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

台詞

甲 說相聲需要嘴呀。
乙 是啊。
甲 口腔得利落,口腔有毛病的人說相聲不成。
乙 哎。
甲 早晨起來啊,用功,有基訓啊。
乙 啊。
甲 基訓啊。
乙 基訓?
甲 基本訓練。
乙 啊,那怎么訓練?
甲 把口型練一練。
乙 喔。
甲 使面部的肌肉鬆弛。
乙 啊。
甲 另外得說,嘴得練,舌頭得練。
乙 那是啊。
甲 哎,唇、齒、牙、喉、舌全得練。因為你說話嘛,需要嘴呀。
乙 是啊。
甲 口腔得利落口腔有毛病的人說相聲不成。
乙 哎。
甲 沒毛病的人也得說呀。
乙 那是呀。
甲 你說一段相聲,一個字兒也不許錯呀。
乙 對。
甲 一個字兒也不許羅嗦。
乙 哎。
甲 可誰也免不掉羅嗦,是吧?
乙 哈哈,羅嗦。
甲 羅嗦,這是最大的毛病。
乙 喔。
甲 就是功夫問題。
乙 是嗎?
甲 早晨起來最好練練繞口令。
乙 哎,練練嘴。
甲 練練嘴。
乙 嗯。
甲 你看哪,我們那馬增芬同志。
乙 嗯。
甲 她嘴最好。
乙 是嗎?
甲 因為她總唱啊,總唱那“六十六歲劉老六”啊!
乙 啊。
甲 早晨起來,先唱這個,先唱四遍,我們都做早操,她不去。
乙 她怎么樣?
甲 她唱繞口令。
乙 喔。
甲 她說,我這也是體育的一種。
乙 這怎么也屬於體育的一種?
甲 這叫口腔體操。
乙 啊?這最也練體操哇!
甲 哎,這也得練。
乙 這好。
甲 所以她嘴好。
乙 那倒是啊。
甲 說的這個字兒,要清楚。
乙 對。
甲 口音要正。
乙 哎。
甲 最好啊,就是國語。
乙 喔,國語?
甲 說國語。
乙 噢。
甲 大家都聽得懂。先由北京話這兒練。
乙 哎。
甲 北京話可別說那老北京話。什麼:“你顛兒了”、“撒丫子啦”、“孬啦”。你比如說一個“吃”吧。
乙 喔。
甲 一個“吃”就有很多說法。
乙 啊。
甲 這兒擱個饅頭,你把它吃了。
乙 這不就得了嗎?
甲 你把它吃了。
乙 啊,吃了。
甲 有很多詞兒形容“吃了”。
乙 還有什麼詞兒?
甲 你把它餐了。
乙 餐了。
甲 “餐”原來是文言。
乙 啊。
甲 可擱在這兒,它算土語。
乙 喔?
甲 這算兩用的。
乙 啊。
甲 你把它餐了。
乙 餐了。
甲 你把它啃了,你把它開了。
乙 開了?
甲 還有,你把它捋了。
乙 咳。
甲 再多用一字兒,你把它墊補了。
乙 您這個,這叫什麼話呢?
甲 這就叫做北京話的土語。
乙 喔,土語,嗯。
甲 說北京話,你說土語不行。
乙 那是啊。
甲 你非得說國語。
乙 對。
甲 現在提倡說國語。
乙 是啊。
甲 今後說話都要按照這個規範。
乙 對。
甲 說北京話,別說土話,就是國語。
乙 噢。
甲 現在人都學北京話。
乙 是啊。
甲 現在學北京話正確。
乙 哎。
甲 因為什麼?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國語。
乙 那倒是啊。
甲 像北京土話這路話不行啊。
乙 啊。
甲 這兩個人“你們二位怎么論啊?”
乙 喔,怎么論?
甲 怎么論。
乙 嗯。
甲 這東西我買一個多少錢:“論斤多少錢?”這個“論”字兒我找不著。後來我一研究是“論”字。
乙 喔,“論”!
甲 論,論斤要,或者“你們二位怎么論”?是弟兄啊,還是叔伯,怎么論。
乙 喔,是是。
甲 是不是?
