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通鑑》

《二十五史通鑑》是蘊藏我國文化精神的一座寶庫,它囊括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生活,刻劃了數以萬計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抒寫了無數撼人心弦的悲壯故事。網羅了豐富的智慧和珍貴的經驗教訓。

二十五史通鑑 特色及評論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現代讀本��

二十五史通鑑 內容簡介

二十五史是蘊藏我國文化精神的一座寶庫,它囊括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生活,刻劃了數以萬計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抒寫了無數撼人心弦的悲壯故事。網羅了豐富的智慧和珍貴的經驗教訓。但是,二十五史多達4000餘卷,一般人不可能去閱讀這浩如煙海的卷帙,這樣就有必要對浩繁的整理本,以供大多數人閱讀,現在,曹海東同志主編的《二十五史通鑑》做了這一工作,這是十分及時而有意義的事情。其書擷取二十五史中的精華部分,以類編的形式撰成,雅俗共賞,值得一讀。

二十五史通鑑 本書前言

   一個民族的歷史與其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民族的歷史無論長短始母貫穿著活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孕育、誕生於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之中,反過來又給經濟、政治、社會打上極其鮮明的烙印。文化精神表現於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它參與塑造民族的性格,影響歷史的進程。文化精神如同生命一樣,有時蓬勃,有時萎靡,有時煥發、有時衰疲。它從過去延伸到現在並走向未來。歷史不會中斷,文化精神也就一直延續伸展。它是民族和國家存在、發展的最具活力的標識。
因此,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觀察它的歷史, 觀察它的文化精神,不管這個國家和民族處在如何劇烈的變動之中,也不管它吸收了多少外來的異質文化,但是它決不能離開自己的“根”決不能離棄文化精神,決不能告別自己的傳統,猶如人不能握住自己的頭髮離開腳下的土地一樣,人們只能在“昨天”的基礎上去創造“明天”。任何數典忘祖、割裂歷史、中斷基本土文化傳統的所謂“創造”、“開拓”都是痴人說夢,缺乏理智的。這正如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所說:“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論衡.謝短篇》。
我國現正處於一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因此,從歷史不可割裂、文化不可中斷的觀點看,我們十分有必要熟悉和掌握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並對傳統文化進行歷史與哲學的反思,認識與發展傳統文化對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有利因素,吸收其精華,摒棄其糟粕,真正做到“古為今用”中國歷史漫長悠久,文化積存異常豐富。其中,二十五史是蘊藏我國文化精神的一座寶庫,它囊括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生活,刻劃了數以萬計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抒寫了無數撼人心弦的悲壯故事。網羅了豐富的智慧和珍貴的經驗教訓。但是,二十五史多達4000餘卷,一般人不可能去閱讀這浩如煙海的卷帙,這樣就有必要對浩繁的整理本,以供大多數人閱讀,現在,曹海東同志主編的《二十五史通鑑》做了這一工作,這是十分及時而有意義的事情。其書擷取二十五史中的精華部分,以類編的形式撰成,雅俗共賞,值得一讀。我粗略地看了一下該書的書稿,感到有如下優點值得肯定:
一、框架、體例較合理,具有序列性、科學性。
該書分作“朝政編”、“性行編”、“法制編”、“軍事編”、“外交編”、“技藝編”、“宗教編”、“神異編”、“綜合編”九大塊(“資料編”未計入在內)這九大塊實際上是九個大的類別,每個大類之下又分若干小類,最後將二十五史中許多精采篇章分別統攝於各門類之下。我頗讚賞該書的分類框架,這種分類基本上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外交、宗教等諸多領域,能較集中、全面地反映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主要內容與特點,顯得合理、科學。再者,該書分門別類,使二十五史原著的有關材料隨類相從,每小類之中又將取之於原著的材料按時間的先後順序編排,使其節選來的零散的材料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極便於讀者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某一個側面作歷史的系統的考察和掌握。此外,由於該書類例分明,類目顯豁,對讀者閱讀、鑒評取之於原著的材料,領悟其深層意蘊,能起到很好的導引、提示作用。
若是從用書的角度看,類編型的框架還使該書具有工具書的功能,能給那些為從事寫作、研究等查尋資料的人帶來極大的便利,因為賃它可以快而準地即類求“材”(史料)綜觀該書內容,確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反映了編撰者較濃厚的學術素養。
二、選材精當,注釋準確,譯文暢達,評鑑公允。
此書選材大多數屬於二十五史中的精華部分,內涵深厚,情節生動,故事性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每篇原文之後對那些難於理解的詞語作了注釋,注文簡明扼要,比較準確。編者在作注時能為讀者著想,如有的詞條多次在不同的地方出現,注者也不厭其煩地予以重複注釋,大概是考慮到書的部頭較大,注前不注後會使讀者不勝翻檢之勞。這樣做,雖略顯繁瑣,但方便了讀者,另外,所有的譯文都能較準確地傳達出原著的含意,且行文暢達,評鑑部分大多與得較好,能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迪。
西文哲人培根說得好:“讀史使人明智”讀史就是要讓人們變得聰明睿智,能夠鑑往知來。而歷史學的功用,主要也體現在“借鑑”和“教育”兩大方面。我們閱讀史書,對於了解過去,認識現在,把握未來,幫助甚大,同時,對於辨識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也有重大的意義,但如何充分發揮歷史學的“借鑑”和“教育”的功能,是一個普及與提高的老課題,《二十五史通鑑》做了這方面的嘗試工作,是應該予以鼓勵和肯定的。

