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岳峰
主演:席曼寧 何豪傑 李燕 高山峰
故事梗概
民國五、六十年間,一群在大稻埕的出外人,如何在陌生的環境里求生存,胼手胝足的開創出個人一片天的故事。還在襁褓中就被丟在廟口的林有志,從小被廟公扶養長大,原本過著樸實的生活。不料青梅竹馬的女友蔡秋滿竟然被養父賣給土財主當續弦,有志只好帶著秋滿逃離故鄉,然而途中為了躲避追趕的人馬,相約在台北後火車站碰頭後,分散逃避。秋滿隻身來到台北,人生地不熟,想要投靠同鄉紅蟳,卻被職業介紹所的老闆娘拐騙。有志在歷經波折後,也來到了台北,找不到秋滿的他,住進了影響他一生命運的一個大雜院。
這個大雜院住著形形色色的人,開清茶館的講古仙為人端厚,講古教育人心卻管不動為非作歹的兒子阿猴,深感愧對媳婦江錦霞。從大陸逃難來台的江家,父親江明忠是個偷坑拐騙的無賴,三番兩次的逼迫妻子翠華掩護他行竊,女兒江憶茹鍾情於表哥,為了撐起整個家庭,淪落風塵。地方角頭周添成雖為財力雄厚的大雜院房東,行事有霸氣卻是非分明,妻子早逝,心儀姊夫的小姨子幫忙照顧周添成的女兒玉玲和兒子世昌長大成人。
大雜院內還有名為“慈聖宮”的媽祖宮、快樂旅社、快樂浴池、天良當鋪、萬能水電行、與撿破銅爛鐵的比鄰的燒餅攤,這些場景都分別有掌管它們的靈魂人物,而這些住在大雜院裡的人,有的來自外地,有的土生土長,卻在同一個環境裡共同生活,生命有了密不可分的交集。而這些出外人,有的腳踏實地,從工地的苦力變成建築業的大亨;有的追求理想,從在葬禮上吹奏西索咪的樂師,成為唱片公司的老闆;正所謂一樣米養百種人,想出人頭地還是得看個人。主角簡介
席曼寧星檔案
描述:明星
姓名:席曼寧
拼音:ximanning
生日:07-21
血型:O型
現住地:北京
籍貫:北京
民族:漢族
身高:166厘米
體重:55公斤
年齡段:未定義
地區:大陸
國籍:中國
語言:國語
特長:表演
職業:影視演員
席曼寧的作品
電視劇:
《出外人生》
《康熙來了》
《危險關係》
《綜藝大哥大》
《仙人掌花》
《威龍假太監》
《玫瑰人生》
《舊情綿綿》
《我永遠愛你》
《意亂情迷》
《百合花》
《太陽花》
《奈何花》
《碧海明月心》
《午夜風鈴》
《仙人掌花》
《草地狀元》
《玫瑰人生》
《天亮叫我》
《舊情綿綿》
《威龍假太監》
《湄州島奇緣》
導演簡介
導演兼製作人李岳峰戲劇啟蒙老師:白景瑞導演。23歲開始跟隨白導演拍過《再見阿郎》 、《白屋之戀》、《老爺酒店》...等多部影片。接觸電視劇後,曾先後執導:鄭少秋先生演出的《楚留香新傳》、《一代女皇》、《上錯天堂投錯胎》、《一代公主》、《家和萬事興》、《命運的鎖鍊》、《不了情》 、《驚世媳婦》、《天才保母》、《再愛我一次》、《再見阿郎》、 《舊情綿綿》 ...等多部連續劇。
並製作兼導演:
《愛》
《緣》
《我的阿爸我的子》
《爸爸的本尊》
《香蕉新樂園》
《寶斗里長》
和公視文學大戲《後山日先照》 、 《家》
最新作品是三十集的《出外人生》。
榮譽:以公視文學大戲《後山日先照》奪下金鐘獎最佳導演
著作:《愛》、《緣》兩本小說,並參與大部分執導戲劇之編劇
幕後故事
六0年代,一群來自下港
的出外人,如何在台北討生活?李岳峰導演以自身的出外人經驗為基礎,鋪衍出那個年代為了求發展,由鄉村到都會謀生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命故事。這個屬於新台灣人的故事,其中多多少少都有您我的影子......Part1:成戲前後
李岳峰導演拍過的《後山日先照》 ,至今仍是公視膾炙人口的好戲。之後他拍《家》 ,也是叫好又叫座。兩部戲的年代自台灣光復到民國50年左右,題材主旨都在呈現台灣多族群交融共處,過程容或有矛盾和衝突,但最後終能以愛為依歸。
出外人鹹酸苦甜的生命故事