乙 嗯。
甲 過去也有過,說讓人都學國語,叫什麼?叫國語啊。
乙 啊,國語。
甲 國語。就沒推開。有很多人,提倡學國語,那國語說得不是味兒啊。
乙 國語。
甲 過去那個電影裡,不是淨說國語嗎?
乙 喔。
甲 一說話這味兒:“好嘍好嘍,我已經知道你的心裡,可是我並沒有答應你啊!”
乙 這就叫國語啊。
甲 哎。“是的是的,我已經知道了,好嘍好嘍,我們倆一道走好嘍!”就這味兒。他們也拿這個當作北京話。
乙 據說他們這都是北京話。
甲 是啊,在上海這么說行了,這就叫北京話,到北京來就不行了。
乙 喔?
甲 北京話它不是這味兒啊。
乙 是啊。
甲 北京人要都這味兒,那多彆扭啊。北京話有特點,說得流利,說得快。
乙 喔。
甲 你走街上,你聽那北京話:“三輪兒!”“哪兒去啊?”“東四。”“五毛。”“三毛。”“四毛吧,多了不要。”“站住,拉吧。”得。
乙 這話說得乾脆啊。
甲 乾脆嗎?
乙 嗯。
甲 流利。
乙 是嘛。
甲 你說要都跟過去電影明星那味兒,那馬路上,你瞧著彆扭不彆扭?
乙 啊。
甲 走街上都那路北京話:“這輛三輪車誰的呢?你好不好拉我去呢?”蹬三輪兒的這位也這味兒。
乙 也這味兒。
甲 “喔,謝謝,你要坐我的三輪車去嗎?喔,我真得感謝你了!”
乙 這有什麼感激的?
甲 “你要到哪裡去?”“你拉我東四牌樓好嘍。”“喔,東四牌樓!東四牌樓!你為什麼要到那裡去?”“我住家就在那裡。”
乙 啊。
甲 “喔,你給八毛錢好嘍。”“不,我只給你三毛錢好嘍,哎,你自己考慮一下。”“不,先生,三毛錢未免太少一點,我實在不能答應你的要求喲!”

人物介紹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滿族,中國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四歲時被舅舅張金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家境清貧。從懂事起,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12歲時,侯寶林開始學藝,先是學京劇,後來由於對相聲的酷愛,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說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餬口。
經過幾年艱苦奮鬥,侯寶林的相聲終於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從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戰爭期間,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藝術日臻成熟,聲名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與格調的質樸、正派的颱風贏得了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更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
1959年,侯寶林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此後幾十年間,他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大量的相聲段子,同時在海內外舞台上大顯身手,深受觀眾歡迎,被譽為“相聲藝術大師”、“瑰麗國寶”。此外,他還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遼寧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晚年,侯寶林主要從事曲藝理論研究。與人合著有《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相聲集有《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相聲選》、《再生集》、《侯寶林相聲選》等,其中收錄了諸如《戲劇雜談》、《夜行記》、《關公戰秦瓊》等膾炙人口的相聲精品。另外,他還主演過《遊園驚夢》、《笑》等喜劇電影。
