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薩賓娜,我的卡夫卡》

《你的薩賓娜,我的卡夫卡》

濃墨重彩的捷克華章,風光獨特的中世紀小鎮,特立獨行的藝術家,繁忙都市匆匆而過的你,讓這一切在書中相遇…… 本書重點介紹捷克布拉格和一系列的中世紀小鎮,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波西米亞、巴洛克、卡夫卡、新藝術與穆夏等一個個與捷克有密切關係的藝術流派與藝術家,從而將“歐洲之心”的自然風景與人文特色盡收眼底。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色交融,通俗並且時尚,符合對文學和藝術有興趣的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是圖文並茂的休閒小品。

基本信息

信息

封面封面

本書重點介紹捷克布拉格和一系列的中世紀小鎮,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色交融,通俗並且時尚,符合對文學和藝術有興趣的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是圖文並茂的休閒小品。

管捷克剛剛被列為中國公民境外旅遊目的地,但在領風氣之先的時尚與藝術界,它近年來一直受到追捧,也受到都會青年白領的偏愛。然而,捷克之美還有待直觀的展示與深入的發現。本書的重點自然是布拉格,濃墨重彩的捷克華章,但同時並沒有忽略一系列風光獨特的中世紀小鎮,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波西米亞、巴洛克、卡夫卡、新藝術與穆夏等一個個與捷克有密切關係的藝術流派與藝術家,從而將“歐洲之心”的自然風景與人文特色盡收眼底。

全彩的圖文書,國際流行的平面設計,一流的裝幀,不管是外觀還是內容,都讓你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書的作者是個工作室----BY工作室。“byoneself、passby……,‘by’總是和時間、地點、人物相關,是種人生經歷和生活態度,無論美好或者艱辛,都不能完全重複,因此都值得珍惜。”工作室里包括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80年代後的人,可能在寫字樓上班,“精神卻在外面天馬行空”。

書評

閱讀美麗,分享心在別處的幸福

拿到一本精美的圖文書,最大的矛盾在於,先讀文字還是先看圖片。好比看那種外國原版電影,為了了解情節而飛快地看字幕,餘光又頗吃力地貪婪著畫面。《你的薩賓娜,我的卡夫卡》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這本書最好讀它三遍,一遍圖畫,一遍文字,一遍就隨意翻來,翻到哪張就哪張,都是美麗,美麗就足夠了。

如果你無法走遍每一個你想去的地方,那不要緊,那並不影響你愛上那個地方,心是自由的。哪怕你和這本書的作者們一樣,被拴在這個城市的各種角落裡,看上去灰暗、千篇一律,那並不表明你的心靈同樣單調,心可以去向別處。

三百多幅精美的照片,沉郁雲層下的廣場,夕陽下的河流,風中的城市剪影,無數扇美麗滄桑的門窗,街頭長椅上的陽光,深色頭髮的波西米亞女子,伸向遠處的石頭路,教堂里的燭光。。。。。。或是全景,或是細節,慢慢地彌散開這座城市的氣息。如果你在電影裡,或是在其他小說中,甚至是流行的歌曲里,聽到過關於波西米亞的風致,曾經在腦海里勾勒過它的蒼鬱的美貌,那么這本書就是勾勒的寫真。

書不是純粹的遊記,雖然它涵蓋了捷克之種種令人神往的景致。就是幾個好友,在另一座城市行走、體驗、感受的筆記。書亦不是本捷克的簡史,雖然它有些嚴謹地描繪了歷史風貌,結合了城市的建築、雕塑、點滴之中,折射出布拉格的深邃。讓你看到風華絕代,也認得背後的沉積的苦難。那些無比絢爛的花朵開放在眼淚之顛。