二十五史通鑑 本書目錄

第一卷
朝政編政略 任人 尊賢 諷諫 昏庸 暴虐 賢良 奸佞 政變 權爭 賄賂 貪縱 荒淫 賞罰

性行編聰慧 愚拙 狡詐 驕奢 貪吝 廉儉 勤勉
第二卷
性行編  剛毅 寬厚 暴惡 勇敢 淫亂 正直 仁孝 異趣 法制

編論法  立法 治罪 冤案 明斷 檢舉 赦免 亂法 酷吏 守法 申冤

軍事編用將 治兵 用兵 戰略 計謀 糧草 器械 陸戰
第三卷
軍事編  水戰 忠勇 

外交編  會晤 策略 貢獻 交惡 議和 禮儀 使節 撫綏 受隆 商貿 留學

宗教篇  論神 崇佛 闢佛 論道 僧道 修行 仙術 丹藥 其它

技藝編射御 武功 弈棋 書畫 音樂 歷算 文論 寫作 工藝 醫道 占卜 百戲

神異編神怪 災異 異生 異死 異見 兆應 感應 奇夢

綜合編婚戀 家政 學術 科舉 經濟 起義 文教 論議 風俗 

其它資料編

二十五史通鑑 文章節選

秦統天下

(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1)首”大�T(2)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L(3),金人二十,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4)。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徒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候,寫放其宮室(5)。作之鹹陽北阪(6)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所得諸候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

[注釋]

(1)黔:黑色。

(2)�T:聚會

(3)�L:懸掛鐘的架子的兩側之柱

(4)軌:指車子兩軌之間的距離。

(5)寫放其宮室:模仿、依照其宮室制度。

(6)孤:山坡

(秦始皇)把天下分36郡,每郡設郡守、函尉、監御史。秦改稱老百姓為黔首,讓人民飲酒聚樂,沒收天下的兵器,全部聚集到鹹陽,熔化後鑄成�L中等樂器,又造12座銅人,每個人千石重,放置到宮廷里。同時制定法律制度以及長度、重量、容量的標準,車輛的軌距一律相同,廢各國不同的文字,採用統一的文字。秦國疆域東到大海及朝鮮,西到臨洮,羌中一帶,南到北向戶地區,北方據守黃河作關塞,兼併陰山直達遼東。把國內12萬戶權豪富貴家族遷移到鹹陽。諸先祖廟及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河以南。秦每破一個諸候國,就仿照該諸候國的宮殿樣子在鹹陽北坡上建造一座,南臨渭水,從雍門以東到涇水,渭水交匯之處,那些宮殿房屋林立交錯相接,所擄獲的美女鐘鼓無不棄置其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