侯寶林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說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莊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不幸與世長辭,享年77歲。他是人民的藝術家。他畢生都以“把笑聲和歡樂帶給人民”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他也因此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與喜愛。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侯寶林被尊為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並被譽為語言大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把歡笑帶給觀眾。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相聲藝術家使這門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他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他還注重培養年輕一代,一些活躍在相聲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學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北京大 學兼職教授。因病於1993年2月4日逝世。臨終前口述“最後的話”:“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的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著再說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微笑而去。祝願大家萬事如意,生財有道。”
侯寶林的功績將永載曲壇。

主要作品
77號(侯寶林、郭啟儒)
北京話(侯寶林、郭啟儒)
不宜動土(侯寶林 郭全寶 )
猜謎語(侯寶林 郭全寶 )
猜謎語(侯寶林、胡仲仁
猜謎語(侯寶林、姜寶林)
猜謎語[全本](侯寶林、姜寶林)
猜字(侯寶林、郭啟儒)
猜字(侯寶林、姜寶林)
曹操打嚴嵩(侯寶林、張傻子
串調(侯寶林 郭啟儒 )
打百分(侯寶林、郭啟儒)
打燈謎(侯寶林、郭啟儒)
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非洲獨立進行曲(侯寶林、劉寶瑞)
汾河灣(侯寶林、郭啟儒)
服務態度(侯寶林、郭啟儒)
改行(侯寶林、郭啟儒)
改行(侯寶林、胡仲仁)
關公戰秦瓊(侯寶林 郭全寶 )
關公戰秦瓊(侯寶林、郭啟儒)
規矩套子(侯寶林、郭啟儒)
黃金台(侯寶林、張世芳)
婚姻與迷信(侯寶林、郭啟儒)
講帝號(侯寶林 劉寶瑞 )
講帝號(侯寶林、郭全寶)
交地租(侯寶林、郭啟儒)
交租子(侯寶林、郭全寶)
酒鬼(侯寶林、郭啟儒)
開場小唱(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
砍白菜(侯寶林、郭啟儒)
空城計(侯寶林、郭啟儒)
寬打窄用(侯寶林、郭啟儒)
離婚前奏曲(侯寶林、郭啟儒)
買佛龕(侯寶林、郭啟儒)
賣包子(侯寶林 郭全寶 )
賣布頭(侯寶林、郭啟儒)
賣馬(侯寶林、劉寶瑞、高鳳山)
妙手成患(侯寶林、郭啟儒)
南來北往(侯寶林、郭啟儒)
南腔北調(侯寶林、郭啟儒)
批三國(侯寶林、郭啟儒)
國語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謙虛(侯寶林、李國盛)
謙虛(侯寶林、郭啟儒)
全家福(侯寶林、郭全寶)
三棒鼓(侯寶林、郭啟儒)
似是而非(侯寶林、郭啟儒)
抬槓(侯寶林、郭啟儒)
談規律(侯寶林、李國盛)
體育與廣告(侯寶林、郭啟儒)
跳舞迷(侯寶林、郭啟儒)
萬噸水壓機(侯寶林、郭全寶)
王二姐思夫(侯寶林、劉寶瑞)
文昭關(侯寶林、郭全寶)
我是家長(侯寶林、郭啟儒)
武松打虎(侯寶林、郭全寶)
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
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全寶)
戲劇雜談(侯寶林、郭啟儒)
戲迷(侯寶林、郭啟儒)
戲與歌(侯寶林、郭啟儒)
相面(侯寶林、郭啟儒)
向您道喜(侯寶林、於世猷)
橡皮膏(侯寶林、郭啟儒)
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啟儒)
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全寶)
笑的研究(侯寶林、李國盛)
新式馬甲(侯寶林、郭啟儒)
學大鼓(侯寶林、郭全寶)
學越劇(侯寶林、郭全寶)
陽平關(侯寶林、郭啟儒)
夜行記(侯寶林、郭啟儒)
一等於幾(侯寶林、郭啟儒)
一頓飯(侯寶林、郭全寶)
一貫道(侯寶林、郭啟儒)
一匹馬(侯寶林、郝愛民、於世猷)
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啟儒)