今年3月,李導演再度於公視頻道推出《出外人生》。這部連續劇也是以台灣多族群為劇中角色,而年代則從民國53年開始。故事描述一群來自下港的出外人,如何在台北大都市討生活、和周圍的各色人等的愛怨情仇、二十年後他鄉變故鄉、外地人成在地人的故事。
李導演說,並非他個人偏愛處理族群題材,而是台灣一直就是個多族群的社會。台灣是海島,千百年前即有海洋民族遷徙來台,他們是島上最早的出外人。之後,更有海上強權的殖民,甚至是經歷戰禍湧入的難民。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台灣這片沃土,總是如慈母展開雙手接納他們,提供來者安身立命的所在。
台灣多山,高山溪谷阻隔了交通,人們的經濟活動往往受限於環境,為了發展,不得不向外找機會。於是,南來北往,東奔西跑,離鄉背井討生活的人便充斥在各個都市中。而這些出外人,他們的精神是拼了又拼,為了討口飯吃,他們的意志是不斷往前,動了再動!
李導演自認是《出外人生》的縮影
民國35年出生的李岳峰,在58年時赤手空拳自高雄北上,從此落戶台北。他本身就是《出外人生》的一個縮影。所以,這次製作《出外人生》電視劇,在時間的縱軸上,對族群議題有後續的敘述;在空間的橫軸上,則著眼台北後火車站到大龍峒的龍蛇雜處;在人物角色的刻劃上,則更是李導演看過、交往過的種種人事的起伏......。
來台北後,李導演因為個人的興趣,進入電視圈。
同時期上來的家鄉朋友,有人被職業介紹所騙了,有人十做九不成。眼看著一些女孩,從餐廳端盤子、倒酒,一步步被誘往人肉市場。李導演說:“大都市裡什麼都有可能。中南部上來的人,有人默默打拚,有人不擇手段,形形色色所謂《出外人生》,什麼職業都一樣,出外到異鄉,都需要經歷一番奮鬥過程。那年代中南部上來的出外人,大多集中在後火車站,因為那裡有職業介紹所。我本身就是在那個年代走過那一段人生。我看了很多,過程也很多感動,很高興能透過戲劇去回憶它......”
其實,李導演的命運本就帶著傳奇的色彩,有強烈的高低起伏。他七個月大時,父親因二二八事件被亂槍打死。三歲時母親離家,祖父母拉拔他長大,給予他溫厚的親情。但他個性叛逆,不到二十歲,就把祖父留給他的大筆遺產花用殆盡。所以,當年他兩手空空來台北,就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只能一直向前衝。
最低潮的時候,他曾在夜市擺攤,因而結識了講古的、拉皮條的街仔人。拍片時為了要調度臨時演員,他到台北大橋下去找人,結果看到人力市場內作土水的、釘板模的、搬貨擔磚的外地人。想起過去的年代及這些小人物,他很懷念,也有淡淡的感傷。
故事醞釀期間李導演痛失親密伴侶
根據統計,大台北地區的人口有三分之二來自外地。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當年來到台北打拚,努力工作的話,都可以賺到錢。那是台灣人不分血緣背景,共同創造經濟繁榮的年代。近年來一些八點檔電視劇都以豪門內斗為架構,事實上大部份的社會是由中低階層人士所組成,公共電視希望能反映現實人生。公共電視委製組的張朝晟組長這樣說。
大約三年前,李岳峰導演就在醞釀,要把這些人物和自己的經歷編成戲劇。他最早是和太太李美華一起發想的,很多情節都是夫妻倆在夜裡促膝長談出來的,通常是飲了小酒的李導演滔滔不絕,李太太就趕快拿紙筆記下來。故事的雛型就這樣漸漸形成,兩人也一心籌備著這部戲的劇本。但沒想到,就在李導演還在拍華視的《舊情綿綿》時,身體一向健朗的李太太,卻在2005年8月因急性腎衰竭病逝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李導演哀慟欲絕。而旅居英國十二年、修了三個學位並在精品店擔任經理的女兒李怡慧,決定返台協助父親,並繼承母志,出任《出外人生》的統籌工作。
劇中對女性肯定源自妻子默默付出
