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選唐詩(十種)》

《唐人選唐詩(十種)》

此書收入現存的十種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

《唐人選唐詩(十種)》

正文

唐詩選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
此書收入現存的十種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①佚名《唐寫本唐人選唐詩》,是敦煌石室發現的唐人寫本殘卷;②元結《篋中集》,用《隨庵叢書》影刻宋代尹家書籍鋪刊本;③殷璠《河嶽英靈集》,用《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④芮挺章國秀集》,用《四部叢刊》影印明初刻本;⑤令狐楚《御覽詩》,用汲古閣本;⑥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用《四部叢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⑦姚合《極玄集》,用元代至元刊本;⑧韋莊《又玄集》,用古典文學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戶昌平坂學問所官版本;⑨韋縠《才調集》,用《四部叢刊》影印述古堂鈔本;⑩佚名《搜玉小集》,用汲古閣本。
將唐人所選唐詩選本結集刊行,較早的是明代嘉靖時佚名所輯《唐人選唐詩六種》,收《篋中集》、《國秀集》、《河嶽英靈集》、《中興間氣集》、《搜玉小集》、《極玄集》6種。後毛晉又於明代崇禎時刊行《唐人選唐詩八種》,增《御覽詩》、《才調集》兩種。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又增《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又玄集》兩種,共10種集成此書,現存唐人選唐詩選本大體收羅完備。
這些選本是唐代詩歌高度繁榮的產物。它們的編選大都有一定目的。如《篋中集》,選錄沈千運王季友於逖孟雲卿張彪趙微明元季川 7人詩,共24首。內容多為抒寫作者們“無祿位”“久貧賤”的悲苦和憤懣,亦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風格質樸,不事雕飾,且多為五言古詩,對當時流行的“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辭”(《篋中集序》)的詩風有針砭作用。《河嶽英靈集》選錄開元、天寶時自常建至閻防等24人詩,共234首,但今本實數為228首。其選取標準兼顧“聲律”、“風骨”,較正確地反映了盛唐詩歌的基本面貌,是十種選本中最受重視的一種。《國秀集序》稱選錄90人 220首詩,今本實選錄開元前後自李嶠祖詠等 85人218首。編選者慨嘆“風雅之後”、“禮樂大壞”,標榜“雅正”,內容多為奉和應制、侍宴之作;藝術上不滿於“以聲折為宏壯,勢奔為清逸”,強調“風流婉麗”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樂性(《國秀集序》),作為盛唐詩歌選本,則是不很全面的。《中興間氣集》選錄肅宗、代宗“中興”時期錢起郎士元等26人詩,共130多首,編者聲稱以“體狀風雅,理致清新”為選取標準,大致反映出至德、大曆間詩壇的主要面貌。《極玄集》選錄王維等 21人詩,共100首,今本實錄99首。它也以錢起、郎士元等人為主。《又玄集》繼《極玄集》之後,“更采其玄者”而編成。此書以“清詞麗句”為旨,序稱選錄150人300首。今本實錄杜甫等142人,297首詩。《才調集》選錄溫庭筠韋莊杜牧李商隱等詩1000首,則以“韻高而桂魄爭光,詞麗而春色斗美”(《才調集敘》)為選取標準,所收詩風格穠麗,偏重閨情,企圖在唐末五代粗疏淺陋詩風之外別樹一幟。上述幾種選本,大都出於對當時某種詩風的不滿,力圖通過選本提倡某種風格,影響詩壇,也有為了總結和反映某一時期詩歌面貌和成就的。這類選集都有自序說明各自的詩歌藝術見解,其中《河嶽英靈集》、《中興間氣集》並對入選詩人作了簡要評論,《極玄集》對詩人仕履作了簡注,更可以看出他們對本時代詩歌創作的評價,並有一定的詩史資料的價值。
另一類象《御覽詩》,選錄劉方平、皇甫冉等30人詩,共289首。此書一名《唐歌詩》、《選進集》、《元和御覽》,是奉憲宗之命編選以供他閱讀的,所選以“醇正”為旨,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上層統治集團的文學好尚,也有一定史料價值。此外象《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大約為唐中葉人寫本,存開元、天寶間李昂、王昌齡等6人詩,共72首,殘2首。其中有《全唐詩》中未收作品20多首,且所收作品與今本字句頗有異同,或所署作者姓名有不同。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此書題王昌齡作,且僅存前半首,文字亦與通行本有異。雖系殘卷,選錄宗旨也難以探求,卻存留了頗為珍貴的資料,具有補遺、校勘、考訂的價值。
《唐人選唐詩(十種)》,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該所1962年重印本,作新一版於1978年刊行。

配圖

《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選唐詩(十種)》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