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冊》

《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冊》

本書使眾多的野外探險者學會了如何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利用自然本身和原始技術,學會了架築帳篷、野外取水、尋找水源、製造工具、加工食物、利用植物等技能,從而使自己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基本信息

《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冊》《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冊

內容簡介

美國《發現》、《國家地理》雜誌鼎力推薦,入選英國皇家特種部隊、美國CIA、西點軍校野外生存訓練推薦閱讀書目。
拉里·迪安·奧爾森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掌握野外生存技能上來,千百萬人成功地參與了他的野外生存實踐,並在實踐中證實了他的理論是非常有效的

內容欣賞

第一部分 困境歷險
這本書已經有了幾個不錯的版本。現在這個三十周年紀念的版本加進去了我前些年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和感受,還有我是如何習得安娜賽茲方式,如何獲得那些生存技巧的。
這種野外生存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說起它,還要從我十二歲的時候講起。

 第一章 困境歷險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非常嚮往沙漠。除了那片沙漠地帶中的綠洲,我曾經仔細研究過人造的粘土、骨頭、石頭,以及它們在古代時的形態。我的腦袋裡都是探險的念頭,總是希望從那些岩洞裡挖出秘密來。我喜歡那種追逐獵物的刺激,以及品嘗用獵物煮湯的美味。我喜歡四處遊蕩,感受冬天的寒冷和夏日的涼爽。這些就是我的安娜賽茲方式,一個新的生活方式。我聽到了一種新的聲音在空中向我召喚。
那些磨成薄片的打火石,那些把種子碾碎做成玉米餅的技術都使我很想親身體會一下野外生存的味道。我很想掌握一些古代人的生存技巧。我經常不騎腳踏車,也不打棒球,而步行很遠的路程。
許多年以後,我坐在一塊岩石上,寫下了這本書的第一個版本。我收集了許多有志於遠行,有志於使用石器時代工具的人想要我寫下的內容。他們的要求喚醒了我心中的夢想,造就了現在的我。他們也給我帶來了他們的發現和問題。比如:由於沐日光浴一段時間以後眼瞼受到影響,眼睛就看不清了;對可以食用的植物的認識;捕捉小兔子工具的弧度;獵物的狡詐;爐膛中的黑灰;各種各樣的石頭、骨頭、纖維;火候等。
這本書已經有了幾個不錯的版本。現在這個三十周年紀念的版本加進去了我前些年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和感受,還有我是如何習得安娜賽茲方式,如何獲得那些生存技巧的。
這種野外生存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說起它,還要從我十二歲的時候講起。
開始
上課時,羅蔓妮老師要求我眼睛看黑板,但是在窗戶外面,一直往西,是一片沙漠,還有我喜歡的洞穴。在我的眼睛裡,只有那深深山洞裡的寶藏。星期二,我開始把我的那雙舊旅行鞋改造成一雙高筒的鹿皮鞋。我把鞋底割開,把鞋裡子翻出,然後用牛皮把鞋底縫起來。
星期三,我捲起毯子,磨尖隨身小折刀,還有一把小獵刀,以及一個很長的袋子,那是用利瓦伊的舊褲腳做成的。我在袋子裡面裝滿了野外生存所需要的物品;魚鉤、魚線、繃帶火柴、筆記本、鉛筆、麝鼠陷阱機、打過蠟的亞麻線、三個蘋果、一個大的洋蔥、三個土豆、三個胡蘿蔔、一袋子鹽、一小瓶水、三塊餅乾還有一根以備急需的木棒
到半夜的時候,我的鹿皮鞋已經做好了,我還在毯子上綁了一個很長的布條。所有需要準備的我都準備好了。
第二部分 戶外搭建帳篷
一陣強烈的噼啪聲傳到我的耳朵里,我醒了過來,許多燒著了的茅草正掉在我的身上。我們美麗的茅草屋此時全是耀眼的火光。我睡在茅草屋的裡面,門口以及整個屋子都燒起來了。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趕緊從精心弄好的草棚里穿牆而出,在雪地里不斷地打滾,一邊拍打著身上的火焰,一邊高聲尖叫著,我的頭髮和衣服上都著了火。