李導演在台北的奮鬥人生,事實上都是與妻子攜手並肩走過的。兩人雖然在高雄是高中同學,但在校園內僅止於認識,卻在台北的建成圓環再次重逢,女方留給男方一張名片,因而結下姻緣。民國60年,兩人結縭,育有兩男一女。
為了讓丈夫無後顧之憂,能全力投注電視工作,家內諸事都由李太太一肩挑。李導演承認自己年輕時對孩子沒耐性,脾氣火爆,而太太則是付出很大的耐心;日子不好過時,太太也幫忙賺錢,擺攤代客穿耳洞。李導演不勝感慨地說:“有時覺得自己不如一個女人,女人默默地做,撐持一個家,完全不求自己代價。台灣女性對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出外人生》劇中,幾個女性角色也都展現了不同型態的堅毅勤勉,是李導演對台灣女性及自己太太高度的肯定。
有女繼承母志,李岳峰重得好幫手
李怡慧回憶起以前的生活,說:“國小五年級前都還很辛苦,爸爸每天很晚才回家,他第一次和我一起切生日蛋糕是我十九歲那年。媽媽非常節儉,能搭公車時絕不坐計程車,我們至今仍保持著這個習慣。"
但在拍戲時,為求戲好,不論場景的搭建或道具的購置,李怡慧卻深知爸爸的標準,一點錢都不敢省。這次為了《出外人生》,在林口耗資兩百萬搭建了大雜院的景;一場戲裡有西瓜攤,為了戲,冬天裡買不當令的西瓜就花了兩千多塊......。
拍攝花絮
精準掌握語言,擅長刻劃小人物
明天要拍的那幾場戲,今天晚上他一定在家裡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先順過,一句一句琢磨。每個人的對白,都必須經他的腦里先演過;他自己手上的那本劇本,一定是寫滿了紅色的字,等於再改寫了一次。李導演表示,他並不是否定編劇的功力,而是有的詞,他自己念起來若覺窒礙,情感的表達也肯定不會準確。
過去的生活經驗、身邊幾本翻得熟爛的書,都讓李導演有能力讓老年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該在什麼樣的情境說出什樣的台灣話。他說,閩南語的內涵真的是豐富多層,俚語俗諺里更包含著人生的智慧,而他的戲裡,好話壞話,都要有趣味性,並且符合那個角色。
和李岳峰導演有多年交誼的張朝晟組長,對於李導演刻劃小人物的功力十分推崇。他說:“李導演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人物很多,而他最擅長描寫小人物,一些配角如《愛》裡的愛嬌姨、里長伯,都親切得像在我們身邊活過。這些角色,後來都比主角耀眼,至今南部的鄉親們都還津津樂道。
以火車牽引出濃濃的出外人鄉愁
對六、七○年代出外討生活的台灣人來說,火車,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離家和回家之間,走的都是鐵路。在《出外人生》里,火車和火車站一再地出現,深刻傳達了出外人的各種情緒。
為了重現當年場景,公視和李導演和台鐵接洽,找到了一列編號CK124的蒸汽火車,它放在台東車站,外型及機能都還完好,多次稱職地在戲中演出。而火車站的場景,則取自花壇台灣民俗村裡的台北火車站縮小版,也儘量忠於該劇的年代感。
廟宇象徵出外人的原鄉精神緊連
劇中還有一個比火車抽象、但更能傳達出外人與原鄉永不斷離的精神象徵,那就是廟宇。李導演說,小時候家附近有五府千歲或太子爺之類的廟宇,那是早年從台南縣各地出外到高雄謀生從故鄉廟宇分靈而來的。每到黃昏飯後,一些大人小孩就聚集在廟埕打鼓舞獅或扔石鎖、操兵練武、談天說地。這是當地出外人與遙遠原鄉精神上的聯繫。
在這部戲裡,李導演用的是媽祖廟。因為媽祖是全台最普遍的信仰,全台共有三百多處媽祖廟。戲裡是以嘉義東石的媽祖廟為場景。媽祖婆溫煦寬厚的愛,讓離家在外的遊子,也能時時感受到;縱使外界的誘惑重重,終能護持著遊子守住本心,不至成為歹子。
演員表現
除了幾位老演員,李導演在《出外人生
》也起用了多位新人。新演員有時很花時間,曾有一個鏡頭NG了五十次,但李導演說對他們不能凶,只能一次又一次重來。至於老演員,康丁、席曼寧、蕭大陸、江祖平、李燕,他們的表現都可圈可點。江祖平演活了出苦情的煙花女
