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指導》

《國際禮儀指導》

《國際禮儀指導(高級)》內容從理論到實踐,從個人禮儀修養到社交中的自身形象塑造,從中國禮儀到國際禮儀,都做了比較詳盡的論述。教材一共十六章,分為四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一篇為國際禮儀總論,第二篇為個人禮儀修養,第三篇為國際禮儀實務,第四篇為國際禮儀教育。作為“國際禮儀指導師”的高級教材,考慮到讀者是即將從事禮儀宣傳指導和教育的人士,教材內容不同於一般的禮儀書籍,不僅說明了有哪些禮儀規範和怎樣運用這些禮儀規範,而且深入論述了禮儀規範的文化和社會淵源。論述了為什麼要遵循這些禮儀規範,論述了關於禮儀的理論和理論依據,以使讀者能夠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樹立和提高禮儀意識,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

目錄

第一篇國際禮儀總論
第一章國際禮儀概論
一、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二、禮儀的內涵與特徵
三、國際禮儀的特點、原則和功能
第二章國際禮儀與和諧文化
一、禮儀形象與競爭
二、禮儀中的公關意識
三、禮儀與個人修養
第三章國際禮儀與溝通全球化
一、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溝通全球化
二、地球村與溝通全球化
第二篇個人禮儀修養
第四章社交者形象與禮儀
一、社交形象與禮儀
二、禮儀形象與髮型設計
三、禮儀形象與面容修飾
四、禮儀形象與服飾搭配
五、禮儀形象與優雅舉止
第五章言語表達藝術與交流中的體態語言
一、語言交際的要義
二、言語溝通的藝術
三、交流中的體態語言
四、演講語言的技巧
第六章日常社交禮儀
一、會面禮儀
二、電話禮儀
三、飲食禮儀
四、饋贈禮儀
五、購物禮儀
六、娛樂禮儀
七、交通禮儀
八、文化禮儀
九、體育禮儀
十、禮儀文書
第七章家庭禮儀
一、家庭的變遷與家庭禮儀的變化
二、重建家庭禮儀的意義
三、現代家庭禮儀的建設內容
第三篇國際禮儀實務
第八章國際商務禮儀
一、國際商務活動中的個人禮儀
二、國際商務辦公場所禮儀
三、國際商務交往禮儀
第九章國際儀式禮儀
一、簽約儀式禮儀
二、開業儀式禮儀
三、剪彩儀式禮儀
四、交接儀式禮儀
五、慶典儀式禮儀
第十章國際大型會議禮儀
一、國際會議禮儀
二、國際展覽會禮儀
三、國際洽談禮儀
四、國際談判禮儀
五、國際新聞發布會禮儀
六、國際贊助會禮儀
第十一章外交禮儀
一、外交禮儀的定義
二、外交禮儀的原則
三、外交禮儀的主要內容
四、外事工作人員的禮儀修養
第十二章涉外行業服務禮儀
一、服務禮儀概述
二、涉外酒店服務禮儀
三、餐飲業服務禮儀
四、商場服務禮儀
五、旅行社服務禮儀
六、交通行業服務禮儀
七、金融業服務禮儀
八、會展服務禮儀
第十三章國際禮儀文化
一、國際禮儀文化概述
二、國際禮儀文化的傳統和現代考察
三、世界主要國家的禮儀習俗
第四篇國際禮儀教育
第十四章禮儀教育方法與實施
一、禮儀教育的方法
二、禮儀教育的實施
第十五章禮儀教育實踐——學生禮儀教育
一、幼兒禮儀
二、小學生禮儀
三、國中生禮儀
四、高中生禮儀
五、大學生禮儀
第十六章教師禮儀
一、教育活動的禮儀效應
二、教師的形象整飾
三、教師的交往藝術
四、教師在特定場合的禮儀規範

前言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就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禮儀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知識和教養水平,而且能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準。經濟全球化帶來溝通全球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的頻繁,禮儀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並貫穿在對內對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重禮儀、學禮儀、講禮儀、用禮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已經成為提高人們的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2008年,我國偉大的首都北京成功舉辦了奧運會;2010年。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將迎來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世博會。這都是世界矚目的全球性盛事,對我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意義非凡。一個城市的形象,首先體現在人的形象上;對城市的深刻感受,首先也是人留下的形象。世博會期間有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國的持證記者和非持證記者進入我國,還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和遊客來參博、觀博和旅遊,與數以千百萬計的市民朝夕相處。儘管如前所述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貌、謙和、大度是中華民族的特點,但是如今無論在主辦城市還是協辦城市或者其他城市和地區,不少市民的言行舉止與現代禮儀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一些生活的陋習根深蒂固。因此,加強國際禮儀指導和現代禮儀宣傳教育及實踐活動,特別是解決這些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現代禮儀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已經取得初步的令人可喜的成績。上海市委市府在2006年至2008年都把“百萬家庭學禮儀”系列學習活動列為政府實事工程。開展了“百萬家庭學禮儀”、“百萬職工學禮儀”、“百萬青少年學生學禮儀”、“百萬來滬建設者學禮儀”等系列學習活動。上海市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配合學禮儀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啟動學禮儀的宣傳報導,使講文明、學禮儀、迎奧運、迎世博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上海世博會已確定2009年將對100萬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世博會志願者進行國際禮儀培訓,以適應接待外國遊人的需要。

精彩書摘

第一篇 國際禮儀總論
第1章 國際禮儀概論
美國耶魯大學史蒂芬.卡特教授在他的《禮貌:舉止、道德及民主的禮儀》一書中說,如果我們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和禮貌,如果有更多的成年人都在仿效自我放縱的做法來滿足自己眼前的欲望,那么“我們就會走進一個更加野蠻的社會——一個教育程度高、技術發達、軍事力量強大,然而野蠻的社會”。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禮儀體現了人類社會不斷擺脫愚昧、野蠻和鋈落後,以及整個社會的進化程度,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自己的禮儀。我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和東方文化的發源地,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數千年對文明的不懈追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東方文化和禮儀。而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乃至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趨頻繁,一套為大多數國家所認同和接受的國際禮儀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一)禮儀的起源
禮儀源於人類生活習俗。習俗是指群體性的生活習慣,所謂“人居其地,習以成性,謂之俗焉”(《新論.風俗》)。俗話所說“習以成性”“習慣成自然”“習以為常”等等,莫不是表
了習俗即是一定的人群在一定地理環境中生存、發展自然生成的生活習慣,又是在不知不覺中相互仿效、日積月累、因襲相承的結果。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和種族之間的風俗習慣儘管千差萬別,但都植根於生活經驗,以當時當地的生活方式為基礎。
最早的禮儀是由遠古時期人類生活習俗演變而來,根源於人類群體最原始的生存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