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與茶療》

《中國茶與茶療》

余悅,男,1952年2月生於江西武寧,祖籍江西新建。

基本信息

《中國茶與茶療》中國茶與茶療

簡介

作 者: 余悅 主編
出版社: 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2-1
字 數: 210000
版 次: 1
頁 數: 347
印刷時間: 2007/12/01
開 本: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086958
裝 幀: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美食 >> 茶

內容簡介

《中國茶與茶療》《中國茶與茶療》
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類生存壓力的加重,健康生活成了現代人的共同追求,環保、綠色、自然的茶與茶療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書不僅系統地梳理了中國茶葉和茶療的基本知識,對茶文化和茶療的歷史進行了深入闡述,而且結合現代科研成果,整理出大量有用的茶療方劑和茶食配方以饗讀者。全書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融醫療與文化於一體,既具實用價值又不乏活潑風致。

作者簡介

余悅,男,1952年2月生於江西武寧,祖籍江西新建。現任江西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江西社會科學》雜誌社社長,兼任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等職。
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先後獲省級、華東地區和全國成果獎30餘次。已出版《茶路歷程: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中國茶韻》等專著,主編“中華茶文化”、“中國茶葉藝文”、“茶文化博覽”等叢書和《中華當代茶界茶人辭典》 ,並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委託,擔任《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的總主筆,主編(《茶藝師》等全國統一的培訓鑑定教材。
多次應邀到港、台地區和國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併兼任美國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現正主持由中國和日本聯合進行的茶文化研究課題。

目錄

引言 眾里尋他千百度——中國茶療解讀

《中國茶與茶療》《中國茶與茶療》

第一章 茶類多彩名品飄香——中國茶葉概況
 一、中國茶的類別與特性
 二、中國茶區與名茶
 三、茶的選購與貯藏
第二章 茶中聖物萬病之藥——中國茶療概況
 一、悠遠歷史的傳承
 二、當代科學的閃光
 三、別樣多姿的特點與方法
第三章 飲茶科學點點滴滴——茶療與科學飲茶
 一、茶的保健之功
 二、茶中的保健成分
 三、科學飲茶之要求
第四章 茶療藥方惠澤眾生——茶療內外科驗方
 一、治內科病之茶療方
 二、治外科病之茶療方
 三、治癌症之茶療方
第五章 療疾茶藥與人實多——茶療專科驗方
 一、治五官、皮膚科病之茶療方
 二、治婦科病之茶療方
 三、治兒科病之茶療方
第六章 養生之道豈可少茶——茶療養生實用方
 一、茶中保健療方
 二、茶中抗老療方
 三、茶中美容瘦身療方
第七章 茶療食療強強聯手——茶之“藥食同源”
 一、中國食療之原則
 二、中國茶菜與茶宴
 三、日常茶點與茶食
結語 怡情養性太和之境——中國茶療的文化思考
後記 茗香留韻添長壽——《中國茶與茶療》書後

書摘

《中國茶與茶療》《中國茶與茶療》
第一章 茶類多彩名品飄香——中國茶葉概況
中國是茶的故鄉,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國茶葉有記載的歷史也有四五千年了。中國人發現茶和利用茶,是對人類文明的又一大貢獻。漫長的歷史沿革,產生了豐富的茶文化,關於茶葉的知識也同樣豐富多彩。要了解中國的
茶文化,領悟茶療的真諦,首先必須掌握基本的茶葉知識。
一、中國茶的類別與特性
中國是個茶類眾多的國家,茶葉品種繁多,製作工藝各不相同,茶的色、香、味、形也有差別,茶名更是爭奇鬥豔。茶葉界有句行話:“茶葉學到老,茶名記不了。”雖然琳琅滿目的茶葉品名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但仍可根據茶葉的製作方法和加工工藝的不同以及相應的品質特徵,將茶葉劃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六種類型。此外還有再加工茶,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液體茶等。
下面簡要介紹茶葉的六種類型及其特性。
(一)綠茶及其特性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基本特徵是葉綠湯清。製作方法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過高溫殺青,殺死鮮葉中的催化酶,使之失去部分水分,變得柔軟以便成型,且使茶葉的綠色得以保留;然後經揉捻,使茶葉形成一定的形狀並使茶葉的葉汁附在葉表,便於沖泡
時茶汁能溶解於水;最後是乾燥,以防止茶葉變質,並方便貯藏。綠茶根據其殺青和乾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四種類型。
1.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用蒸汽殺青制茶法,這是最古老的一種制茶法,早在唐代就出現蒸青散茶,至今還有不少地方保留著類似的製法。大部分蒸青綠茶外形成針狀,具有“三綠”特徵,即乾茶深綠,茶湯淺綠,葉底青綠。湖北的恩施玉露、仙人掌茶,四川的峨眉竹
葉青,重慶的永川秀芽,浙江的臨海蟠毫、望府銀毫,江蘇宜興的陽羨茶,以及日本的玉露茶、碾茶、煎茶等都屬蒸青綠茶。其中以受到詩仙李白稱讚的湖北仙人掌茶品質較有特色。其外形片狀似仙人掌,通體翠綠,茸毛披露,香味清新爽口。
2.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綠茶,根據成品茶外形不同有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和特種炒青四種。
長炒青 經過精製加T而成的產品統稱“眉茶”,一般外形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細嫩緊結有鋒苗,色澤綠潤,內質香氣高鮮,湯色綠明,滋味濃而爽口,葉底嫩綠明亮。主要花色品種有“珍眉”、“貢熙”、“雨茶”、“秀眉”等。“珍眉”的品質特性為:條索細緊挺直、平伏勻稱,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精製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圓形茶,形似珠茶。“雨茶”是從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特徵為:外形條索細短、頭圓腳細,色烏綠,香氣純,滋味濃,湯色黃綠,葉底嫩勻。“秀眉”呈片狀,身骨輕,是精製過程中分離出來的下腳料,品質較次,俗稱“三角片”。按產地劃分,著名的眉茶有溫綠、屯綠、舒綠、婺綠、杭綠、黔綠、湘綠等。
圓炒青 主要是珠茶,因起源於浙江紹興平水鎮,故又叫“平炒青”。“圓炒青”顆粒細圓緊實,色澤綠潤,香味醇和。精製的珠茶有“綠色珍珠”之譽,圓緊光滑似珍珠,烏綠起霜,香味高濃,葉底有盤花芽葉。著名品種有浙江的平綠、泉崗輝白,安徽的涌溪火青等。
扁炒青 一般是用細嫩芽葉精製而成,成品茶外形扁平光滑,著名品種有西湖龍井、老竹大方、浙江旗槍等。西湖龍井外形扁平、光滑、挺削,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浙江旗槍外形似龍井,條索瘦長,葉端帶有嫩莖,香氣清爽,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醇正。老竹大方產於浙江淳安、臨安縣與安徽歙縣交界地區,扁片厚實,色澤黃綠帶褐,有板栗香,湯色淡黃明亮。
特種炒青是採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的炒青綠茶,外形千姿百態,有尖削、直針、捲曲、圓條、平片等。特種炒青主要有江蘇的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江西的婺源茗眉、廬山雲霧,四川的蒙頂甘露、峨眉峨蕊,湖南的高橋銀峰、安化松針、江華毛尖、古丈毛尖,河南的信陽毛尖,安徽的休寧松蘿,廣西的桂平西山茶、凌雲白毫,貴州的都勻毛尖,福建南安石亭綠等。
3.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根據原料老嫩和製作工藝不同分為“普通烘青”和“細嫩烘青”。普通烘青一般直接飲用者不多,通常用做窨制花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