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1950》

《剿匪1950》

《剿匪1950》是彭蘇編著的歷史作品,由長征出版社在2009年12月1日出版。1950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年,人民政權根基未穩,內憂外患:在西部,西藏尚未解放;在東南沿海,與國民黨軍戰爭不斷;在東北鄰圈,韓戰硝煙瀰漫。解放軍三處用兵,可用於剿匪的兵力、物資,均十分匱乏。本書是一部史料翔實的剿匪傳奇,還原建國初期那段血淋淋、雄赳赳、風雲詭譎、鬥智鬥勇的剿匪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剿匪1950剿匪1950

1950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年,人民政權根基未穩,內憂外患:在西部,西藏尚未解放;在東南沿海,與國民黨軍戰爭不斷;在東北鄰圈,韓戰硝煙瀰漫。解放軍三處用兵,可用於剿匪的兵力、物資,均十分匱乏。大西南地區多深山老林,以游擊戰、突襲戰為主的小股土匪,極易躲藏;而盤踞在懸崖峭壁、山洞天險的大股土匪,以一夫當關之勢據險而守,山寨固若金湯,極難攻破。此次匪患,其中有軍匪(已投降的國民黨軍叛亂為匪),有悍匪(純粹以殺人越貨為生的土匪)。有義匪(不堪壓迫,入山為匪,只搶富戶地主,不擾平民》。情況錯綜複雜,剿匪時要甄別對待,難度很大。在已投降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和富戶地主的開明人士中,潛伏著國民黨特務,給台灣政府和土匪穿針引線,通傳情報。在不傷害投降人士熱情的前提下,要揪出情報特務;不能明查,只能暗訪。

作者簡介

彭蘇,男,湖南省湘西龍山縣人。當過運動員、知青、農村代課教師、工人。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遵義醫學院(原大連醫學院)。1980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發表出版作品200餘篇(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紅色青春》、《西藏戰爭》;紀實中篇文集《拉薩的陷落》;自傳體中篇小說《昨夜長夢》;紀實中篇《猶太以色列——一個神秘的民族與國家》、《1956,匈牙利事件的前前後後》、《中印邊界戰爭始末》、《紅色海南島》、《志願軍出兵前的韓戰》等。其中長篇小說《西藏戰爭》2006年在大陸出版後現已三次印刷出版。2008年由台灣普天出版家族在台灣出版。

書籍目錄(節選)

陰謀與刺殺
接管盤江
傳奇人物
紅色戀人
盤錦保衛戰
天主教堂
盤江大合圍
深入筆架山
驚世天險
再戰天洞
血腥筆架寺
最後一戰

文摘

西南剿匪,是當時新中國最為嚴峻的剿匪西南剿匪,是當時新中國最為嚴峻的剿匪

1949年10月,我二野大軍開始向大西南進軍。11月初,先頭部隊從湘西進入貴州。國民黨政府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倉皇從省城貴陽向雲南逃竄,路經晴隆縣城時,谷令保全團長江光龍刺殺了對他“逼宮”的蔣介石的心腹、國民黨八十九軍軍長劉伯龍。11月15日,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貴陽,江光龍也被迫隨國民黨軍宣布起義。貴州和平解放。
1949年11月16目深夜。中國邊遠落後的西南省份——貴州省西南部小縣晴隆縣城。
小小的縣城籠罩在深沉的黑幕中,寒風在彎曲狹窄的街道亂竄,發出呼呼的聲響,不時將地上一些爛菜葉、標語碎紙高高捲起,吹刮向街道的另一頭,然後隨著風勢,又跌落到地上。由於天氣的寒冷,狹窄的街道上已經看不見一個人影,只是從街道兩旁一些木屋的縫隙中傳出幾絲幽暗的油燈光線,才勉強看得清由石塊築成的凹凸不平的街面。
幾位身著黃色軍裝的國民黨軍人正邁著急急的腳步,向縣政府方向走去。晴隆縣政府坐落在縣城旁邊的一座小山腳下,這裡長滿了高大的闊葉喬木。此時正值深夜,看不清高大的樹幹,但濃密的樹冠和樹葉像一團團巨大的黑影,不知底細的人突然看到這些樹,還會生出幾分害怕。一行人走上台階,早已等候在這兒的一名軍官見幾個人到來,立即迎了上去。——(第一章 陰謀與刺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