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辭典》

《中醫大辭典》

我國第一部現代中醫大型綜合性辭書,是國家衛生部1978-1985年醫學科學發展規劃重點課題之一。辭典於1974年2月,經衛生部批准,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州中醫學院主任,全國11箇中醫科研、教學單位227位著名專家和專家分工協作,歷時20年,分3個階段編寫、修訂而成。共收載辭目36908條,總字數402萬,插圖140幅。內容涵蓋中醫醫史、文獻、基礎、中藥、方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眼科、五官科、針灸、推拿、養生、氣功等,是一部全面反映中醫學術,供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套用的大型工具書。

基本信息

(圖)《中醫大辭典》《中醫大辭典》

我國第一部現代中醫大型綜合性辭書,是國家衛生部1978-1985年醫學科學發展規劃重點課題之一。辭典於1974年2月,經衛生部批准,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州中醫學院主任,全國11箇中醫科研、教學單位227位著名專家和專家分工協作,歷時20年,分3個階段編寫、修訂而成。共收載辭目36908條,總字數402萬,插圖140幅。內容涵蓋中醫醫史、文獻基礎中藥、方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眼科、五官科、針灸、推拿、養生、氣功等,是一部全面反映中醫學術,供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套用的大型工具書。

簡介

中醫工具書。《中醫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此書選收中醫基礎理論、臨床各科、針灸、中藥、方劑醫史人物、文獻、推拿、氣功等詞目共45000餘條(包括單字和附條)。

選詞正確反映了中醫學理論臨床實踐的密切關係、悠久的歷史及源流。該書以收集古典醫籍中的辭彙為主,兼收現代中醫學發展過程中及中西醫結合的新辭彙。釋文簡明精要,各類詞目及引用文獻一般註明出處,以便查核。

此書先以試行本形式,分成基礎理論分冊、內科分冊、婦科兒科分冊、方劑分冊、醫史文獻分冊、外科骨傷科五官科分冊、中藥分冊、針灸推拿氣功養生分冊等8個分冊,由人民衛生出版社自1981~1987年陸續出齊。各分冊既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又有互相間的聯繫和交叉。日本雄渾社出版分冊之日譯本。

編撰歷史

(圖)《中醫大辭典》《中醫大辭典》

《中醫大辭典》的編輯工作分作三步走。1979年3月,先完成了該辭典的普及試用版——《簡明中醫辭典》;1981~1987年間,又先後出版了《基礎理論分冊》《中藥分冊》、《內科分冊》等8個分冊,分別作為各學科辭書的試用本及徵求意見本。

經過8年的艱苦工作,完成了統籌安排、增新糾錯、規範釋文、提高質量的合編系統工程,《中醫大辭典》由郭沫若先後題寫書名,於199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問世。中醫藥在黨和國家領導的重視關懷下,在國家快速發展繁榮昌盛的大背景下,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有利條件下,取得了相應的發展。尤其近些年來由國家科技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開展的中醫藥科技名詞術語審定、中醫病名及證候指南、規範、標準研究、中藥材質量標準、飲片炮製規範研究、現代劑型規範研究、中醫藥規劃教材編寫、若干中醫藥專科辭典出版,中醫藥事業的進步,隨著疾病譜的變化,中醫新療法等相繼出現,對中醫名詞術語及其概念內涵的闡釋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醫大辭典》又相應做了新的修訂工作,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

作用

本辭典選詞面廣,力求全面反映中國醫藥學寶庫的實際內容;釋義定義準確、闡釋得當、言簡意明,通俗易懂;各類辭目均註明出處,出處確切,便於查考。尤其是本辭典對1979年出版的普及試用本《簡明中醫詞典》和1981-1987年先後出版的《中醫大辭典》試用本)8個分冊,進行了廣泛徵集意見,認真總結經驗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十年來中醫藥學的發展和面向世界的趨勢,於1990年開始進行全面修訂,對8個分冊中48.6%的辭目進行了修改訂正,新增辭目2080條,擴大了文獻範圍和傳統治法,充實了現代中醫術語和養生食療、氣功詞目,增補了藏、蒙、維、壯等少數民族醫學詞目,現代方劑按目前通行的國家標準計量,經絡 、穴位增補國際標準代號,選詞和釋文更注重規範化、標準化。

在文字規範與編排方法上也有更嚴謹的要求,於1995年出版了合編後的大型辭書《中醫大辭典》。本辭典真實全面地反映了中國醫藥學體系的內涵及其發展的歷史繼承性,準確地反映了當代中醫藥的面貌及中西醫結合的狀況,較好地統一了辭書的穩定性與時代的先進性。

