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欽堡”裝甲師

“慕欽堡”裝甲師

從1945年2月開始,德軍開始以各裝甲師殘部,後備裝甲師和裝甲兵學校為基幹,在本土組建了一系列新的裝甲師。這些師大多以成立地點命名,其編制為德國戰鬥群/裝甲師1945年型(兵力大約在1個團左右),它們絕望的守衛著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而在這其中“慕欽堡”裝甲師(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

慕欽堡裝甲師師徽-初期慕欽堡裝甲師師徽-初期
慕欽堡裝甲師師徽-末期慕欽堡裝甲師師徽-末期

歷史

從1945年2月開始,德軍開始以各裝甲師殘部,後備裝甲師和裝甲兵學校為基幹,在本土組建了一系列新的裝甲師。這些師大多以成立地點命名,其編制為德國戰鬥群/裝甲師1945年型(兵力大約在1個團左右),它們絕望的守衛著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而在這其中“慕欽堡”裝甲師(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
組建該師的命令於1945年3月5日下達,而正式成立的時間是3月8日,地點是柏林東部的慕欣堡(Müncheberg) 。 該師的師部由第103裝甲旅(1944年7月26日成立)旅部的一部份組成 。 在3月14日,“庫麥斯多夫”裝甲營(Panzer-Abteilung Kummersdorf ) 奉命併入第29裝甲團第1營——也是“慕欣堡”裝甲師唯一的坦克部隊。原庫麥斯多夫裝甲營第3(虎式)裝甲連成為第29裝甲團第1營第3連。3月16日由一個豹式裝甲連在格拉芬烏爾(Grafenwöhr)被編入第29裝甲團第1營。此時該營總共擁有4個連,其裝甲實力截止到3月15日如下:
突擊炮:4輛(全部可用)
4號坦克:4輛(3輛可用)
5號豹式坦克:11輛(10輛可用)
6號虎I式坦克:11輛(8輛可用)
4號L70驅逐坦克:1輛(可用)
到3月17日全師戰鬥人員共2867人,另外在3月29日又得到了來自陸軍兵器局(Heersezeugamt)的10輛豹式坦克的補充。可以說這支部隊的裝甲力量是比較強大的。
該師很快就被投入東部戰線。隸屬於維赫塞爾集團軍群(Armeegruppe Weichsel)的第9集團軍,首次作戰是在奧德河附近的庫斯特林(Küstrin)抵擋蘇軍的進攻。其步兵營在3月22日庫斯特林森林地帶的戰鬥中傷亡慘重。隨後該師被蘇軍的攻勢壓迫到奧德河西岸的奧德布魯赫(Oderbruch)高地,後來又退至奧德河流域內岸的希洛維(Seelowe)高地,在“海登貝格陣地”(Hardenberge Position)建立了新的防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師裝備紅外線設備的裝甲部隊:
最高統帥部在3月下令慕欽堡裝甲師的一個裝甲連和一個裝甲擲彈兵連裝備紅外線設備。4月5日,第29裝甲團第1連(連長拉希姆中尉——Oberlt·Rasim)的10輛豹式坦克奉命配備了FG1250型紅外線設備。這10輛坦克用於支援原第25裝甲擲彈兵團的一個裝備紅外線設備的連(連長德拉格少尉——Leutnant Dräger),該連擁有有3輛裝有“貓頭鷹”(UHU)紅外線探照燈Sdkfz251/20型裝甲輸送車。
在4月初,裝備紅外線的豹式連參加了一次夜戰,雖然戰果不清楚,但是這次進攻取得了成功。一個例子就是該連的豹211號車(車長霍夫曼技術軍士——Feldwebel Hoffman),該車於1945年4月初參加了柏林西部古叟(Gusow)和希婁(Seelow)的戰鬥。車後部引擎板上加裝了一塊裝甲柵欄,後面搭載兩名裝備著紅外線MP44衝鋒鎗的裝甲擲彈兵,用於夜戰時的近距離防衛。在這次夜戰之後第29裝甲團第1營再也沒有作為一支整體作戰過。豹122號車於月底在柏林東部被擊毀,成員僥倖逃生但是車長失去了一條手臂,其他成員也受了輕傷。
在4月底的希洛維高地戰鬥之前,慕欽堡裝甲師又得到了來自其它訓練部隊,國民突擊隊(Volksturm)和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野戰訓練團第1裝甲擲彈兵營的補充(大戰末期,德軍的補充編制也變得十分混亂,例如陸軍“尼伯龍根”裝甲師的大部份成員就來自黨衛軍士官學校和SS第38“尼伯龍根”裝甲擲彈兵師)。截止4月8日全師裝甲力量如下:
突擊炮:0輛
4號坦克:2輛
5號豹式坦克:大約18輛左右(另外有3輛正在短期修理)
6號虎I式坦克:8輛(另外有5輛正在長期修理)
4號驅逐坦克:1輛
(以上的實際可用數量不明。)
到4月15日全師戰鬥人員為1986人。隨後慕欽堡裝甲師計畫在奧德河西岸阻擊蘇軍的先頭部隊,暫時把他們阻擋在河岸的一個高地上。這個計畫很快就失敗了,該師被紅軍壓迫至希洛維高地。隨後全師在慕欽堡鎮進行防禦戰。4月14日,其裝甲營營長霍斯特·佐貝爾上尉(Hauptmann Horst Zobel)獲得鐵十字勳章並於4天后晉升為少校。
隨著紅軍的新一輪攻勢慕欽堡師最終退入柏林市區,隸屬城防部隊第9軍,這裡也成為了他們和曾經橫掃歐非兩大洲90萬平方公里的德國裝甲兵最終戰場。4月24日,該師占據了市區東南,斯普雷河以北的地區。在他們左翼是空軍第9傘兵師,右翼是SS第11“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其只剩下一小隊坦克和大約30輛裝甲輸送車,另外一輛裝備紅外線的豹式坦克(121號車)在市中心戰鬥。4月26日夜,該師又退至東面的A和B防禦區(柏林此時已分為9個防禦區)。到4月30日,柏林的德國守軍大部份已經放下武器投降,仍然做有規模的抵抗的部隊是在柏林市中心一帶的第18裝甲師大約1200人。而慕欽堡裝甲師的坦克仍在動物園地堡和國會大廈正面的提爾加登地區(Tiergarden)做最後垂死掙扎。當時該師的兵力大約在350人左右,5輛坦克和4門火炮。其最後一輛虎式坦克在離布萊登堡門數百米的地方被擊毀,剩下的裝甲兵作為步兵繼續戰鬥。直到5月2日,少數倖存者向放下武器蘇軍投降。
該師唯一的一任師長是維內·孟麥特後備軍少將(Generalmajor der Reserve Werner Mummert)寶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獲得者第103裝甲旅前任旅長。他曾經被試圖帶出慕欽堡師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問,並且被威脅可能隨時將他處決。孟麥特最終在5月2日的戰鬥中陣亡。
慕欽堡裝甲師從來就沒有成為一支整編的部隊,它從建立之初到最終毀滅一直是在不斷的血戰中度過的,該師的成員大部份都沒能倖存下來,似乎也沒有關於他們的照片,這些人可悲的做了這個未日帝國的炮灰。

