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玫瑰》[音樂劇]

《凡爾賽玫瑰》[音樂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時代下的恩怨情仇,傳奇人物的歷史風貌,戰爭中的悲歡離合,歷史題材中引人注意的地方,運用在少女漫畫中,為純純的愛戀添加了時代的濃厚感,《凡爾賽玫瑰》不僅成就了一部經典漫畫,更造就了一台華麗夢幻的歌舞劇。

簡介

《凡爾賽玫瑰》的歌劇由有日本“國寶”之稱的寶冢歌劇團十年一演,為其壓軸經典。70年代紀念《凡爾賽玫瑰》誕生,89年紀念法國大革命爆發200周年,2001年演出的是第三輪,為“新千年的凡爾賽玫瑰”,歷時一年,縱貫日本南北,觀眾人數突破300萬人次,轟動四島。2006年為紀念瑪莉·安東妮德皇后誕辰250周年再演,觀眾人數突破400萬人次,是《凡爾賽玫瑰》最新的一次演出。

2008年推出三部《凡爾賽玫瑰》外傳,分別以傑勞德(列爾)、阿朗(阿蘭)、貝魯那魯(“黑騎士”)為主角,由雪組、花組、星組進行全國巡演。

內容介紹

《凡爾賽玫瑰》以18世紀法國最後一位國王路易16的王后瑪麗•安東尼特、禁衛軍隊長奧斯卡•佛朗索瓦、瑞典貴族漢斯•菲爾茨以及與奧斯卡青梅竹馬的安德烈四人為中心,講述了從路易王朝興盛時期到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一段歷史。氣勢磅礴且充滿浪漫……

拍攝成員

2001年版
“凡爾賽玫瑰2001”由星組和宙組演出。
星組以奧斯卡和安德烈為主線,劇情至奧斯卡犧牲結束。
奧斯卡——扮演者:星組前男役首席:稔 幸 (有稔王子之稱)
安德烈——扮演者:星組現任男役首席:香壽 達希 (2002年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北京上海廣州巡演首席)
宙組以瑪麗和漢森為主線,劇情至瑪麗被處死結束。
瑪麗——扮演者:宙組現任娘役首席:花總 麻里 (有寶冢女帝之稱)
費森——扮演者:宙組現任男役首席:和央 洋家

上演

1974年9月,改編為歌劇的《凡爾賽的玫瑰》在寶冢歌劇院上演,在日本引起極大的轟動,創造了該院有史以來的最高上座率記錄。而且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寶冢先後四度將《凡爾賽玫瑰》改編並重搬上舞台,時間為19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爆發200周年)、1990年、1991年和2001年(為“新千年的凡爾賽玫瑰”),並次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迎。2001年的公演,歷時一年,縱貫日本南北,觀眾人數突破300萬人次,轟動四島。演出結束後,寶冢公司推出了極有珍藏意義的精美DVD,但在我國大陸無售而且價格不菲(2張DVD,12600日圓/張)。《凡爾賽玫瑰》成了寶冢歌劇團最受歡迎的歌劇代表作,因此大阪寶冢大劇場前還立起了該劇的塑像

寶冢歌劇團代表作品《凡爾賽玫瑰》上演歷史已超過30年,其絢麗的舞檯布置令觀眾如醉如痴。它是目前寶冢歌劇團公演次數最多的劇目。本次公演的門票已幾乎全部售出,伴隨時隔5年之久的再次上演,部分書店還設定了《凡爾賽玫瑰》專櫃開展銷售新版原作漫畫,非常暢銷。

《凡爾賽玫瑰》之所以能緊緊吸引觀眾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寶冢歌劇團由花、月、雪、星、宙5個演出組構成。一般情況下,各組的頭牌只會參加自己所在組的公演。但《凡爾賽玫瑰》卻令觀眾可以有機會在同一舞台上欣賞到多組頭牌明星的風采。由於不同小組同台演出,歌劇團特地安排了2個月的排練時間,這一日程約比其他劇目多出2周。《凡爾賽玫瑰》劇目結構嚴謹,它需要演員嚴格按著傳統表演方式演繹每一個細節,演員們在進行排練時必須非常集中注意力。

奧斯卡是《凡爾賽玫瑰》劇目中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她華麗而悽美的一生緊緊吸引了觀眾,可以說奧斯卡是《凡爾賽玫瑰》的靈魂。奧斯卡雖貴為將軍的女兒卻穿起軍裝、成為宮廷禁衛隊隊長,她不顧地位懸殊與青梅竹馬的僕人安德魯勇敢地相戀,並最終消逝在法國革命的戰火之中。為成功刻畫奧斯卡富有戲劇性的一生,在本次公演中扮演奧斯卡的雪組頭牌明星朝海深深地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凡爾賽玫瑰》在舞台服裝上也下了很大工夫。有的演出服甚至高達100多萬日元。服裝上的蝴蝶結、蕾絲等均為手工縫製,製作一套演出服有時至少要花費1個半月的時間。與以往相比,本次公演還增設了一個新看點。劇終時,主人公奧斯卡將手持利劍騎著白馬飛向天空。令觀眾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個如夢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