且讀且看,散漫慵懶地全景式展開。有時凝視一幅畫面,很想將這頁書撕下來,用圖釘欽在床頭,是東歐特有的那種令人倍感蒼茫的悽愴之美,是落日下的伏爾塔瓦河。

書頁中夾雜著那些半透明的油紙,輕輕的油墨氣味,和每個有夢想的人分享,心在別處的幸福。看到書的第一時間,就明白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也似乎非關文學。總之,此書足夠有魅力吸引到眼球——書名、封面設計、整體的調性,都是那么特別,體現了某種令人心嚮往之的生活風格。要說的具體些,好像也有些困難,舉個不太恰當、只可意會的例子,就像是一個洋溢著歐洲氣氛的小咖啡鋪子,或是那種簡單但相當優雅的品牌衣服,——看似不經意,但每個細節又是經過了精緻的推敲,即使是慵懶,也是價值不菲的。這是一種姿態,也透露出一絲氣味,那就是那一群人的氣味。這本書也是如此,一本給城裡有設計情趣、喜歡歐洲、喜歡享受生活,並且有點美學口味的人看的書,——後來看過書後,就更肯定了。

確切地說,此書是一本關於時間、關於空間、關於顏色、材質、線條的書,一本有關lifestyle的書。作者們是和他們的讀者一樣的人,他們好像不想有什麼敘事,或者講什麼故事,反正,這是一本很難讓人概括到其“中心思想”的書。甚至,在看過出版社的介紹後,還很容易誤會這是一本流俗的圖文讀物。實際上,卻全然不是這么一回事情。翻開此書後,很快就進入了被精心布局過的視覺節奏,連續的影像,——因為你甚至很難說他們是圖片,可以說張張都是平面設計品,完全同影視剪輯一樣,所以,不自覺地就會一口氣地把這部紙上的電影看完。難怪有人評價這是迄今出版界最流暢、最極致的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圖文書”,所謂的讀圖時代只是圖文書的一方面,本書讓人覺得圖和文是完全可以並行的。設計上的分寸感在其中起到了不少作用。??這是一本講述捷克的書。神秘、古老、憂鬱、荒謬、風情......不同的敘述者和敘述方式給這個陌生的地理概念塗抹上各種色彩。整本書就是進行時的電影,“攝影師筆記”帶我們回顧拍攝背後的點滴;“特寫”是歷史事件和藝術流派、思想風潮的解釋;那些跳躍的但又有煽動力的標題則一步步解構了布拉格,以及其他的一些捷克名城。這種交錯的排列讓讀者同時領略了歷史的縱深和現實的真實。

圖片的組合花了不少心思,有變奏一般地重複,也有奇妙地拼貼,還有連續的故事小品,所以,儘管全書全彩印刷,還混合了不同的紙張,你卻並不會感到被視覺轟炸了,在閱讀上毫無審美疲勞。全因作者將整體基調把握得張弛有度,所以讀來,的確令人感到悠揚自如。

書的名字非常文學,以至於有讀者就因為“卡夫卡”三個字,馬上掏錢買書。書的封面就非常吸引人:白色木頭窗框和窗花在黃色牆壁上的投影,馬上可以感受到光影的穿透,似乎可以觸摸到老牆上陽光的溫度。設計者還極其用心地留下了大片的白,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待到翻開書後,一切仿佛出乎意料,又似乎的確如你所預想的——序幕已然拉開:淡然但頗有深意的文字,和蒼茫的畫面,映襯著,將一部關於捷克,關於波西米亞,關於思想的旅行的大片呈現在你眼前。

而在這本書中,很明顯,圖片的效果和最後的藝術表達是完全一致的。沒有人會把這本書當成攝影集來看,但對於視覺的記憶竟被一再加強。而作為另一重要表現手段的文字,那種被精心修飾過的隨意,透露著一些高調,優雅表象下面是一點兒玩世不恭——當然,這要細細體味才行,和那些要多看幾眼的圖片一樣,想要營造的就是一種複雜,一種閱歷。