本詞典使用範圍廣,可供中醫藥科研、教學、臨床多方面、多層次讀者套用。

榮譽

辭典榮獲199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研究一等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部級中醫基礎研究二等獎;

1998年國家科學技術著作三等獎;

1998年廣州仲景中醫藥傑出成果獎。

從1973年《中醫名詞術語選釋》出版至1995《中醫大辭典》合編第一版出版歷時20年余,看到這本《中醫大辭典》第二版又是10年。30多年中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白駒過隙,但用以檢驗一部工具書的優劣大致已經可以了。《中醫大辭典》獲得了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著作類)三等獎在內的多項大獎,國內外讀者反映良好。說明這是一部權威性高、實用性好,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經得起實踐與時間檢驗的辭書。

特點

權威性

此書的編纂出版是國家衛生部醫學科學發展規劃的重點課題之一,以中國中醫研究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牽頭,體現了全國中醫藥界廣泛而良好的合作,全國許多知名的中醫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的知名中醫藥專家200多人參與這一項工作。可以說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一次空前成功的團結壯舉,是尊重專家,尊重知識,積集體智慧,團結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工作的典範。

嚴謹性

此書的編輯過程體現了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它的編寫始於1974年2月,在立項之前,作為主編單位的中國中醫研究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在中醫工具書編撰方面就有著良好的研究基礎與合作基礎,1973年出版的極受歡迎的《中醫名詞述語選釋》就是由他們合作完成的。

實用性

它的原創性之中。近來,中醫藥界進行了什麼是中醫藥特色優勢的討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醫藥的優勢在於它的原創成果與原創思維。《中醫大辭典》的編纂很大程度地關注到中醫藥學的原創性,收詞以來自於中醫古典醫著的名詞術語為主,並且註明原始出處以反映它的原創含義。它的實用性又寓於它的規範性之中。全球科學觀念發生了變化,科學求真,人文求善,中醫學有著科學與人文的雙重屬性,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得比較好的一個學科。所以,人們對傳統醫學,尤其是對中醫學有了新認識,有了更大的包容與興趣。而我們的學科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學科本身的規範化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中醫大辭典》注意到了本土化、原創性,同時在規範辭典格式、規範釋文表述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種翻譯本、翻印本、易名本、英文節譯本在其他地區與國家的出版說明了它的國際影響。

長久時效

在立項研究到《中醫大辭典》出版之時的20年內,它已經出版4種不同的版本。它經過新一輪的修訂。這樣反覆徵求意見,反覆修改,知識不斷地更新,團隊不斷地交替。《中醫大辭典》的研究者已經清醒地看到了,中醫藥辭典的編纂工作是一個朝向完美目標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正是這樣一種清醒的認識,使它經受了實踐與時間的考驗而保持長久的時效。

工具書概覽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用的文獻。本期任務就讓我們來盤點這些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百科工具書。

《中醫大辭典》
《佛教大辭典》
《鄧小平理論辭典》
《宋詞大辭典》
《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
《中國青田石》
《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南亞大辭典》
《兒科學辭典》
《中國典故》
《歷代避諱字彙典》
《珠寶首飾評估詞典》
《中國書畫鑑賞辭典》
《西藏歷史文化辭典》

《簡明古漢語字典》
《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
《中國文學大辭典》
《數學辭海》
《中國歷代科技人物錄》
《中國藥膳大辭典》
《英漢戲劇辭典》
《澳大利亞教育詞典》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辭典》
《古漢語知識辭典》
《諸子百家大辭典》
《黃帝內經大詞典》
《世界詩學大辭典》
《現代藥學名詞手冊》
《袖珍新特藥手冊》
《中國象徵辭典》
《世界文化詞典》

《中外關係史辭典》
《方法大辭典》
《毛澤東大辭典》
《物業管理辭典》
《古漢語虛詞詞典》
《歷代名人室名別號辭典》
《中國詞學大辭典》
《簡明道教辭典》
《 中外歷史人物詞典》
《石油技術辭典》
《獸醫大辭典》
《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
《新疆民族辭典》
《中國藥材經驗鑑別辭典》
《簡明教育辭典》
《家用民間療法大全》
《臨床綜合徵詞典》

《 投資大辭典》
《中國古今姓氏辭典》
《古代散文百科大辭典》
《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
《中華酒文化辭典》
《中國古代書法家辭典》
《中外影視大辭典 》
《軍事大辭海》
《中華法學大辭典》
《現代漢語知識辭典》
《世界法律思想寶庫》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
《簡明同義反義詞典》
《現代北京口語詞典》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
《聖經語彙詞典》
《現代設計辭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