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邶風·終風》

《國風·邶風·終風》屬於先秦的一首四言詩。

作品信息

【名稱】《國風·邶風·終風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四言詩
【出處】《詩經》

作品原文

終風
終風且暴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⑵,中心是悼⑶。
終風且霾⑷,惠然肯來⑸,莫往莫來⑹,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⑺,不日有曀⑻,寤言不寐⑼,願言則嚏⑽。
曀曀其陰⑾,虺虺其雷⑿,寤言不寐,願言則懷⒀。

注釋譯文

【注釋】

⑴終:一說終日,一說既。暴:疾風。
⑵謔浪笑敖:戲謔。謔,調戲。浪,放蕩。敖,放縱。
⑶中心:心中。悼:傷心害怕。
⑷霾(mái埋):陰霾。空氣中懸浮著的大量煙塵所形成的混濁現象。
⑸惠:順。
⑹莫往莫來:不往來。
⑺曀(yì義):陰雲密布有風。
⑻不日:不見太陽。有,同“又”。
⑼寤:醒著。言:助詞。寐:睡著。
⑽嚏(tì替):打噴嚏。民間有“打噴嚏,有人想”的諺語。
⑾曀曀:天陰暗貌。
⑿虺(huǐ悔):形容雷聲。
⒀懷:思念。

【譯文】

狂風迅疾猛吹到,見我他就嘻嘻笑。調戲放肆真胡鬧,心中驚懼好煩惱。
狂風席捲揚塵埃,是否他肯順心來。別後不來難相聚,思緒悠悠令我哀。
狂風遮天又蔽地,不見太陽黑漆漆。長夜醒著難入睡,想他不住打噴嚏。
天色陰沉黯無光,雷聲轟隆開始響。長夜醒著難入睡,但願他能將我想。

作品鑑賞

關於此詩的主旨,《毛詩序》說:“《終風》,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認為是莊姜遭莊公寵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詩集傳》說:“莊公之為人狂盪暴疾,莊姜蓋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終風且暴為比。”認為莊姜受丈夫衛莊公欺侮而作。其實,這是寫一位婦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後遭棄的詩,當出自民間歌謠,與莊姜無關。
詩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寫她因丈夫的肆意調戲而悲悽,但丈夫離開後,她又轉恨為念,憂其不來;夜深難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樣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轉再轉,把那種既恨又戀,既知無望又難以割捨的矛盾心理真實地傳達出來了。
第一章寫歡娛,是從男女雙方來寫。“謔浪笑敖”,《魯詩》曰:“謔,戲謔也。浪,意萌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連用四個動詞來摹寫男方的縱情粗暴,立意於當時的歡娛。“中心是悼”,悼,擔心憂懼的意思,是女方擔心將來的被棄,著意於將來的憂懼。
第二章承“悼”來寫女子被棄後的心情。“惠然肯來”,疑惑語氣中不無女子的盼望;“莫往莫來”,肯定回答中儘是女子的絕望。“悠悠我思”轉出二層情思,在結構上也轉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現“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來寫,“願言則嚏”、“願言則懷”則是女子構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來寫。而歸結到男子,又與第一章寫男子歡娛照應。全詩結構自然而有法度。
詩各章都採用“比”的表現手法。陳啟源指出其比喻的特點:“篇中取喻非一,曰終風曰暴,曰霾曰曀,曰陰曰雷,其昏惑亂常,狂易失心之態,難與一朝居”(《毛詩稽古編》)。因比而興,詩中展示出狂風疾走、塵土飛揚、日月無光、雷聲隱隱等悚人心悸的畫面,襯托出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這在古代愛情婚姻題材的詩歌中是別具一格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