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

《國際金融學》

《國際金融學(第3版)》為高等學校各相關專業的學生,或從事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國家公務員,以及需要學習國家金融知識的人員,提供系統的理論和管理及業務知識。通過《國際金融學(第3版)》學習,讀者可以掌握國際收支、國際收支調節、匯率和匯率制度、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組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了解和熟悉外匯儲備、外匯市場業務、外匯風險管理、國際融資實務、國際資本流動的管理知識和業務技能。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都很強的學科。它研究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靜態和動態關係,研究貨幣跨越了國界以後產生的國與國之間、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的貨幣與金融問題。它不僅從貨幣金融角度闡述世界經濟關係的理論知識,也涵蓋從貨幣金融角度探討世界經濟關係的管理和實務問題。

目錄

第一章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1
第一節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1
第二節國際收支分析/9
第三節中國的國際收支/13
專欄1—1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分析報告/21
專欄1—2Ba1anceOfPaymentsOfUnitedStates/23
第二章國際收支調節/25
第一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響/25
第二節國際收支的調節機制/28
第三節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和措施/30
第四節西方國際收支調節理論/34
案例:墨西哥金融危機/47
第三章國際儲備/50
第一節國際儲備概述/50
第二節國際儲備的管理/58
第三節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與變革/65
第四節中國的國際儲備/70
專欄3—1中國曆年外匯儲備/76
專欄3—2主權財富基金/77
第四章國際貨幣金融體系/80
第一節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概述/80
第二節國際金本位體系/82
第三節布雷頓森林體系/88
第四節牙買加體系/97
第五節歐洲貨幣體系/101
第六節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111
案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117
專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家破產計畫/119
第五章外匯與匯率/122
第一節外匯與匯率概述/122
第二節影響匯率的因素和匯率對經濟的影響/129
第三節匯率決定理論/137
第四節匯率制度/148
第五節人民幣匯率制度/157
第六節外匯管制與我國的外匯管理/162
專欄5—1世界範圍內“巨無霸”的價格/173
專欄5—2美元化與“去美元化”/174
第六章外匯市場/178
第一節外匯市場概述/178
第二節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184
第三節世界重要的外匯市場/190
專欄2006年的中國外匯市場創新./200
第七章外匯市場業務/203
第一節即期外匯交易/203
第二節遠期外匯交易/209
第三節外匯期貨交易/215
第四節外匯期權交易/227
第五節金融互換交易/234
案例巴林銀行倒閉事件/242
專欄7—1外匯期貨行情導讀/243
專欄7—2國際金融資訊服務市場與新華08系統/244
第八章外匯風險及其管理/248
第一節外匯風險概述/248
第二節外匯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254
第三節外匯風險防範的綜合措施/268
案例河北某外貿公司的避險方法/272
第九章國際金融市場/275
第一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275
第二節歐洲和亞洲貨幣市場/282
第三節國際信貸市場/292
第四節國際證券市場/294
第五節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314
專欄境外人民幣衍生品市場/320
第十章國際融資實務/323
第一節國際融資概述/323
第二節國際短期融資業務./326
第三節銀行中長期信貸/337
第四節出口信貸/344
第五節國際項目融資與BOT/350
第六節國際融資租賃/360
案例廣西來賓電廠B廠B0T項目/365
第十一章國際資本流動/370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概述/370
第二節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的影響/374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風險/378
第四節中國的外資與外債/384
案例20世紀80年代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債務危機/395
第十二章國際金融機構/400
第一節國際金融機構概述/400
第二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02
第三節世界銀行集團/410
第四節國際清算銀行(BIS)/418
第五節亞洲開發銀行/421
專欄7國集團、8國集團和20國集團/427
參考文獻/429

前言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均較強的學科。它研究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靜態和動態關係,研究貨幣跨越了國界以後產生的國與國之間、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的貨幣與金融問題。它不僅從貨幣金融角度探討世界經濟關係的理論知識,也涵蓋從貨幣金融角度探討的世界經濟關係的管理和實務問題。
回顧過去的百年金融史,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21世紀金融發展的脈絡。20世紀初是黃金髮揮基礎作用的金本位制度,國際貿易規模較小,國際金融關係簡單;20世紀中葉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等同於黃金,國際金融關係逐漸變得複雜,產生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等超國家的金融組織;70年代後進入了所謂的無體系時代,世界經濟向全球化、一體化方向發展,國際資本流動頻繁,規模巨大,呈現出貨幣國際化、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體制混業化、金融交易衍生化、金融資產證券化、金融業務創新化等新趨勢。在這樣的新局勢下,國際金融資本變得如此重要,其對經濟各領域的快速滲透超過了其他傳統行業;國際金融關係也變得空前複雜,其無序性和管理的艱巨性使得金融風險此起彼伏,甚至改變了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生活。國際金融問題已成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都在研究和關注的焦點。
近些年來,在國際金融格局的變化中,中國的金融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94年中國實行了匯率並軌,實現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6年年底實現了經常項目的可兌換;2001年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再改革,中國幣值堅挺,進出口強勁,資本項目在逐步開放;到2007年,中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開發中國家吸收國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無疑是當代世界經濟格局中最具有活力的國家。
《國際金融學》就是基於這樣的國際和國內的經濟金融大背景而編寫和修訂的。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按照國家教育部審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國際金融教學大綱”的要求,力求總結歷史並反映最新的國際金融發展趨勢和理論動態,注重理論體系的一致性和論證取材的嚴謹和可靠。

精彩書摘

總差額反映了一定時期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對其儲備的影響,或者說它衡量了一國通過動用或獲取國際儲備來彌補國際收支的不平衡。總差額為大於零的正號項目,表明國際收支順差,則儲備資產增加;總差額為小於零的負號項目,表明國際收支逆差,則儲備資產減少。
由於負的總差額會導致儲備資產的消耗,通常認為負的總差額是不可取的,亦即國家收支逆差是不可取的。當然,正的總差額過大而使儲備資產巨額增加,對一國經濟也不盡有利。這是因為:一是儲備資產增加需中央銀行增加投放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二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低於長期投資的收益率;三是由於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化會使儲備資產蒙受損失。
總差額是目前分析國際收支時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在未特別指明的情況下,人們說的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就是指總差額。
總之,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時期一國對外經濟關係的綜合反映,對一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不僅僅是對各項目數字進行簡單的加減或比較,而是要透過數字,找到隱藏其後的經濟關係及其作用和後果,以供有關方面決策之用。
三、動態分析和比較分析
動態分析,是指對某個國家若干連續時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進行分析的方法,是一種縱向的分析方法。動態分析的必要性在於,一國在某一時期的國際收支往往同以前的發展過程相聯繫著。因此,在分析一國的國際收支時,需要將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結合起來。而且因為動態平衡是指在較長的計畫期內(如國民經濟發展的五年計畫等),經過努力,實現期末國際收支的大體平衡。所以,在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中,應該追求國際收支的長期動態平衡。
動態平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不以年度時間為限,而以實現中期計畫的經濟目標為主,確定和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二是把國際收支平衡與整個經濟發展目標融為一體,分清主次,通盤考慮。三是通過國際收支的調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動態的,國際收支項目的變化也是動態的。動態平衡模式較好地體現了按經濟規律辦事的原則,正在引起廣泛的重視。例如,處於“經濟起飛”階段的國家,在計畫期間內吸引外資和舉借外債,可以允許當年存在一定的逆差。只要這些債務的舉借能夠擴大將來的產品出口和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只要在整個計畫期末能夠實現大體上的平衡,就可以認為該階段的國際收支是適度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