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全寶)
陰陽五行(侯寶林、姜寶林)
英台弔孝(侯寶林、常寶華)
賊說話(侯寶林、郭啟儒)
賊說話(侯寶林、郭全寶)
找調兒(侯寶林、郭全寶)
捉放曹(侯寶林、郭全寶)
醉酒(侯寶林、郭啟儒)
醉酒(侯寶林、郭全寶)
醉酒(侯寶林、李國勝)
活動年表
1950年1月19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市相聲改進小組成立
由相聲藝人孫玉奎、劉德智、侯寶林、侯一塵、高德亮、羅榮壽、高鳳山、佟大方、全常保、常寶霆、於世德11人發起,在北京市曲藝公會協助下,正式成立北京市相聲改進小組。
1951年3月12日,農曆辛卯年二月初八日: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3月12日至5月底,以廖承志為總團長,陳沂、田漢為副總團長的中國人民赴朝慰問總團赴朝,北京文藝界有23人參加了由部分曲藝雜技演員組成的“赴朝慰問團曲藝服務大隊”,領隊張輔臣,隊長連闊如,副隊長曹寶祿,演員有高元鈞、侯寶林、郭啟儒、常寶堃、魏喜奎、高鳳山、孟憲友、孫硯琴、尹福來、顧榮甫、金業勤三兄妹等。中華雜技團部分演員也參加了這次赴朝慰問演出。北京市文聯編輯沈彭年隨隊前往。
1983年,農曆癸亥年:“戲曲藝術語言研究會”成立
侯寶林、夏淳、孫毓敏等發起成立“戲曲藝術語言研究會”,並組織學術討論。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演員
梅蘭芳、裘盛戎、馬連良、周信芳、程硯秋、張君秋、李世濟、童芷苓、方榮翔、李維康、俞振飛、新鳳霞、常香玉、郎鹹芬、紅線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陳書舫、競華、筱文艷、嚴鳳英、侯寶林、馬季、高元鈞、駱玉笙、蔣月泉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單位
無錫市錫劇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西安易俗社

侯寶林未完成的傑作
上世紀50年代末,我和侯寶林的工作單位都在平安里。有時,中午我們都去柳泉居進餐,相遇歡談。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後不久,又在柳泉居和侯寶林相會,他高興地對我說:“你寫的《歡呼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的詩,我在《北京日報》上看到了,很感興趣,我想根據它寫一段相聲。”“什麼?那詩的內容也能寫成相聲?”“對,就用你詩中的一句就夠了。”“哪一句?”“月里嫦娥要回中國!”
侯寶林說:“想想看,將來人類也搭乘衛星飛天,到月球上把嫦娥、吳剛還有小白兔都接回故鄉,他們回到神州大地一看,今日的新中國和他們奔月之時的生活時代相比,一定會產生許多喜劇性的觀感,很適合用相聲形式表現。”
“這真是一個好題材、好主意。”我正感到侯寶林的構思精妙之時,侯寶林接著又從美食家的眼光打量著我桌上根據他的指導要的飯菜,聯繫到接回嫦娥、吳剛、小白兔應該請他們吃什麼的話題。
侯寶林曾經指點我,柳泉居是地道的北京館子,不能在這兒吃麻辣火鍋和魚生粥,午餐么,可以要兩小張家常餅,一小盤炸小丸子,一小碗酸辣湯,又便宜又好,有個塊八毛的就吃的挺好,對路;下次,你再換口味,吃一小碗米飯,一小碗米粉肉,不要喝酸辣湯,要一碗高湯,有幾片香菜去膩,他開的柳泉居菜譜就和他在自己家中招待港客吃芝麻燒餅、小米粥,配以天福號醬肘花、王致和腐乳、六必居鹹菜一樣有特色。那天,我桌上正擺著他為我設計的第一菜譜,家常餅和炸小丸子,我說,也請嫦娥吃這個行不?他立即說,那怎么行?不要說請嫦娥,請任何女士都不能吃烙餅,女士張著大嘴啃餅,形象不雅,我改口道:“那就請吳剛吃大餅。”侯寶林說:“我已想過了,假若吳剛是北京人,咱們請他吃炒麻豆腐,就在柳泉居搭夥,早晨去護國寺喝豆汁,小白兔不用熱菜,吃柳泉居的涼拌胡蘿蔔絲就挺好,嫦娥的菜我沒想好,不過酒倒想好了,不能飲桂花陳酒……”“為什麼?”“桂花酒月宮多的是,楊、柳二烈士訪月,吳剛就捧出桂花酒么!”“那喝什麼?”“北京的蓮花白,又雅又清,適合嫦娥……”
侯寶林這一席話,簡直就跟相聲一樣精彩,46年至今他這未完成的傑作,還經常浮現在我的心上,當時未能創作完成這部作品,是因為他等待著中國人飛天成功之日,他再畫龍點睛地完成這部飛天迎嫦娥的、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說唱文學。
如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已經成功返回地面,再過兩年,中國將飛向月球,假若侯寶林能聽到、見到這個景象,那該多好!
