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作者: 周國平 著出 版 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5-9-1
    《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 字數: 442000
  • 版次: 1
  • 頁數: 518
  • 印刷時間: 2006/04/01
  • 開本:
  • 印次:
  • 紙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32618910
  •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宗教 >> 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內容簡介我們隨意的生活,不大費腦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圍的事情,例如哲學。當作者把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在你面前,你會突然發現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貼切的表述著你的情感,你的經歷,你的精神家園……著名學者周國平新作《人生哲思錄》,圍繞人生這一主題,以語絲形式,選收作者在這方面的相關論述,發類編排。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和卓見。內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煉。

目錄

第一編 生命感悟
 生活態度
真性情
簡單
不占有
親自然
愛生命
超脫
 人生境界
自足
獨處
安靜
閒適
智慧
幽默
真實
尊嚴
 生活質量
享受
創造
成功
幸福
苦難
 1.面對苦難
 2.苦難的價值
 3.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
 4.不美化苦難
 5.人得救靠本能
 人生況味
沉默
孤獨
寂寞
無聊
往事
境遇與心情
 生命意義
困惑與覺悟
追問意義
目的與過程
悲觀·執著·超脫
 人生難題
自我
時間
命運
死亡
 1.正視死亡
 2.我不願意願意死
 3.有意義的徒勞
 4.超驗的死與經驗的死
第二編 情感體驗
 愛與孤獨

……
第三編 人性觀察
第四編 精神家園

書摘插圖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一切愛都基於生命的欲望,而欲望不免造成痛苦。所以,許多哲學家主張節慾或禁慾,視寧靜、無紛擾的心境為幸福。但另一些哲學家卻認為拚命感受生命的歡樂和痛苦才是幸福,對於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愛和孤獨都是享受。
愛的反義詞不是孤獨,也不是恨,而是:冷漠。孤獨者和恨者都是會愛的,冷漠者卻與愛完全無緣。如果說孤獨是愛心的沒有著落,恨是愛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愛心的死滅。無論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對於社會來說,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它使個人失去生活的意義,使社會發生道德的危機。在我看來,當今社會最觸目驚心的現象之一便是人心的冷漠。在一個太重功利的社會裡,冷漠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從而使有愛心的人更感到孤獨,甚至感到憤恨。不過,讓我們記住,我們不要由孤獨和憤恨而墮入冷漠,保護愛心、拒絕冷漠乃是我們對於自己的靈魂的一份責任,也是我們對於社會的一份責任。
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了嗎?
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於無愛。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這只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在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我和她互相視為命根子,真正感到誰也缺不了誰。我自問是一個很有自我的人,能夠欣賞孤獨、寂寞、獨處的妙趣,但我就是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如果殳有,孤獨、寂寞、獨處就會失去妙趣,我會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生無邊的荒漠中。
獨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獨,乃至在孤獨中死去。可是,孤獨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獨的痛苦,卻多少會損害孤獨的享受。至於死,任何親人的在場都不能阻擋它的必然到來,而且死在本質上總是孤獨的。
有兩種孤獨。
靈魂尋找自己的來源和歸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沒有根據的偶然性,這是絕對的、形而上的、哲學性質的孤獨。靈魂尋找另一顆靈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間的一個沒有旅伴的漂泊者,這是相對的、形而下的、社會性質的孤獨。
前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上帝和神聖的愛,或者遁入空門。後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間的愛,或者陷入自戀。
一切人間的愛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獨。然而,誰若懷著形而上的孤獨,人間的愛在他眼裡就有了一種形而上的深度。當他愛一個人時,他心中會充滿佛一樣的大悲憫。在他所愛的人身上,他又會發現神的影子。
“有人獨倚晚妝樓”——何等有力的引誘!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愛的缺席。女人一孤獨,就招人憐愛了。
相反,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男人的本分。
當我們知道了愛的難度,或者知道了愛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友誼。當我們知道了友誼的難度,或者知道了友誼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孤獨。當然,談論孤獨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

相關詞條

哲學 人生 中國

資料來源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08187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