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

《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

《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是由作者盧紅芹與王歌著作、鳳凰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

圖書《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中國》是一本以歲時記體裁寫成的民俗書,以生動和細膩的筆法敘述了極富傳統氣息的民間社會生活。它以農曆時間為主軸,不僅介紹春節吃年夜飯、端午競賽龍舟、中秋賞燈玩月等常見的節日風俗,更大量涉及寒食禁火吃冷食、社日老幼集會、六月六吃餛飩過半年等漸被人們淡忘的歲時傳統,以及釀飲燒酒、鬥蟋蟀、開藥市、七夕乞巧、冬日暖爐會等現代人鮮少聽聞的民俗活動。

編輯推薦

國民黨政界大佬陳果夫主持,耗時十年編撰,講述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節俗文化。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628個詞條一一講述你從來不知道的民俗典故!圖文並茂,包羅萬象,一本全面了解傳統中國社會生活的最佳讀物!

作者簡介

陳果夫,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民國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還身兼“教育家”、“理財專家”、“美食家”、“雜家大師”幾種角色。

圖書目錄

既是民俗書,又是歷史書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臘月

精彩書摘

畫雞

東方朔《占書》以正月一日為雞,所以按古風當在門戶上貼雄雞畫像。《拾遺記》中說,堯在位七十年,祗肢國獻重明鳥,形狀如雞。重明鳥或一年來臨數次,或數年來臨一次,國人莫不灑掃門戶,翹首企盼,有人還在金寶上雕刻其形象,放在戶牖之間,則鬼物自然降服。本日刻畫雞形貼在門戶上,大約貼的就是重明鳥遺像。雞司晨,雄雞羽毛美麗,聲音嘹亮,昂然獨立,最富朝氣,自古以來,就有“雄雞一鳴,天下皆震”的說法。……

吃社飯

社日用豬肉切碎,拌上調料,鋪到飯上,稱之為“社飯”。六朝時,就已經有社飯了。當時荊楚一帶民間,每逢社日,都要把豬肉、羊肉調和到飯中,而且以葫蘆相互贈送,以促進親友之間的情誼。宋朝時開封貴族宮院,製作社飯最為考究,是把豬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鴨餅、瓜、姜之類,切成棋子片形狀,滋味調和後,鋪在飯上,稱之為“社飯”,請客時供客人食用。清末北平也盛行吃社飯,大多切肉和蔬菜,撒在飯上。湖北施郡則用蒿和米,摻上肉糜來做。江蘇如皋的人們特別喜歡吃社飯,不只是社日這樣,平常日子也喜食用。至於不產米的地區,人們愛吃麵食的,則可做社面來替代。凡是這些都是這一天用來祭祀社神,或者自己吃的,所以得名。……

採茶

茶一向在穀雨前後採摘。《茶蔬》中載:“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宜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茶譜》也稱穀雨前後,所採摘的茶最佳,粗細都可用。現在在穀雨日採摘的叫做”穀雨茶”,又叫“穀雨先春”。相傳此日採茶炒放,可以治痰嗽,以及治療百病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