“巴黎、倫敦、羅馬、佛羅倫斯、巴塞隆納,享有世人無數虔誠讚美的燦爛名城,歐洲從來不缺。那么,布拉格呢?一時似乎也想不到太多的定語來修飾這個城市,好像那些詞語都更合適用在巴黎羅馬身上。有很多人甚至一時還想不起布拉格屬於何許國度,也許還會有人問:是匈牙利嗎?懂一點的人可能會說,喔,是捷克,一個小國家——真的,布拉格的祖國是捷克,這個小國家就在歐洲的心臟位置,在精神上倒更像是歐洲的邊緣。”

還有:“今天的捷克政府不惜巨資,為失修長達半個世紀的老房子洗去塵垢,世界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驚嘆這城市的無比華麗,把它當作過去時代的片場布景。這樣的布拉格是開發商的生意經,是遊客們假想的又一場人生艷遇,是度假名單上的新地點。但真正的捷克人,只想在陽光燦爛下,享受久違了的安靜,聽一聽心跳。”

在文字和圖片共同構成的起承轉合中,作者還別有用心地用了不同的紙張來形成不同的視覺影響力,有如毛玻璃一般地曖昧和渲染,有的是低調的華麗,有的又是張揚的飽和色,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試讀

如今的城堡早已經被賦予了多重含義:君權、貴族、榮耀、歷史和傳說……就像美女總是配一個像模像樣的包包而目的並不是為了裝東西,對歐洲的城市來說,城堡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建築本身。

從這點上來說,似乎還不免要感謝1200多年來的連綿戰爭、幾場大火和許多個王朝傾注心力的修葺建造,布拉格不僅僅擁有了一座城堡,且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堡——一個包含了宮殿、教堂和防禦工事的城堡建築群。在這個古建築群落里,可以找到歐洲歷史上各時期的建築風格樣本: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

捷克詩人賽弗特曾在一個春天的炎熱的下午,被殘花的清香所吸引,穿過聖維特的大廳,來到此處,佇立在彩石砌成的牆前,也許是為石頭散發的涼氣所吸引吧,他不由自主地把臉貼在石牆上,“就像貼在心愛的人的臉上”……當然,今天可能遊客太多,沒有那樣安靜的時刻令人有如此詩意的情感升華了,此地也只是不可不到此一游的一處了。

聖維特里另一處華美的內室,是聖約翰禮拜堂,這是為紀念主教楊·內伯穆克(JanNepomucky,捷克語中的Jan即是John)而作。

在查理大橋上,你也許已經摸過了他的雕像。

這都是繁複之美登峰造極的場所,也許物極必反,不僅讓人失語,甚至更願意閉目靜坐,什麼都不看,再無言離去。但那光芒是不滅的,可能在某個想不到的時間,一個不相干的地方,突至心靈,又在瞬息之間退得乾乾淨淨,令你悵然若失,不知道是誰回去了,誰又會重來。

從皇家花園望出去,布拉格橙紅色的屋頂們如島嶼般飄浮在綠樹的海中。這景象有些像從半山上看到的法國里昂(Lyon),或是里斯本(Lisbon)的舊城區阿拉法瑪(Alfama),只是布拉格的綠蔭似乎更濃密些。——“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將托爾斯泰的名言作為城市之間的比較,也不錯。

廣場上的大鐘,時間不會停下來……

說起來,那首叫做《布拉格廣場》的歌,真是給布拉格做了不少推廣,起碼,相當一部分30歲以下的小青年,開始幻想有些浪漫的事情發生在那個有許願池、白鴿和彩色玻璃窗的“布拉格廣場”。

在這點上,不得不佩服創作才子們無孔不入、借題發揮的本事真是很大。歌詞寫得的確不壞,算有意境,但是也的確容易誤導小朋友。因為,布拉格,並沒有一個叫布拉格廣場的地方;廣場上也沒有許願池。不知道寫歌詞的人來沒來過布拉格,熟悉歐洲的人,在歌詞里看到了羅馬的西班牙廣場(那裡有許願池),威尼斯的聖馬克廣場(鋪天蓋地的白鴿算其標誌了,據說,政府都曾經往鴿群中投放避孕藥)等等。不過,如果理解為作者是想奮力表現布拉格之美,倒也可以接受他拼貼的意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