江祖平從《後山日先照》和李導演合作,之後台視的《再見阿郎》、華視的《舊情綿綿》又再合作。在《後山》及《出外》兩部戲裡,她都扮演堅強的角色,在《出外》裡更是命運乖舛,淪落風塵、情愛悖離。
雖然比拍別的戲辛苦,但江祖平演得很有勁,她表示很開心能參與李導演的戲。她說:“李岳峰導演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導演,在拍這場戲之前,他都會先告訴我們上一場戲發生了什麼事、現在的心情應如何,讓我們很容易就融入。李導演常說,這部戲像他個人生命的回顧,每個角色都曾在他身邊真實活過,他特別有感觸。”
外省籍的江祖平,在李導演的調教下,閩南語台詞已說得沒有腔調。為了戲,她還練了幾首閩南語歌,一場茶室賣笑的戲,在那卡西老師一句句的教唱、伴奏下,她唱出《望你早歸》的悽惻情味。雖不曾經歷那個年代的艱辛,但江祖平盡力詮釋戲中苦情的煙花女子,被李導演評價為:“絕對有資格得金鐘獎!”
李導找蕭大陸演壞事做盡的地痞
至於蕭大陸,則在《出外人生》里嘗試以前沒有的新戲路,演一個集所有壞事於一身的地痞,開色情茶室、養小弟、娶大小老婆,和好幾個人有錯綜的情仇,讓他大過戲癮。
只是,他至今仍想不通李導演為什麼找他來演阿猴。導演真的很大膽!他說,他也相信現在的觀眾比以前聰明,不會拘泥一個演員既有的形象,因此他豁出去演。蕭大陸是彰化縣社頭人,民國71年來台北拍電影《晚間新聞》,72年起演出台視電視劇《情深幾許》 ,從此定居台北。他也經歷一段中部人來台北的《出外人生》,所以他很快就融入戲裡的氛圍。
蕭大陸講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但他認為李導演的閩南語更精準。李導演往往在鏡頭架好、燈光調好後,才把這一場要用的閩南語對白和演員講一遍。可能改變的幅度和原來的劇本差很多,對新演員而言,是莫大的挑戰,但蕭大陸卻能應付裕如;加上李導演脾氣超好,磨戲極有耐心,最後呈現的結果,大家都覺得很值得。
《出外人生》將上檔了,李岳峰導演和女兒怡慧的心情可說悲欣交集。父女首次成為工作夥伴,女兒的表現,父親表達了百分百的信任。只可惜母親不能一起分享成果。但李怡慧說:“我們天天都想、天天都講到媽媽,一件事情需要討論時,我們也會想,如果媽媽在,她會怎樣做。我們總是想到以前和她在一起時的快樂情景......”看來,李太太並沒有在這個工作組合里缺席!
參考文獻
http://ent.sina.com.cn/v/f/chuwrs/index.htmlhttp://www.pts.org.tw/~web02/homeaway/page1-2.htm
經典農村題材電視劇
最近幾年,農村題材電視劇很受歡迎,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其一是由於他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許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也由於對農村的不了解,通過這種電視劇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看看跟自己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人之間的差異,而且這種電視劇大部分是反映了新農村、新現象,大部分是以農村創業為主的題材,所以也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因此這種電視劇收看的人群也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