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是由殘疾人作為“特殊藝術”主體而創作的,它體現了藝術美和人性美,觀音的至真至善至美與“慈與愛,美與善”的深刻主題,更體現了作為殘疾人藝術家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千手觀音》是中國國寶級人類文化遺產2005春節聯歡晚會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節目千手觀音感動了全中國。

簡介

《千手觀音》《千手觀音》
在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演的舞蹈《千手觀音》成為最亮點的節目。《千手觀音》是由殘疾人作為“特殊藝術”主體而創作的,它體現了藝術美和人性美,觀音的至真至善至美與“慈與愛,美與善”的深刻主題,更體現了作為殘疾人藝術家的自強不息的精神。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十二位聾啞舞者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在國內已經演出近百場,現場觀眾近數十萬人,通過電視轉播收看的觀眾更是數以億計,尤其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和2005年的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亮相,舞蹈《千手觀音》的演出更是讓中國乃至世界的觀眾對其精彩絕倫的演出嘆為觀止。

創作來源

《千手觀音》《千手觀音》
短短近6分鐘的舞蹈《千手觀音》在央視春晚直播,讓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21個聾啞演員成了耀眼的明星。原創《千手觀音》的舞蹈編導、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鋼透露該節目創作源泉出自雲岡石窟。讓人意外的是,該舞蹈是由9男12女共21名聾啞演員心手合一練出來的。

舞蹈編導張繼鋼透露這是他2000年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創作的,為了保護藝術團聾啞演員的利益,他們還專門把舞蹈《千手觀音》申請註冊。“我的家鄉是山西,經常去雲岡石窟採風,觀音千手形態可以說醞釀了很長時間,但直到2000年我才開始創作,“千手觀音”素材就來源於雲岡石窟。”張繼鋼說,最初的“千手觀音”只有11、12個聾啞舞蹈演員,經過幾年的錘鍊,最後才成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我的夢”專場演出的保留節目,已在40餘個國家演出。張繼鋼說,“千手觀音”上春晚是央視邀請的,這是春晚中惟一一個沒有經過審查、直接參加彩排的節目。

張繼鋼說《千手觀音》由12名女演員和9名男演員共同演繹。“春晚版《千手觀音》只有5分54秒,刪掉了雅典版無雙臂演員的情節,手臂變化首次貫穿始終。”張繼鋼說,與雅典演出不同的是,在春晚演出的“千手觀音”舞蹈動作進行了一些改編,音樂也換了。
由於聾啞人聽不到聲音,又要求動作統一協調,所以在演出的現場,有四位藝術團的手語老師分別位於舞台四角用手語指揮聾啞人演出,雖然她們聽不到音樂,但是手語老師就是她們的耳朵,她們隨著音樂的節奏用優美的手語傳達給觀眾。

領舞邰麗華

籍貫:湖北

《千手觀音》邰麗華
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畢業院校:湖北美術學院
專業:美術裝潢設計專業
職業:舞蹈演員
職業經歷
1994年-1998年,湖北美術學院本科
1998年-1999年,武漢第一聾啞學校教師
1999年-2003年,進入湖北省殘疾人聯合會藝術團
2003年,正式調至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先後榮獲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奮發文明進步獎”個人文藝獎,現任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

邰麗華來自湖北宜昌,兩歲時因高燒注射鏈黴素失去了聽力。此後,她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稚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的遊戲,她才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7歲時,邰麗華進入聾啞國小。學校有一門特殊的課程叫律動課,老師踏響木地板上的象腳鼓,把震動傳達給學生。“嘭、嘭、嘭”,有節奏的震動通過雙腳傳遍小麗華的全身。邰麗華說,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幸福體驗撞擊著她的心。她趴在地板上,用整個身體去感受這最美妙的聲音。從此,舞蹈成了她看得見的彩色音樂,也成為她表達內心世界的美麗語言。

邰麗華15歲才開始正規的舞蹈訓練,由於聽不到音樂,只能靠教練的手勢和自己的感覺去跳。訓練中,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1994年,邰麗華考上了湖北美術學院學習裝潢設計。她聽不見老師講課,就坐在第一排用眼睛看,看老師的口型和板書,課後又借同學的筆記抄寫領會。她不僅以優異的成績拿到美術專業的學位,還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設計的酒類包裝還在湖北得過獎。迄今邰麗華已到30多個國家演出過。前年,她和一位電腦工程師組成了幸福的家庭。邰麗華說,失去了聽力令她不便,但擁有了藝術,舞蹈就是她和外界溝通的語言。

相關閱讀

《千手觀音》《千手觀音》
舞蹈《千手觀音》而引發是一起舞蹈作品署名權糾紛案。由於舞蹈《千手觀音》本身的知名度,加之舞蹈作品著作權糾紛訴至法院的情形在國內的實屬罕見,它成為近期中國眾多主流媒體的關注的焦點。
2005年10月25日,原北京戰友文工團舞蹈演員劉露向北京市海淀區法院起訴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及總政歌舞團張繼鋼團長,要求確認自己為《千手觀音》的作者,並索賠精神損害賠償費5萬元。劉露起訴的理由是,其是《千手觀音》的真正作者,而春節晚會上演出的21人版《千手觀音》只是原創的改編作品,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及張繼鋼侵犯了其署名權。劉露提供了2000年8月其排練舞蹈《千手觀音》時六位聾啞舞蹈演員的證詞作為其創編的主要證據。

作為本案被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及總政歌舞團張繼鋼團長的代理律師,本文作者龐正中律師和周俊武律師,在接手本案後,通過深入細緻地調查取證工作,詳盡地收集了2000年7月參與舞蹈《千手觀音》主創人員,包括總導演李福詳、文學統籌趙越、服裝設計宋立、舞美設計張繼文、燈光設計王瑞國的證詞,以及中國殘聯原副主席劉小成、《千手觀音》領舞邰麗華的證詞,以證明《千手觀音》創編者確為張繼鋼。並且,還與舞蹈作者張繼鋼先生一起整理了創作舞蹈《千手觀音》的大量創作素材和靈感來源的資料,以佐證《千手觀音》的作者為張繼鋼的主張。為使委託方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本文作者還向我國舞蹈界知名專家教授潘志濤取證,由潘教授作為專家證人詳細闡明舞蹈編導和排練老師的區別,以進而證明劉露僅是舞蹈的排練老師,而非《千手觀音》的作者。舞蹈作品《千手觀音》事實上是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委託張繼鋼創編的,張繼鋼是該舞蹈作品的作者,作品著作權屬於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劉露僅是該舞蹈的排練老師,而不是《千手觀音》的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