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全知道》

《國學全知道》

《國學全知道》是謝普創作的國學研究類書籍,2010年8月1日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一部提升傳統文化修養,豐富國學知識儲備的經典讀本。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國學全知道國學全知道

內容簡介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不輸於任何一個民族。今天,隨著國勢的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向世界推介國學。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能不了解國學。一個人如果對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語焉不詳,那豈不汗顏?這部《國學全知道》,內容極其廣泛,倫理道德,禮儀民俗、經史子集,琴棋書畫,無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國學修養、豐富知識儲備的理想讀本!“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傳統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義”誕生於封建社會,而其內涵卻遠遠超過了時代界限。“禮”、“智”、“信”是傳統文化的價值範疇。《國學全知道》是一部提升傳統文化修養,豐富國學知識儲備的經典讀本。

前言

“國學”是個寬泛的名詞,但是不論你如何分類,都會把儒家與道家列為重點。儒家的代表是孔子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與莊子了。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學家。哲學家的文章有三點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學生問“仁”,孟子多次說明“心之四端”,老子對“道”加以描述,莊子由各種角度形容“游”與“化”,這些概念都是他們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實本質。國學對現代人的意義,不就是要歸結為“價值觀”的塑造與補強嗎?簡單說來,學習儒家與道家之後,如果在言行上沒有任何改變,那就不能算是學過了。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不輸於任何一個民族。今天,隨著國勢的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向世界推介國學。成為文化大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能不了解國學。一個人如果對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語焉不詳,那豈不汗顏?我們編纂的這部書,內容極其廣泛,倫理道德,禮儀民俗、經史子集,琴棋書畫,無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國學修養、豐富知識儲備的理想讀本!

目錄

第一篇 傳承百代的國學精編
經篇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春秋三傳
史篇
國語
戰國策史記
漢書

精彩書摘

建築篇

斗拱,也寫作“科棋”,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特有的結構構件,後流傳到東亞、東南亞各國,對亞洲木結構建築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已知的最早之斗拱形象見於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如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燕樂銅棲上刻畫的建築形象。

何為“斗”?在梁思成先生所著的《清式營造則例》中寫道,斗,“承托拱與翹或昂相交之斗形木塊”。何為“拱”?曰:“大式建築斗拱上與建築物表面平行,置於翹或昂之正心或端上略似弓形之木”。聽著描述似乎有些複雜,還是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斗拱”的位置。斗拱即為古代建築中立柱與屋頂之間的過渡部分,也是將屋頂之荷載傳遞到基礎的重要構件。仔細觀察斗拱不難發現,它是自下而上層層疊加,層層放大,而每層都是由位於下方的一塊碗狀方木承托,其上置“L”形曲木,這下層的方木即為“斗”,上層的曲木即為“拱”。林徽因先生在為《清式營造則例》寫的《緒論》中提道:“椽出為檐,檐承於檐桁上,為求檐伸出深遠,故用重疊的曲木——翹——向外支出,以承挑檐桁。為求減少桁與翹相交處的剪力,故在翹頭加橫的曲木——拱。在拱之兩端或拱與翹相交處,用斗形木塊——斗一一墊托於上下兩層拱或翹之間。這多數曲木與斗形木塊結合在一起,用以支撐伸出的檐者,謂之斗拱。”這裡不僅談到斗拱的構成,也談到其作用。

斗拱這個構件雖然很早就已經出現,但這個稱呼卻是清代的叫法,在宋代,斗拱叫做“鋪作”。在清代,斗拱的重要作用還在於斗拱的尺寸決定著整個建築的尺寸。此外,雖然這些斗和拱的組合叫做斗拱,但每個斗和拱都依各自的位置不同,有著自己的名稱。最下層的斗叫“大斗”、“坐斗”;最下層的拱則分別叫“正心瓜棋”(平行於面闊)、“翹”(垂直於面闊);正心瓜拱之上的斗叫“槽升子”,而翹上之斗叫“十八斗”,瓜拱上層的拱叫“萬拱”;在各種外拽拱、里拽拱的兩端,承托上層拱或枋的斗稱“三才升”。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出版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