第二章 戶外搭建帳篷
最好的窩棚
砍柳條,不斷把長長的乾草拖到指定地點,然後又要非常細心地把這些乾草一層一層地堆起來,這樣我們的一個窩棚終於搭好了,它花了我們整整一天的時間。鮑勃?波恩漢姆和我,兩個十四歲的男孩終於建造了一個最好的茅草棚。這值得慶賀一下。鮑勃騎上他的馬,準備到我們在河邊的營帳里拿兩隻子來。這樣,我們可以在新草棚里大吃一頓。
我在草棚里生了一堆火,等鮑勃把鴨子拿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烤著吃了。東西都放到草棚里,但裡面還是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圍在火爐旁邊。草棚外面正在下雪,寒風凜冽。但是我們的草棚蓋得很厚,風根本進不來,我感到非常的安全。我又在火堆上放了一些木柴。隨後,我閉上眼睛,打了一會兒瞌睡。
一陣強烈的噼啪聲傳到我的耳朵里,我醒了過來,許多燒著了的茅草正掉在我的身上。我們美麗的茅草屋此時全是耀眼的火光。我睡在茅草屋的裡面,門口以及整個屋子都燒起來了。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趕緊從精心弄好的草棚里穿牆而出,在雪地里不斷地打滾,一邊拍打著身上的火焰,一邊高聲尖叫著,我的頭髮和衣服上都著了火。
在幾秒鐘之內,草棚的溫度就升高到了極點,足以燒掉我們所有的野外生存物品。我的弓、箭袋中的箭都被燒著了。我們的毛毯,還有其它的布都被燒焦了。我看見鮑勃正騎馬往這裡狂奔,鴨子系在他的帶子上。他過來了,我站在那兒,一臉無助的樣子,鮑勃眼睛卻睜的很大,就好像呼吸不過來的樣子。我一瘸一拐地走過來問他:“我們還要慶祝嗎?”
搭築窩棚的基本要領
一個野外生存的人必須要學會如何建造一個足夠好的窩棚,這是人們的容身之處。他必須明白在特定的環境下,什麼樣的窩棚是合適的,他還要明白不同的建造技術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當然,所花費的時間也是不同的。在建造絕大多數的窩棚時,只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技術規範就可以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下雨、暴風雪或者特別冷的天氣情況下,這就需要一些特別的技術,以便人們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窩棚的搭建。另外,當窩棚建起來,給人們以基本的安全保障的時候,人們還要考慮,在此基礎上建造一個半永久性的建築,以確保環境惡化時,能夠提供給人們必要的安全。
建造野外生存用的容身之處需要一些努力,還需要適當的計畫。這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營地的選址。一個好的營地選址應該具備下列功能:
(一)有利於防止風暴。
(二)有利於防止瞬間爆發的山洪、岩石脫落、潮汐上漲。
(三)避開有毒的植物、昆蟲(螞蟻、蚊子、跳蚤等),危險的動物。
(四)地面要平,有利於放床和火爐。
(五)易於獲得建造窩棚和床的材料。
(六)具備足夠的柴火。
(七)可以獲得食物以及飲水。
(八)地面要乾燥,要遠離小溪的下游和滿是綠草的地方。
一個好的火爐對生存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它主要用來加熱和做飯。它應該具備以下屬性
(一)至少要八英寸深,要用石頭圍起來。
第三部分 野外取火之道
經過上百次的努力後,手磨起了很多水泡,指關節也酸痛無比,不過這種感覺才是對的。這時候弓的軸就變得光滑了。我的身心也隨之輕鬆了很多。這也是自然的反應,因為我正蹲在這種取火工具上取火。煙漸漸從小孔中湧出來,而且變得越來越濃。這時候我知道我成功了。

第三章 野外取火之道
第一縷火焰
經過上百次的努力後,手磨起了很多水泡,指關節也酸痛無比,不過這種感覺才是對的。這時候弓的軸就變得光滑了。我的身心也隨之輕鬆了很多。這也是自然的反應,因為我正蹲在這種取火工具上取火。煙漸漸從小孔中湧出來,而且變得越來越濃。這時候我知道我成功了。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都期望這樣的瞬間趕快來臨。我曾經看到過一幅弓形鑽火裝置的圖片,也了解到一個印第安人就是用這樣的東西生出火來的。但我手邊沒有這種可以知道取火步驟的例子,而且也沒有親眼目睹這一過程,因此,我自己不得不用一些笨拙的工具來摸索,這些東西往往被我做得太大、太鈍、太細滑或者太彎曲了,這真是對我期望值的徹底挑戰。
當通紅的火星在火引子裡閃耀,突然爆出火焰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摩擦生火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迄今為止,我才真正可以在不同的場合,用獲取到的不同的可供生火用的木材來生火,才真正擁有控制火的力量
摩擦生火更是一門技巧,這樣的生火裝置形式就如同建築物與木頭、石頭以及它們之間按照特定的力學結構或生活的需要排列的關係一樣。這么多年來,成百上千位用這樣的方式取火的先驅們不約而同地給我灌輸了對此無比的敬畏之情,因此,我真正掌握這一技術,完成這一實踐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沒有比這更長的實踐經歷了。
生火的基本要素
我覺得,無論怎樣評價火的重要價值都不過分。因為,即使在暖和的季節,火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夜裡,它不僅可以為我們禦寒,還可以為我們煮食物,發求救信號,燒開水,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各種有用的工具。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實踐接下來要提到的生火的方法。實踐是很重要的,因為,知道怎樣不用火柴生火是一回事,而做好它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沒有火柴或者沒有其他任何的現代打火工具的情況下還能在野外生一堆火,這對毫無這方面經驗的人來說是超乎想像的,更是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的事情。而對一個有這方面經驗的人來說,卻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可以在一分鐘之內利用在大自然里發現的生火材料生出一堆熊熊烈火來。
成地生火不僅取決於實踐還取決於細心地鍛造取火工具。如果工具笨拙欠靈巧的話,你花再多努力也是徒勞。確實,要讓星星之火迸出漂亮的火花來是一種很大的挑戰。但從挑戰開始的那一刻起,這種嘗試在將來一定會成功。
火引子
火引子應該用那些輕軟、蓬鬆、易燃的材料來做,像乾燥的老樹皮,切碎的草,乾燥的苔蘚,小鳥的巢臼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纖維都可用來做火引子。
預備火引子還需要特別的注意。火引子最好弄碎一些(但不要弄成粉末狀),這樣的話,火引子團就會顯得很輕軟、蓬鬆,而且纖維團也不會因為你用力的摩擦而散開來。雙手研磨火引子或許是令它變得輕軟、蓬鬆的最好方法(圖35)。 下面列表中列舉了大自然中很多常見的且易於獲取的引子。此外還包括一些在不同的區域實驗性獲得的火引子。
樹皮
◆墨西哥岩山薔薇(薔薇屬):灌木叢。樹幹和大枝椏上的表皮。
棉白楊(楊屬):樹木。老枯樹枝里的新生組織。
◆山艾樹(蒿屬,三齒蒿):灌木。較大山艾樹的樹幹表皮。
◆刺柏木(刺柏屬):樹木。成年樹木樹幹上的表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