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戰與和》

《北平戰與和》

電視劇《北平戰與和》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而拍攝製作的,生動刻畫了傅作義在“戰”與“和”抉擇中的複雜心態,最終以民族、國家大義為上的選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1948年秋季,東北戰事正緊。蔣介石飛臨北平,要求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抽調援兵攻打錦州,傅婉言推諉。蔣又秘令他突襲西柏坡。傅調結部隊引起北平地下黨警覺,打入“剿總”《平明日報》的地下黨員李炳泉隻身出城偵察,將這一重大軍情通過黨的地下電台發往西柏坡。黨中央立即部署口袋陣迎戰。毛澤東神機妙算,唱足一出空城計,成功地挫敗了這一陰謀。情泄露引起軍統猜疑,四處調查,暗中卻將矛頭指向傅作義。

這天,傅部少將新聞處長閻又文將《大公報》記者迎進“剿總”,她是地下黨員傅冬菊。為了爭取傅作義和談,和平解放北平,中共華北城工部同意她返回北平工作的請求。父女相見,各有心事,又不便挑明,只能小心試探。直到有一天,傅冬菊發現父親在偷偷閱讀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一書,意識到父親早已在考慮著北平戰與和的問題了。傅冬菊的出現,軍統特務立即像狗一樣跟蹤盯梢,想在她身上打開缺口。然而,在閻又文的秘密保護下,傅冬菊擺脫跟蹤,與黨組織結上了頭。此時,國管區經濟崩潰,政治腐敗,軍心渙散。平津地區更是戰雲密布,物價飛漲,人心惶惶。為配合解放軍的行動,北平地下黨主動出擊,開展學運、工運活動,並利用一切機會和方式參與到策反傅作義部和平起義的工作中去。與此同時,各方勢力也向傅作義滲透,美國方面表示要直接向他提供軍援。軍統也利用各種手段監視傅作義的動態,並通過誘騙行為進行欺詐。傅明查秋毫,小心應對,心裡卻打著自己的算盤。

見父親召開保衛華北誓師大會,大張旗鼓地舉行大閱兵,冬菊十分生氣。不料傅作義卻口授和談電文,要冬菊通過認識的共產黨朋友直接發給毛澤東。中央收到電文認為傅作義只是在試探,沒有回電。傅氏父女焦慮不安。地下黨負責人岳犁派傅作義的老師劉後同前去開導,這位倡議和平的老人建議傅作義請出中共信任的民主人士前去西柏坡傳遞信息。兩位特使的出行沒有躲過軍統的眼目,特務頭子張恩慶對“剿總”發放二人去保定的通行證前來刁難,被傅作義大罵一通。這更加引起軍統的懷疑,為探得情報,他派人打入總司令衛隊。特使帶回聶榮臻口信,希望傅派可靠代表至石家莊進一步接洽。然而,傅卻猶豫不決,沒有了下文。

為把60萬國軍留在華北,毛澤東電令東野緊急入關,擋住傅部海上南撤之路,命令華野集結切斷傅部的西退之路。傅作義積極應戰,急調王牌部隊35軍和104軍增援張家口。

《北平戰與和》劇照《北平戰與和》劇照

見和談停止,岳犁有意要邴泉向其表哥、“剿總”總部的聯絡處長李騰九公開自己共產黨人的身份,以便給傅作義一個直接與中共溝通的渠道。冬菊也把父親的行為,思想乃至每天的情緒,通報北平地下黨。在傅的身邊還有一位號稱09號的情報人員,將他的動態直接向西柏坡匯報。中央認為傅作義自恃手中有王牌軍,底氣十足,只有打掉其幻想,才能迫使他回到談判桌上。

東野已火速入關,傅作義極為震驚,把希望寄托在副總統李宗仁身上,密請前北平市長何思源速去南京他,以採用“和平攻勢”挽救黨國頹勢。但何思源無功而返。華野與傅作義王牌軍在張家口開戰,35軍撤到新保全縣後,104軍被打垮,軍長安春山狼狽逃回。傅作義只得急召邴泉,願意放棄內戰談判,開出的談判條件是要保存自己的軍隊,與中共成立華北聯合政府。邴泉和崔截之帶電台出城來到薊縣,東野3號首長劉亞樓明確表示傅以軍事實力為基礎,成立聯合政府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中共僅允許其保留兩個軍的兵力,逮捕蔣系軍師長,宣布停戰和平。傅作義對此條件不認可。談判再一次擱淺。共軍把北平圍得水泄不通,深夜,傅召集部下密談,和盤托出自己決心停止內戰的想法。他拿出槍來說,如有人持不同意見,現在就可以打死他。部下紛紛表示跟隨總司令,絕無二心。牆內說話,牆外有耳,特務陳祖德半夜溜出,被早有準備的衛隊長制服。

