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金科》

《勸善金科》

《勸善金科》20卷,首1卷,未著撰者,舊傳清張照等撰,清乾隆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半頁8行,行21字,抬頭至22字,無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是清宮每於歲末或其它節令演出的節令戲。源出於民間廣為流傳的《目連記》,《目連記》則本之《大藏盂蘭盆傳》,為西域大目犍連尊者救母事跡,而假借為唐朝事,亦稱《目蓮救母》。以紅、藍、綠、黃、黑五色套印而成。全劇共240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勸善金科》,20卷,首1卷,未著撰者,舊傳清張照等撰,清乾隆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半頁8行,行21字,抬頭至22字,無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版框20.5×14.8cm。2函21冊。

《勸善金科》《勸善金科》

《勸善金科》是清宮每於歲末或其它節令演出的節令戲。源出於民間廣為流傳的《目連記》,《目連記》則本之《大藏盂蘭盆傳》,為西域大目犍連尊者救母事跡,而假借為唐朝事,亦稱《目蓮救母》。此改編本與民間演出本的旨趣截然不同,意在談忠說孝,懲戒人心。其中層出不窮的神佛鬼魅情節正好配合臘月里驅鬼除疫、逐陰迎陽的年俗。全劇共240齣。

內容簡介

主要描寫目連救母故事,將背景定在唐德宗時代,其中穿插李希烈、朱溉謀反,顏真卿唾罵奸賊以及李晟平叛等事。它是以清代宮廷大戲的形式編演的目連戲,是最早編演的清代宮廷大戲。清代康熙年間,皇宮的後宰門演出過目連戲。

全書以紅、藍、綠、黃、黑五色套印而成。戲目採用單行大綠字,宮調用雙行小綠字,曲牌名用單行大黃字,科文與服色以小紅字旁寫,曲文用單行大黑字,韻白則以小黑字旁寫;曲文中每於、每讀、每韻、每疊、每格等皆以小藍字旁註以區別;南腔、北調則各以小紅圈一一圈出。

《勸善金科》《勸善金科》

與同期出現的套印本相比,此書套色數量最多,故印刷難度最高。本書套色位置準確,印製精良,各色純正勻淨,清晰悅目,既有提示、助讀的作用,又美化了版面,兼具藝術欣賞性,是清前期彩色套印技術的傑作。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此書在清代《兩朝御覽圖書》和現代權威目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皆有著錄,在上海嘉泰2006年春拍中以33萬元的高價成交。令
人稍感意外的是,在2007年秋季北京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一套同為清內府刻本的《古文淵鑒》以40萬元拍出,而同一套《古文淵鑒》正是在上海嘉泰2006年以16萬元成交。短短一年時間,升值速度實在驚人。不能不令人構想如果《勸善金科》在2008年上拍,成交價會達到何等的高度,聰明的讀者自有判斷吧。可稱為善本的古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而其價值的回歸也是順理成章。此書正是因其清代殿版中五色套印的戲曲類刻本的特色而引起了眾買家的重視,不斷攀升的價格也從一個方面再一次印證了古籍善本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精神的最好象徵。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古老的目連故事

一、佛經中的目連
二、中國化的目連

《勸善金科》《勸善金科》

三、敷衍為早期戲劇
四、明初寶卷中的目連
五、鄭之珍與《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六、明代其他目連戲文本

第二章 康熙舊本《勸善金科》管窺

一、康熙舊本《勸善金科》的發現
二、幾種康熙舊本系統的《勸善金科》
三、康熙舊本《勸善金科》的主要內容
四、作者創作該劇的主旨
五、康熙舊本《勸善金科》發現的意義

第三章 康熙舊本《勸善金科》本事探源

一、《勸善記》與《勸善金科》
二、從“其源出於《目連記》”談起
三、《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等與康熙舊本《勸善金科》
四、《曇花記》與康熙舊本《勸善金科》

第四章 《勸善金科》的改編者張照

一、生平家世
二、官場生涯
三、詩人張照
四、書畫家張照
五、音樂家張照
六、戲劇家張照

第五章 張照奉旨修改《勸善金科》

一、對康熙舊本內容的增飾
二、對康熙舊本內容的刪削
三、對康熙舊本內容的修改
四、“思凡”、“下山”論

第六章 張照奉旨修改《勸善金科》

一、調整腳色行當
二、度曲悉遵宮調曲詞嚴守格律

第七章 從五色本看清宮演劇排場

一、演出場所
二、場門的設定
三、天井、地井與撒火彩
四、帳幔的運用
五、砌末的運用
六、演出服裝
七、面具化裝

第八章 張照改本《勸善金科》在清廷的演出

一、乾隆朝:南府彩繪《勸》劇臉譜
二、嘉慶朝:重新校印《勸善金科》
三、道鹹朝:《勸》劇只演若干散出
四、光緒朝:部分散出翻為皮簧
五、參加清廷《勸》劇演出的內學演員
六、參加清廷《勸》劇演出的外學民籍演員

七、昇平署時期的《勸》劇演出圖譜

第九章 《勸善金科》的影響及改編

一、排場的效仿與彩砌的套用
二、弋腔目連戲在北方的傳播
三、京劇目連戲
四、影戲《忠孝節義》(一)
五、影戲《忠孝節義》(二)
六、鼓詞《目連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