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

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毛詩序》說:“《吉日》,美宣王田也。”後代的學者對此沒有什麼異議。陳奐《詩毛氏傳疏》說:“《車攻》會諸侯而田獵,《吉日》則專美宣王田也。一在東都,一在西都。”這個分析是正確的。 全詩四章,藝術地再現了周宣王田獵時選擇吉日祭祀馬祖、野外田獵、滿載而歸宴飲群臣的整個過程。

出處

先秦 詩經

原詩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張我弓,既挾我矢。
發彼小,殪此大兕。
以域賓客,且以酌醴。

注釋

①戊:《集傳》:“戊,剛日也。……是日也,其戊辰與?” ②伯:古代軍中祭名。禱:古代馬祭。《毛傳》:“伯,馬祖也。” ③醜:群。《鄭箋》:“醜,眾也。……從禽獸之民眾也。” ④差:《毛傳》:“差,擇也。” ⑤同:《鄭箋》:“同,猶聚也。” ⑥麀(有yǒu)鹿:母鹿。麌麌(雨yǔ):獸群聚貌。《毛傳》:“鹿牝(聘pìn雌性)曰麀.麌麌,眾多也。” ⑦漆沮(居jū):古水名,在今陝西省境內。《毛傳》:“從漆沮驅禽而致天子之所。” ⑧祁:《傳疏》:“祁與頎同,都訓大。……原田之中,其地廣大,物又甚有。” ⑨儦儦(標biāo):眾貌。俟俟(是shì):獸行走貌。《毛傳》:“趨則儦儦,行則俟俟。獸三曰群,二曰友。” ⑩以燕天子:《毛傳》:“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 ⑾挾:《詩緝》:“方持弦矢曰挾。” ⑿豝(八bā):母豬。《集傳》:“發,發矢也。豕(史shǐ,豬)牝曰豝.” ⒀殪(益yì):死。《毛傳》:“殪,壹發而死。” ⒁兕(似sì):《集傳》:“兕,野牛也。” ⒂賓客:《鄭箋》:“賓客,謂諸侯也。” ⒃醴(里lǐ):甜酒。《集傳》:“御,進也。醴,酒名。《周禮》五齊,二曰醴齊。注曰:醴成而滓(子zǐ)汁相將,如今甜酒也。”

譯文

吉日良時是戊辰,祭祀馬祖祈禱頻。
田車已經修整好,四馬高大有精神。
驅車登上大土丘,往來賓士趕獸群。
吉日庚午時辰良,挑選馬兒多壯強。
查看野獸聚居處,鹿兒成群來又往。
便從漆沮水旁地,趕到天子狩獵場。
瞧那無邊大草原,地廣物豐樣樣全。
野獸或跑或慢行,三三兩兩隨處見。
左邊右邊盡趕出,為讓天子心喜歡。
我的弓兒已拉滿,我的箭兒握在手。
射死那條小野豬,擊斃這頭大野牛
做成佳肴獻賓客,用來佐餐酌甜酒。

賞析

《毛詩序》說:“《吉日》,美宣王田也。”後代的學者對此沒有什麼異議。陳奐《詩毛氏傳疏》說:“《車攻》會諸侯而田獵,《吉日》則專美宣王田也。一在東都,一在西都。”這個分析是正確的。
全詩四章,藝術地再現了周宣王田獵時選擇吉日祭祀馬祖、野外田獵、滿載而歸宴飲群臣的整個過程。
第一章寫打獵前的準備情況。古代天子打獵是如同祭祀、會盟、宴享一樣莊重而神聖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種表現,儀式非常隆重。因此,事先選擇良辰吉日祭祀馬祖、整治田車就成為必不可少的程式。“升彼大阜,從其群醜”二句在這一章中是將然之辭,一切業已準備就緒,只等在正式打獵時登上大丘陵,追逐群獸。第二章寫選擇了良馬正式出獵。祭祀馬祖後的第三天是庚午日,依據占卜這天也是良辰吉日。選擇了良馬之後,周天子率領公卿來到打獵之地。那裡群鹿聚集,虞人沿著漆、沮二水的岸邊設圍,將鹿群趕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寫隨從驅趕群獸供天子射獵。眺望原野,廣袤無垠,水草豐茂,野獸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隨從再次驅趕獸群供天子射獵取樂。第四章寫天子射獵得勝返朝宴享群臣。隨從將獸群趕到周天子的附近,周天子張弓挾矢,大顯身手,一箭射中了一頭豬,再一箭射中了一頭野牛。表現出英姿勃發、勇武豪健的君主形象,實是對宣王形象化的頌揚。打獵結束,獵獲物很多,天子高高興興用野味宴享群臣,全詩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通過上文的敘說,可以發現詩人按照事情的發展過程依次道來,有條不紊,是此詩最明顯的一個特點。
另外,全詩大部分章節記敘田獵活動的準備過程以及隨從驅趕野獸供天子射獵的情景,間及群獸的各種狀態,以作烘托,具體寫天子射獵只有四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這種點面結合的寫法,既敘述了田獵的過程,描寫了田獵的場面,透露了輕鬆的氣氛;更突出了天子的形象,增強了天子的威嚴,使全詩有很強的感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