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庫》

《國家智庫》

《國家智庫》將當前學術或政策論述、研討成果或政策建言,以易於大眾閱讀的語言編撰成書。第二期即將出版,在內容設定上較首期有了大的變化,更加突出與現實的對接,這可以從由“釣魚島撞船事件”引發的大洋權益的保護和拓展、“十二五”期間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的思考中可以洞悉。

基本信息

概述

《國家智庫》《國家智庫》

《國家智庫》是國內第一本以智庫為名的政策研究出版讀物,該書由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主辦、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而且該書的執行總編輯正是於今。《國家智庫》將當前學術或政策論述、研討成果或政策建言,以適合大眾閱讀的語言編撰成書,旨在為推進智庫自身的發展提供一個能夠直接反映和充分體現智庫內容探討和進行學術交流的平台,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一個了解智庫建設和發展的視窗,從而進一步為政府領導人和企業決策者提供政策建議與參考。

宗旨

《國家智庫》以國內外官方智庫和民間智庫、專業智庫和綜合智庫的知名專家學者為主要作者群,結合各界改革力量,從國家戰略角度,關注當今世界及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動向,跨越問題表象,致力於國家社會發展中長期重要政策的分析研究和深入探討,發表能緊扣社會脈動的研究成果。

內容

背景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政府決策諮詢機構雖然不斷壯大,但總體上還是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鑒於我國智庫在決策信息需求上的不足,國內第一部以智庫為名的政策研究系列讀物《國家智庫》、《中國智庫》於2010年問世。
《國家智庫》、《中國智庫》將當前學術或政策論述、研討成果或政策建言,以易於大眾閱讀的語言編輯,針對單一政策議題或多項議題每雙月出版,每年六輯,16開本,年底彙編成集中英文版。
《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由中國著名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東中西部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主持研究編撰,中國智庫科學研究院、國際智庫研究中心協辦,《求是》雜誌社(中共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所屬的國家級重點黨政期刊社——紅旗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各新華書店等場所發行。

《國家智庫》
所修煉的是“外功”,即從“國家”的高度去設定話題,看待問題。站的角度也是國家戰略的巨觀層面。所關注的著眼點在於對國家形象力的展示和對國家戰略層面的問題建設,其研究焦點在於大國關係。
《國家智庫》設有大國關係、智者論道、產經透視、公共民生和軟實力等五大版塊。

《中國智庫》
所鍛造的是“內功”,其關注的問題、思考的問題和所要解決的問題均在“內部”,其所瞄準的是中國的現實之困。旨在為解決中國內部問題而尋求一種有效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路徑。其呈現出來的研究成果集中融合了當今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和政策法規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方法與思路。
《中國智庫》設有熱點研究、行業報告、決策者說、智聞天下、歷史散葉等五大版塊。
主要文章
卷首語
怎么創造一流智庫
根據本人50年的工作實踐,特別是近20年來的參政議政經歷,我深感做好建言獻策,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以我看,行萬里路、破萬卷書是搞好建言獻策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只有多走、多看、多讀、多學,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概括地講。要做好智囊和參謀需要做好“六個三”……
封面文章
“政·智時代”
思考
74之痛:中國智庫的羈絆在哪
在《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中,收錄的中國智庫只有74家.而美國智庫達到1777家。對此,除了西方智庫研究學者對中國智庫存在偏見的因素,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智庫,作為新生事物.其發展還存在種種問題和不足,不論是公眾、政府決策機構、學術界、輿論,還是智庫局內人,對於目前中國智庫的狀況都不很滿意。這一現狀的原因何在?
環球智庫
它們何以出名——解密國際著名智庫的成功經驗
智庫文摘
中國智庫的萌芽:智囊
智者論道
我國現行智庫存在的問題
智者論道
後危機時代中國怎么辦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正先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走出危機,實現復甦。侶與此同時,後危機時代也對中國提出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面臨怎樣的後危機時代?中國在這一時代的發展中應注意避免哪些問題?中國又如何在發展中推動改革的走向?
城鄉統籌貴在解決大城市發展
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鎮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特定經濟發展階段、特定製度和政策環境下的產物。儘管這種城市化模式,對於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推進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弊端。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大城市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礎,能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比中小城市更能集約和節約使用土地,且更易於控制和減少污染。因此,我們應對“小城鎮”的發展做出明確的界定和科學的規劃,並以發展大城市為主加快城市化進程。
兩套機構設計助力經濟解困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在經濟監管環節制度設計上的缺失日益凸顯。未來需要成立獨立的金融國資委管理我國總量龐大的金融性國有資產,統一擔負控制金融風險、進行金融業結構性調整、國有金融資產產權界定與保值增值,以及負責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四大職責。同時,亟需成立金融國資委和破產管理局來監管、調控經濟運行,理清關係,規避風險。
“八部曲”推進幹部制度改革
大國關係
中美關係三大猜想
未來中美關係可能存在三種結果:一是中美衝突關係:二是中美合作關係:三是中美競爭關係。而在我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美競爭關係才是中短期內最大的可能。中美兩國應力避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一個以彼此長期共存、共榮為核心的大戰略目標。中美共處必須改變傳統思維習慣,應重視未來,重視總體,準確把握大變局中的利益關係變動。
中美差異及其關係處理之我見
與美國之間的話題,毫無疑問兩國肯定會存在差異,這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體制的,我認為追根究底還是兩國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生活價值,以及思維模式不同,作為一個在美國成長的中國人,我深切觀察並體會著這些差異。
公共民生
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的“新八倚重”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已完全過去。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有更深遠的警示,這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若干倚重局限、極限已顯。必須有新的倚重。我國經濟才能根本好轉,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三位一體”構建和諧收入分配關係
區域縱橫
關於轉型時期中山市創新發展理念和轉變發展模式的思考
產業透視
中國奶業發展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中國奶業朝何處去”的問題擺在了政策制定者面前。要同時實現保障質量安全和奶農穩定增收這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目標,我們究竟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奶業發展道路?是走西方已開發國家那樣的規模化家庭牧場的道路,還是走小區化集中養殖的道路,抑或是企業自建奶源、讓奶農成為產業工人的道路?
鋪就國家安全的“耳目”與神經系統
離歌唱響,輓歌何覓。3月23日,谷歌宣布其搜尋業務退出中國內地.並交將搜尋服務轉至香港,谷歌命運已見分曉。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窺探到一些隱秘的原因以及些許反思的問題。
軟實力
誰在挑戰中國的文化安全
中國文化安全外部不斷受到西方國家文化意識和價值觀念的滲透和挑戰.全球化的文化產品侵入衝擊著中國文化安全,不斷發展的傳播手段對中國文化安全也形成威脅。在內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不夠。中國尚未形成健康、完善的文化建設制度。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缺乏國際競爭力和響力.且文化發展呈現不均衡發展態勢。對此我們應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化創新,逐步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應對西方文化:中國的一道百年難題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取捨?
熱讀

目標

《國家智庫》的創辦目標是,凝聚中華民族理想,致力國家發展進步,為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提供理論支撐和理論儲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