編制

師部
第29裝甲團第1營
“慕欽堡”第1裝甲擲彈兵團
“慕欽堡”第2裝甲擲彈兵團
(每個團擁有2個營)
“慕欽堡”裝甲炮兵團(下轄團部和第1營,大約4個炮兵連,包括一個100mm口徑炮兵連)
“慕欽堡”裝甲偵察營(可能下轄一個卡車連和一個裝甲輸送車連,在3月29日裝備4輛sdkfz234/1型和4輛sdkfz234/4型裝甲輸送車)
第682(機械化)反坦克營(裝備4號驅逐坦克)
“慕欽堡”裝甲工兵連(5個排,部份裝備裝甲輸送車)
“慕欽堡”裝甲通信連
“慕欽堡”偵察車連
陸軍第301防空連
“慕欽堡”野戰後備營
“慕欽堡”師後勤部隊

穆欽堡裝甲營里的虎式坦克

1945年2月初,德軍將庫邁斯道夫試驗場的裝甲教導試驗部隊編成“庫邁斯道夫裝甲營”並配屬在“尤塔博克”裝甲師。1945年2月25日的記錄顯示這個營裝備虎王坦克4輛、虎式坦克1輛和獵虎驅逐坦克1輛(也有資料稱編制中甚至包括波爾舍在1942年封存的VK4501P虎式坦克樣車和回收的“斐迪南”),另外將有5輛虎式坦克將從修理部隊運來。
1945年3月5日,德軍上層發布機密指令“OKH/GenSt d.H./Org.Abt.I/1270/45g.Kdos”(意思大概是“陸軍司令部/編制部門I/1270/45年軍事機密”),內容是:“將1945年2月成立的‘穆欽堡’裝甲旅擴編成‘穆欽堡裝甲師戰鬥群’(不知為什麼使用這個詞),應包括‘穆欽堡裝甲營’。這個裝甲營最初是由z.b.V“科堡”特別裝甲團團部、第29裝甲團第1營和庫邁斯道夫裝甲營的部分兵力構成。
1945年3月14日,庫邁斯道夫裝甲營正式併入“穆欽堡裝甲營”,新編營共擁有:第1連的11輛各型4號坦克、第2連的10輛黑豹坦克和第3營的11輛虎式坦克。
3月15日,有8輛虎式坦克可以使用,1輛在短期維修、2輛則長期維修,另外還有1輛老虎正在趕來。
3月17日,虎式坦克集結,目標屈斯特林。
3月22日,蘇軍在9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開始向丟西邦德(第1連的4號坦克駐守)的1號帝國大街南側和格加斯特(第2連的黑豹駐守)北部發起進攻。而在戈佐地區作為預備隊的第3連的虎式坦克由於蘇軍炮擊而遲到,但亦在坦克戰中取得了一些戰果。
3月27日,僅有2輛老虎可以使用,5輛短期維修、2輛需長期維修。
4月5日,戰鬥力恢復到9輛虎式坦克,另4輛在維修,共13輛。
4月6日,又有2輛老虎損壞,7輛可以使用。
4月10日,再次恢復成9輛虎式坦克可用。
4月15日,10輛虎式坦克可以使用,另有1輛交給其他部隊。
4月14~17日,“穆欽堡裝甲營”參加澤洛高地攻防戰,之後退守穆欽堡地區,再後撤到哈廷堡防線進行防禦。戰線崩潰後,退入柏林作決戰準備。
1945年5月1日,柏林市區的“穆欽堡裝甲營”以最後5輛坦克在動物園和合成要塞(擁有防空洞和高射炮塔的混凝土工事)一起防守。在布蘭登堡門前全營毀滅,坦克兵全體下車進行白刃戰。
最後1輛虎式坦克在距離布蘭登堡門100米處喪失動力,乘員棄車,結束了“穆欽堡裝甲營”的短暫歷史。

穆欽堡最後的老虎穆欽堡最後的老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