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宴》

《囍宴》

從兩位男主角的同性之愛切入描述,男主角偉同為了一圓父母心愿,隱瞞同志身份,在父母面前辦了一場假喜宴,原以為皆大歡喜,卻因新娘崴崴懷了偉同的孩子而引爆一連串近乎無可收拾卻妙趣橫生的衝突。

基本資料

導演: 李安

囍宴囍宴

男演員: 趙文瑄 郎雄

女演員: 金素梅 歸亞蕾

影片長度: 107分鐘

劇情簡介

憑著精明的房地產投資眼光,高偉同得以手持綠卡並和他的情人賽蒙在曼哈頓的高級住宅共築愛窩。相隔千里的台灣父母卻一直納悶他為什麼還不結婚。為幫偉同擺脫來自年老父母的逼婚壓力,賽蒙設計讓偉同和威威假結婚。偉同萬想不到父母竟也因他的婚禮飛來美國。高父、高母的到來,這樁假結婚變得諧趣橫生,隨著禮堂的氣氛,人物關係也產生微妙的變化。威威開始對偉同動真情,賽蒙被放在似有可無的男僕地位,他意識到被冷落的感覺,夾在其中的偉同,痛苦更是有增無減。一場喜宴下來,眾人爛醉如泥,醉酒中的威威和偉同在新房中的高潮戲為熱鬧的喜宴劃上句點。發現威威懷孕讓偉同和賽蒙嚇呆了,白熱化的同時,偉同向母吐露真情,就在排定墮胎的日子後,高父暗藏心事,默默地讓賽蒙走進高家的大門。

李安在《喜宴》里忍不住現身說法“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他面前的老外還是不置可否、一臉迷糊的表情,而同樣在五千年文明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我,看見這個鏡頭簡直都要笑瘋了,這是李安的可愛之處,也是他唯一一次“忍不住”如此直接地表達他的觀點。當我發現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李安這么說的心情時,我突然明白無論李安的電影多么受外國人的歡迎,他真正想傾訴溝通的對象仍然只可能是中國人,真正能夠領會李安作品精髓的也只可能是中國人。因為李安個人根本的文化根基仍然是東方的,兩種文化的對撞和交流最根本的出發點和思考點也都還是圍繞著東方的。

一部《喜宴》包含的內容和層次豐富得驚人,兩代人的情感交流、對傳統的不同態度、對生活的不同追求甚至整個華人社會對性的態度,以及不同身份的碰撞所蘊涵的政治暗指,讓人笑中有淚地觀看完《喜宴》之後,仍覺得回味無窮。《喜宴》是李安表達東方社會和情感最具神韻的一部作品,故事和人物既可能是個案,也可以是整體,題旨和細節既可以深入又可以淺出,是包括《推手》、《飲食男女》在內的“父親三部曲”中最傑出的一部。

壓抑

李安的聰明在於,要拍中國人對性的壓抑,沒有比“喜宴”更好的角度了。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能體會到,那種當眾的意淫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而你若構想一下它的原因,這些看似瘋狂的中國人在平時是承受著怎樣的壓抑,才會出現如此扭曲的群體現象。在西方你不可能看到婚禮上所有人起鬨新婚夫妻接吻,在他們眼中如此自然的事情,賓客只有祝福艷羨的份。可在中國,就仿如難得一見的奇觀一般,不期然令我想起了讀書的時候元旦晚會之類的,大家就會起鬨誰來表演一個節目,被起鬨的那個人當然死推活推才會整整衣領貌似羞澀狀地上台去表演,其實心裡早就想露兩手了,這究竟是中國人天性上的羞澀,還是日復一日形成的真實表現自己應該羞恥的觀念。這種矛盾在外國人是死活無法理解,但如果是一個海外的中國人,體會到東西方表現個體感受的差別在於,西方以尊重個體為出發點,而東方卻是以尊重整體犧牲個人為宗旨的,他的內心應該是為此感到憤怒而淒涼的。所以我理解李安拍攝《喜宴》是帶著一點點嘲弄和無奈的,你無法從中抽身而出,你也不能認同這種方式,那么只能自嘲。甚至能自嘲,至少還是清醒的。

親情

其實中國人面對的最大壓力,往往還是親情。與你切身相關,才無法決然地反抗或是拋棄。李安在細節和情感上的表現,細緻入微到帶著些許殘酷性。父親在樓上睡著了,偉同的手指顫抖著去觸摸他的鼻息,你覺得他如釋重負的一瞬間之前,他究竟在想什麼?父親的生或死究竟哪一個是他內心更願意接受的結果?父權的長期壓製造成的壓力和對父親的深厚感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兒子長時間的陰奉陽違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反抗,甚至兒子同性心理的形成,也不能說與父親的管制毫無關係。

最令人深有感觸的場面是偉同到父母房間裡去磕頭,母親抓著他的手臂咬,父親在回憶他小時侯的模樣,而兒子早已是脫離父母的獨立個體,沒法再承受父母對他如此親昵的態度。也許所有兒女長大成人的中國父母,看了這一段都會老淚縱橫,一轉眼,兒女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需要他們,那種失落感我不知道當我老了是否能承受,只是我想到遠在家鄉的父母,就不禁紅了雙眼。正是如此難以撇清是非黑白的親情,才讓我們在新觀念和舊傳統里不知何去何從。李安對中國人的意義也就在於此,他完全知道你的矛盾和掙扎,而且還相當體諒,因為這一份矛盾,也是屬於他的,屬於全體華人的。

政治

《喜宴》的政治色彩十分明顯,光是三個人的身份已經可堪琢磨,美國的愛人、台灣的偉同、大陸的威威,這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也許可以看作是李安自己對美國、台灣、大陸在新時期關係的獨特描繪。美國愛人對於偉同是他發自內心的自由情感,而且導演將之塑造成一段十分和諧自然的愛情,然而在他傳統的父母眼中卻是大逆不道的關係。父親在婚禮上對偉同、威威說的話,也可以看作是老一輩台灣人對舊身份的無法拋棄,仍然期望在台灣、大陸割之不斷的血脈關係上能有一個圓滿的了結。而偉同對威威的反應就更加複雜,他以為自己的身體是完全抗拒女人的,就像在身份認同上偉同已經是以美國人自居了,但是威威的一句“我要解放你”,他還是有反映了,他男性身體的本能即象徵著他最根本的炎黃子孫身份,仍然是不可能完全拋棄的。

影評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十分曖昧的態度,雖然以父親為代表的老一輩,似乎已經表示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以偉同為代表的新一輩卻陷入了更深的矛盾。感情和責任的矛盾,也許要在更長遠的將來慢慢化解、克服,不知道如果現在的李安再來拍《喜宴》,又會給出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李安 憑著首部作品《推手》在台灣本土打響名堂,繼而再以《喜宴》揚名國際,片子除了在本土的金馬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以及最佳男女配角,並在柏林影展勇奪金熊獎,以及獲得奧斯卡獎及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提名。而男主角趙文瑄也憑此片一炮而紅。

《喜宴》延續了李安 以幽默細膩的手法,表現中國人倫理情感的趣味與衝突。趙文瑄扮演手持外國護照的居美華人偉同,其在台灣的父母(郎雄及歸亞蕾)望早日抱孫,於是頻頻催促偉同結婚,但他愛理不理,原來他早已有一位親密的美籍男友西門,為了應付父母的催逼及隱瞞自己同性戀的傾向,偉同決定跟來自大陸的黑市居民威威(金素梅)假結婚。豈料,父母卻專程由台飛美,要為兒子的婚宴大排筵席,令偉同不知所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