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納爾遜》

《半個納爾遜》

《半個納爾遜》是2006年在美國上映的一部動作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鄧恩在學生心目中是個能力超強、和藹友善的好老師,即使是在學校之外也是名聲遠揚,在街頭同樣受人尊敬。德蕾是個14歲的非洲籍女學生,她的家庭由於毒品問題而支離破碎。鄧恩想幫助她,卻提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議。在一次籃球比賽過後的夜晚,德蕾發現了鄧恩的秘密——他的手臂上有吸食毒品的痕跡,原來鄧恩也是一個癮君子。兩個都被毒品折磨得煩惱不堪的人因此結下了一段超越師生關係的友誼,生活都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影片幕後

片名來源

根據導演自己2004年參加聖丹斯獨立電影節的短片作品《Gowanus,Brooklyn》擴展而成,同樣參加了2006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並且載譽而歸。電影的名字叫《半個尼爾森》(HalfNelson),會令觀眾在走進電影院之前甚至在看過之後走出電影院依舊感到一頭霧水,因為片中即沒有叫尼爾森的人,也沒有交待“半個尼爾森”究竟從何而來。實際上這個話題已被廣泛探討過,而本片編劇安娜·波頓和導演瑞安·弗雷克也是無數次被影迷和採訪者問及此事。

片名最初來源於邁爾·戴維斯(MilesDavis)的一首歌,關於類似的主題,反映了一老一少面對生活和現實的無奈掙扎。“HalfNelson”原意指的是一個摔跤的動作。用導演瑞安·弗雷克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摔跤中的僵持狀態,但你可以逃脫,儘管這需要技巧。只是一個關於掙扎的比喻,比如說吸毒上癮或者不同的社會政治、階層鬥爭等等。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掙扎。”編劇安娜·波頓的觀點是:“我們知道我們要拍一部很微妙和引發思考的電影,不想過於直白,所以覺得這個標題符合影片的風格”。十分遺憾的是,由於邁爾·戴維斯的音樂使用著作權過於昂貴,遠遠超出這部小成本獨立製片的預算,因而編導無法讓這首歌出現在影片中。

想改變世界知道從此開始

導演兼編劇瑞安·弗雷克1976年生於加州伯克利,在奧克蘭和灣區長大,1997年去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學習。瑞安從事過的職業很多,如推銷后街男孩的唱片,當過自由撰稿人,給別人當編輯、電視導演助理等,業餘時間還會拍攝和剪輯自己製作的短片,他始終長期在堅持製作獨立電影。對瑞安產生影響的導演有斯派克·李,在他的電影《為所應為》中,第一次發現了電影製作的潛在魅力,此外還有多位獨立導演、記錄片導演、作家、音樂家和樂隊等等,都成為影響他作品的因素。他喜歡關於不同尋常友誼的電影,如《午夜牛郎》,《哈洛與慕德》,《朱爾與吉姆》等。拍電影的理想來自於一種挫敗感:想改變世界而不知從何開始。

與另一部時下大熱的獨立影片《陽光小美女》相似的是,本片的合作編劇兼製片及剪輯安娜·波頓也是瑞安·弗雷克現實生活中的親密伴侶,成為一對夫妻檔的電影人。《半個尼爾森》的劇本是醞釀了四年的結果。三年前他們製作了19分鐘的短片《Gowanus,Brooklyn》,2004年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最佳短片評審團大獎。此後籌集到資金,開始拍攝長片,因而也就有了這部內容相同的《半個尼爾森》。劇本就很少論述的師生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塑造了兩個具有豐滿性格和強烈衝突的角色,但毫不生硬,非常自然和流暢,在最後一場酒店房間的戲時這種情緒達到頂點,徹底爆發。該片雖是瑞安的導演長片處女作,樸素而真誠,獨創而新穎。

影片簡評

擔綱“毒蟲先生”的雷恩·高斯林獲得了本年度迄今為止最高的演技評價:“精彩得令人產生幻覺”、“永載史冊的傳奇表演”……。這位1980年降世的後生小輩,早年便因《信徒》中狂熱的新納粹主義青年角色提名獨立精神獎, 《半個納爾遜》可謂“新生代演技派”成長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媒體交口稱讚的現狀,令人回想起去年的《卡波特》 ,高斯林的演技評價,甚至與上屆影帝菲利浦·西摩爾·霍夫曼享受同級別待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