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大百科》

《世界之最大百科》

《世界之最大百科》作者:《世界之最大百科》編寫組,未來出版社2011年5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世界之最大百科
作 者:《世界之最大百科》編寫組
出版社:未來出版社
世界之最大百科世界之最大百科

出版時間:2011-5-1
ISBN:9787541742583
開本:16開
定價:19.80元

內容簡介

最大和最小的猴子、最會造房子的動物、最大和最小的鳥、繁殖最快的昆蟲、身體最長的昆蟲、力氣最大的昆蟲、最毒的蛙、最大的魚、游得最快的魚……《世界之最大百科》中每一個“世界之最”不僅彰顯出了大自然的壯麗與奇特,也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招牌”,更為人類步入太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世界之最大百科》(作者雲飛揚、魏廣振)是“百科大揭秘”系列之一。

目錄

科技之最
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
第一顆人造衛星
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
第一顆浮在太空中的實驗室
最早想利用火箭飛上天的人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
最早的天文記錄
最大的隕石
最早提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人
最早發現地球引力的人
地理之最
最大和最小的海
最大的洋和最小的洋
最長的海峽
...........

試讀章節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總長度超過了13米,重約6噸,主鏡面直徑約為2.4米。它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千米的軌道上,大約每10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哈勃”望遠鏡位於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面望遠鏡所無法具備的優點,那就是不會受到氣流的干擾。它所獲得的圖像和光譜都很穩定,而且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不僅如此,“哈勃”望遠鏡還能觀測到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構想可以追溯到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必澤發表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了在太空中天文台的兩個優勢。後來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設計,並耗資達二十多億美元用於太空望遠鏡的建造和發射。在1980年初,為了紀念在20世紀初發現宇宙膨脹的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因此就將望遠鏡命名為“哈勃”。
“哈勃”太空望遠鏡原定於1986年升空,但該年1月發生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事件,所以,它升空的日期被推遲。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終於隨“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幫助天文學家對天文物理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自發射升空以來,“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太空中的2.5萬個天體拍攝了50多萬張照片。然後,科學家們根據這些觀測結果,撰寫了7000多篇科學論文,可謂是碩果纍纍了。通過這些照片,人們對恆星形成、黑洞、宇宙年齡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如2007年,天文學家使用“哈勃”望遠鏡發現兩個超大質量恆星簇之間發生猛烈碰撞時所形成的神秘暗物質環結構。這種暗物質環的發現成為證實暗物質存在最強有力的證據。
目前,“哈勃”望遠鏡已步人老年,馬上將要“退休”了。它在太空中工作的十幾年中也多次“生病”。因此,科學家們分別在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9年對它進行了5次維修。經過2009年的最後一次維修,“哈勃”太空望遠鏡大概可以工作到2014年。
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設計和製造,主要是由蘇聯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設計師科羅廖夫領導的實驗設計局完成的。科羅廖夫是“蘇聯的航天之父”,參與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個金星探測器和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等工程。他在有生之年並沒有獲得太多榮譽,最終卻在一次無關緊要的小手術中意外死亡。在他去世後,蘇聯政府把當時的城市加里寧格勒改名為科羅廖夫,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航空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