侯寶林還“活”著
清明將至,到侯寶林故居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儘管這位著名的相聲藝術大師離開我們已經有15年了,但隨著侯寶林故居的開放,先生仿佛又“回來”了,依然生活在街坊鄰居和無數喜愛他的相聲迷中。

依然在胡同里談笑風生
侯寶林故居位於東四頭條胡同深處,從1987年到1993年,侯寶林大師就是在這條胡同里度過了他最後6年的時光,他把這裡當作是“書齋”,不少經典段子都誕生於此。
那之前,侯寶林還曾經在廣播局宿舍、什剎海等多個地方居住過,但都是租住,只有北京市東四頭條19號是侯寶林先生花了多年積蓄買下來的。1993年老先生辭世後,房子塌了一部分,家人便把老房子翻蓋成了水泥房,但是一直沒有人來住,空了十多年。將這個小院改成故居,是侯家全家人的心愿。
沿著東四十字路口向北,路東的第一條胡同就是東四頭條。快到胡同盡頭,即可看見路南的19號小院,灰色的院牆上白底金字書寫著“侯寶林故居”幾個大字,這是侯寶林生前好友、著名漫畫家方成先生題寫的。
19號小院占地不大,在胡同中並不起眼。故居經過翻修,灰牆紅窗依舊,只是兩間北房和三間南房被合併成一套三開間的大屋。走進故居,先經過一段狹長的過道,過道兩側掛滿了侯先生的照片。整個屋子裡,最顯眼的也是侯寶林大師生前的近40張老照片——從12歲天橋學藝到後來的全家福。舊宅曾經的小院改建成一間客廳,北房分別布置成會客室和書房。當年,侯先生家的擺設就是這么簡單,舊家具都是上了年頭的老物件,書桌、太師椅、扇子、大褂、醒木等侯先生生前的用具碼放得井然有序,桌上筆墨紙硯猶在。房間內,一尊侯先生的銅雕像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侯寶林依舊是人們所熟知的神態,長臉、細目、下頜微微抬起,身著長衫手握摺扇搭腿坐在八仙桌旁談笑風生。

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
侯寶林(1917—1993)北京人,滿族。四歲時由舅舅張全斌從天津送給北京的侯家,此後改姓侯,住過地安門內織染局、龍頭井32號,後又搬至羊角胡同、東煤廠胡同、尚勤胡同藕芽胡同2號、扁擔胡同、福壽里19號、南錢串胡同6號旁門,至1983年12月才遷往復興門外木樨地居住……
侯寶林先生的大弟子賈振良重回東四頭條故宅時頗為激動:“當時師父從1987年搬來,我跟耀華陪著住在這兒,一直到生病住院。這么多年,這是第二次回來。”賈振良老先生回憶說,有一年夏天,半夜裡侯寶林臥室的房頂一角突然塌了,聽見響聲賈振良出來一看,侯寶林一身是土站在門口,“就這么一張床,他只好在院裡洗洗澡,歸置歸置,鋪上床接著睡。”侯寶林的長子、較少露面的侯耀中也回憶說,當年他和父親常在院裡做小吃,泡饃和爆肚都是父親愛吃的,小院內的香味總能飄到胡同口。
侯寶林15歲時在鼓樓市場石記茶館門前的地攤搭班唱京戲,同時在鼓樓市場內相聲場子聽學相聲,向相聲演員常寶臣、聶文治、鄭祥泰、王世臣、張兆新張書元等學習。有一次場內只有一位相聲演員,缺搭配的,侯寶林就說,“我給你幫幫忙吧!”就這樣侯寶林第一次上場說起相聲,當時他說的段子叫《雜學》,也就是後來的《戲劇雜談》。因為侯寶林學過京戲,所以段子很圓滿地說了下來。此後,他就開始在鼓樓市場說相聲,借宿在石記茶館。
侯寶林21歲時正式拜朱闊泉為師。拜師之後,就到正式相聲場子的西單商場北場演出。1950年1月19日,侯寶林等人發起成立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改進相聲,發展相聲藝術。
[編輯本段]只管一家的“一戶侯”
侯寶林少時無大號,只有個小名叫“小酉兒”,直到他入了相聲門,師傅朱闊泉給他起了個“寶”字,名叫“寶麟”,後來由他將“麟”改為“林”。