保全城戰火紛飛,傅作義救援無力,35軍全軍覆滅,軍長開槍自殺,105軍五萬人也被殲。傅作義在華北獨創局面的幻想徹底破滅,他黯然神傷,一醉方休。隨後,黨中央為保護傅的人身安全,以權威人士名義發表聲明,把傅列入戰犯之一。傅難以理解,產生牴觸情緒。蔣介石分別派徐永昌和蔣緯國飛往北平,勸傅保住軍隊實力,迅速南撤。在中央的部署下,北平地下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大推動和談的工作力度,使傅作義打消顧慮,先後派出周北峰、鄧寶珊代表他出城談判。一九四九年一月中旬,隨著天津的解放,一份《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定》形成。這場最先由北平地下黨策動的和談終於成功。傅作義率部起義,走上了光明之路。

創作體會

《北平戰與和》劇照《北平戰與和》劇照

作為編劇,要講的故事,要表述的思想,要塑造的任務,等等,都已體現在作品中了,看了作品,就全然看到了我們的訴說。應該說這部戲融入了我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融入了對北平和平解放那段歷史的理解,也融入了對那些創造了這段歷史的人物的情感。我深以為,60年前北平和平解放這段歷史的寓含,於今天依然意義深刻。

如果藉此表達一下創作體會,我只說一點感受。那就是沉棲在心靈中的感恩。我感恩歷史,感恩那些存在於歷史中的真實人物。是他們感動了我。沒有這種真正的感動,便沒有這部作品誕生的緣由。

出於同樣原因,在創作這部戲的三年過程中,我傾注了真切的情感,我固執地相信,一部藝術作品品質的優劣,固然和創作者的藝術技能有關,而更甚的原由在於,創作者究竟投入了多少真情實感。在《北平戰與和》的資料研讀和寫作中,我無時無刻不在用真心真情與歷史上的、劇中的人物對話,甚至不知覺間兩者重疊為一體。於是,我覺得自己同樣成為每個真實的人物,置身於真實的風雲。有時如傅作義將於躑躅於戰爭與和平的艱難抉擇,承受生死取義的內心煎熬;有時像中共領袖毛澤東一樣思考、說話,運籌帷幄撥雲破霧;有時和蔣介石一樣咀嚼失敗,愴然掙扎卻無力回天,喟然長嘆;有時像將軍和士兵一樣浴血疆場殊死搏殺;有時候一如女兒對父親一樣傾訴,如泣如歌。由於真誠於對歷史真實的感悟,我找到了每一個劇中人物思想情感世界的依據,發現了他們性格的內、外在表象,以及血肉豐滿的生活細節。

《北平戰與和》《北平戰與和》

沒有真情的藝術創作,一定會導致做平的虛假和失敗。通過這部戲的創作,我再一次堅信這種認識。

本劇同樣難免諸多遺憾,在編劇的想像空間裡,它應該也可以拍得更好。當然,攝製組全體創作人員都盡力了,隨處可見他們的才華與追求。我由衷地感謝這些追求。

在真誠的挑過毛病之後,我也想真誠的對自己說:《北平戰與和》還不錯,但願觀眾也能喜歡。

專家點評

《北平戰與和》《北平戰與和》

原《當代電視》主編杜高認為,這部電視劇對於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是一個創新性的成果,它標誌著這類創作在歷史觀和藝術觀上的一種進步。該作品毫不掩飾和迴避歷史的複雜性,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展現歷史的真實。整部電視劇以傅作義為核心展開,共產黨的領袖和將領們在戲中充當配角,這是以前沒有過的。這部作品創造了以傅作義為原型的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在中國歷史重大轉折時期立過功、有著特殊價值的藝術形象。這個形象的意義將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被人們所挖掘和診視。

原全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創作經歷了30年,一直嚴格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北平戰與和》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評論家、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劉揚體認為,《北平戰與和》是一部嚴肅的藝術作品,用史學眼光和史詩統一來看,的確達到了很高的品味。它體現了歷史眼光的審美轉換,對人物性格有深層的開掘。

八一廠原副廠長、著名編劇劉星認為,現在社會上對歷史劇創作有很多的不嚴肅和隨意性,戲說、愚弄歷史。《北平戰與和》在創作中堅守了獨立的思考和科學的思維。作品不是符號式地描寫傅作義,而是將他還原成為包含了豐富歷史內容和性格內容的典型形象。此外,該劇含蓄地點出了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華人一個共通的文化心態,即對華夏文明的珍視和守望,這是其現實意義之所在。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曾慶瑞評價,《北平戰與和》中的藝術造型是令人信服的,在重大題材藝術畫廊里留下了新的典型。

評論家、《詩刊》雜誌理論部主任閻延文認為,《北平戰與和》對歷史和人性的還原提供了歷史題材創作的新模式。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是,今後如何能用中國歷史文化精神更多地走到世界文化舞台上,向世界詮釋中國歷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北師大文學院博士梁振華指出,《北平戰與和》在創作過程中經歷了深厚的積澱,戲中每一句台詞、每一個情節背後都有大量考據工夫在做支撐。同時該劇的語言台詞和藝術風格帶有一種莊嚴的詩意,體現了創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

榮獲獎項

2011年8月25日,《北平戰與和》榮獲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劇類提名榮譽獎 。

第28界飛天獎電視劇獲獎名單

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劇類獲獎名單出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