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華集》

《咀華集》

《咀華集》對巴金、沈從文、曹禺、何其芳等著名文學作品的評述。作者是李健吾,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於1936年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咀華集咀華集
書籍作者:劉西渭
咀華集咀華集

圖書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圖書類別:文學
圖書標籤:劉西渭花城出版社
上書時間:2010-12-16
出版時間:1984
開本:32開頁數:162頁
裝訂:平裝

人民文學版

作者:劉西謂
咀華集/新文學碑林咀華集/新文學碑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1-01-01
頁數:123
定價:6
裝幀:平裝
叢書:新文學碑林
ISBN:9787020030132

內容簡介

李健吾先生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富有遠見卓識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他對巴金、沈從文、曹禺、何其芳等著名文學作品的評述,或由原文一點生髮開來,或是探討文學創作理論問題,或對原作進行賞析,無不精妙恰當,既可作為原作的書評,也可當作優秀的散文欣賞,含英咀華,余香滿口!

復旦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5年5月1日)
咀華集咀華二集 [平裝]咀華集咀華二集 [平裝]

平裝:187頁
開本:32開
ISBN:7309044401
條形碼:9787309044409
產品尺寸及重量:21x14.9x1cm;222g
ASIN:B0011AV3HC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現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的作品集中選出的一些文學評論,對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些作品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比較和綜合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批評風格,是文學批評論文中的佼佼者。李健吾(1906—1982),筆名劉西渭,其一生於小說、散文、文學批評、戲劇、翻譯及法國文學研究均有卓越的貢獻,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批評家和翻譯家。生前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咀華集》出版於1936年,《咀華二集》出版於1942年,這兩本書容納的文字不多,看上去還是一棵稚嫩的小樹,然而它已經具有了長成參天大樹所必需的種種素質。李健吾認為,批評是獨立的,不以作者的是非為是非,批評者有闡釋的自由。維護批評的尊嚴並不以貶低創作的地位為代價,批評者與創作者是平等的,但更是謙遜的,取對話的態度。然而,批評者的謙遜並非意味著批評主體的喪失,恰恰相反,批評主體的確立不表現為教訓、裁斷甚至冰冷的判決,而是在與創作主體的交流融會中得到豐富和加強。批評也是表現,因此可以是美的。李健吾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具文學性的批評家,西方的“尋美的批評”和中國的詩文評傳統,這兩條線的交匯造就了一種以印象和比喻為核心的整體、綜合、直接的體味和觀照,這就是李健吾的批評,一種自由的批評,一種明智的文化保守主義的批評。本書所收文章以初版《咀華集》和《咀華二集》為準,刪去了被批評者的答辯文章。為了尊重原作,除了個別標點及明顯的排印錯誤外,本書的一些習慣用法及其措辭均依舊原文排印,其中個別不符合當下習慣者,請讀者諒解。

編輯推薦

本書是從現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的作品集中選出的一些文學評論,對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些作品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比較和綜合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批評風格,是文學批評論文中的佼佼者。

作者簡介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山西運城人。常用筆名劉西渭。從小喜歡戲劇和文學,在北師大附中求學時就開始寫作。曾與同學賽先艾等組織曦社,編輯《國風日報》的文藝副刊《爝火旬報》,常在《晨報副刊》、《語絲》發表作品。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在中文系後轉入西洋文學系,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1年赴法國巴黎現代語言專修學校,研究福樓拜。1933年回國,在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編輯委員會工作。1935年任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時期,是上海“孤島”話劇界的成員。抗戰勝利後,與鄭振鐸合編《文藝復興》雜誌。與黃佐臨等創辦了上海實驗戲劇學校,解放後繼任該校(改名為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戲劇文學系主任,1954年調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1964年調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

評論

想念和重讀《咀華集》--《廣西文學》2007年11期

想念李健吾早年寫過一本書,叫《咀華集》,用的是“劉西渭”這個筆名。這書我在讀大學期間曾經買到過,讀得傾心極了,後來借給一個同學,他賴而不還,於是我就沒有了。去年在北海見到他,詢及此書,他說自己歷年來走南闖北,也不知整哪去了。——可見,他也沒有了。這書讓我很想念。這么多年我被借去很多書都沒有還回來,但只有兩本我是時時想念的,一本是藍公武譯的那個死難讀的《純粹理性批判》。因為難讀,所以讀得很認真,在書邊做了很多旁註。現在常常希望看看那些旁註,回味一下早年的思維經歷,可是卻再不可得了。另一本就是《咀華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