朱闊泉,外號大麵包,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京城著名的“相聲五傑”(高德明、張傑堯、朱闊泉、緒得貴湯金澄)之一,當時,他們在西單相聲棚使活兒,享譽京城。1933年初夏,京劇大師周信芳進京在廣德樓獻藝,演出拿手戲《蕭何月下追韓信》、《徐策跑城》等戲,一時轟動京城,三天的票預售一空。周信芳:藝名麒麟童,當時就已大紅大紫。朱闊泉慕名去廣德樓拜會周信芳,一則與大師結交朋友,二則觀摩大師演出,學習京戲風格,來豐富自己的相聲活兒路。這天,朱闊泉匆匆前往廣德樓,不料,因沒買上票,被門房擋了駕,儘管朱闊泉左右說明、解釋,亦無濟於事。門房說:“這是‘麒老闆’定的規矩,請先生多多包涵。”朱闊泉說:“我是朱闊泉,是麒老闆的朋友”。門房說:“那好,請朱先生稍候,待我去稟知麒老闆。”說完,急匆匆來到後台,報知周信芳,周信芳沉思了一會兒,說:“在北平,我沒有叫朱闊泉的朋友?”門房說:“朱先生胖胖的……”周信芳說:“不敢認,請回吧。”門房回到門口,對朱闊泉說:“麒老闆不認識你,沒你這個朋友,請回吧。”朱闊泉一聽傻了眼,心裡說:周信芳好大的架子,於是,又懇求門房再去稟知麒老闆。誰知門房一聽就火了;“再稟知,麒老闆也不認識你,還是花錢買票看戲吧。”這句話,只羞得朱闊泉無地自容,氣沖腦門兒,一跺腳,好!這個朋友不交了!朱闊泉越想越窩囊,好你個麒麟童!我收徒弟就叫“麒麟童”!非羞辱羞辱你不可!後來朱闊泉收了三個徒弟,大徒弟姓李,起名“李寶麒”;接著收了“小酉兒”為徒,起名“侯寶麟”;後又收了姓王的徒弟,起名叫“王寶童”,結果“寶麒寶麟寶童——麒麟童”全齊了,遂了朱闊泉的願。解放後,侯寶林為了消除這場誤會,便將“麟”改為“林”了,這便是“侯寶林”的由來。
關於侯寶林的故事實在太多了,甚至在“文革”中人們仍編出許多關於他的段子。比如,有一次他等著挨批,結果人家沒斗他,他便來了一句:等了半天白等了。
“文革”期間,有一次人代會把人大代表的名單送到毛澤東主席那兒,他專找姓侯的那一欄,問怎么沒有侯寶林,工作人員說趕忙糾正。那時,侯寶林正在幹校勞動。侯寶林在地里幹活兒,聽到軍代表叫他“回去洗洗腳,換雙鞋準備一下”時,侯寶林心裡直打鼓。他被送到火車站,問邊上的人怎么回事,人家也不告訴他。他到了北京之後馬上去革委會報到,發現人們都衝著他笑,對他的稱呼也變了,都叫他同志。這時才有人告訴他有革命任務,讓他回憶傳統段子,侯寶林從此才“翻了身”。侯寶林留下來的錄像幾乎都是給毛主席在中南海說相聲時錄下的。
生活中,侯寶林的段子還有很多。比如他到美國訪問,當地記者問他:里根是演員,但他當了總統,你也是演員,在貴國可以當總統嗎?侯寶林說:里根我知道,我們不一樣,他是二級演員,我是一級的。他的回答充滿了機智與風趣,令人叫絕。
有一家飯館讓侯先生給題個字,他題了三個字“不起眼”:這是一語雙關,一是說飯館的地方不起眼,二是飯館的菜有特色讓人抬不起眼。他從不裝知識分子,卻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化內涵,他可以說是沒有學歷的高級知識分子。
侯寶林平時極其風趣,自謙中透著自豪。他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的是“一戶侯”。他說,我姓侯,我的官印叫一戶侯,意思是,我一家姓侯,我只管一家,過去的都叫萬戶侯什麼的,我沒那么多。
侯寶林於1993年2月4日14時42分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還在錄音里給觀眾留下這樣一段話: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