片報》在漢諾瓦的編輯部,他根據自己在編輯部的經歷寫了暢銷書《頭版頭條》(Der Aufmacher)。書中描述了《圖片報》不負責任的調查方式、偽造、政治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