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較量:柏林戰役》

《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較量:柏林戰役》

《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較量:柏林戰役》作者朱茂楠,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05年6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較量:柏林戰役》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較量:柏林戰役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斯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史達林與希特勒的最後一次較量,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偉大勝利。柏林戰役多方面的寶貴經驗,對現代反侵略戰爭乃至國際反恐怖鬥爭均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該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鮮為人知的新解密檔案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圖書背景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是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危和民族興亡的大問題。我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對國防教育都很重視。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把國防教育列為“實現堅決抗戰的辦法”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又提出要在全國人民中間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號召大家“提高警惕,保衛祖國”。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加強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江澤民同志對新形勢下的國防教育有過一系列精闢的論述。他深刻指出:“只要國家存在,就有國防,國防教育就要長期進行下去,作為公民的終身教育來抓。”他還強調“越是在和平建設時期,越要宣傳國防建設的意義,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強人民的國防觀念”。
為加強和普及國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國防觀念和軍事科技素質,201年4月28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規定:“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小和初級中學應當將國防教育的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定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在有關課程中安排專門的國防教育內容,並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
為了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的規定,配合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防觀念和素質,我們與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特約軍事科學院的十幾位專家,編寫了這套《中外戰爭傳奇》叢書,陸續向全國發行。
這套叢書,是根據目前我國國中、高中歷史課本和語文課本中提到的若干戰爭、戰役,從中選擇了一些對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內容編寫而成的。
這套叢書,在編寫上有它自己的特色,即立意新穎,構思巧妙,選材精當,內容真實,主題明確,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形式獨特。每本書都以故事命題,由三四十個故事構成,人物和事件結合在一起,圖文並茂,約13萬字。每本書在前面都有一個內容提要,使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一場戰爭或一個戰役的全貌。
在這套叢書的傳奇故事中,主要是記述廣大軍民為謀求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的光輝事跡。既有統帥、名將的高超謀略、英明決策和指揮藝術,又有廣大官兵的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和積極的精神;既有用兵如神、出奇制勝的成功經驗,又有一著棋不慎、滿盤皆輸的失敗教訓;既有集中兵力、以眾擊寡的常規韜略,又有以弱制強、以少勝多的制勝方略;既有屢戰屢敗、關鍵一仗取勝而決定戰爭命運的經驗,又有連打勝仗、關鍵一仗敗北而導致全軍覆沒的教訓;既有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經驗,又有忘戰必危、亡國亡軍的教訓等。這些內容豐富、情節生動、事跡感人、引人人勝的傳奇故事,作者以生動、形象的描述,通俗的語言,流暢的文筆整理成書,奉獻給讀者。這對加強全民國防教育,使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增長軍事知識,啟迪謀略能力,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防意識和愛軍尚武思想,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對國防教育的需求了解不足,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和專家、學者及時提出批評、指正,以利我們在後續工作中改進。

媒體推薦

書評
商場如戰場,重溫中外戰爭傳奇故事,將獲得啟示、靈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