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是以“天人合一”文化為核心的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模式力圖將現代經濟與環境保護、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人、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模式主要包含四個互動單元:生態社區、生態農業、新能源汽車、生物質能源。即生態農業為社會提供生態產品和就業崗位、為生物質能提供原料;生物質能為社會和新能源汽車提供能源;新能源汽車為社會提供物流和交通;生態社區則是一個個具體化小型化的社會。

模式最終將是一個“負碳”的循環經濟模式,也就是模式自身需要的碳量越來越低於模式對空氣中的碳元素進行捕捉固定的碳量。

簡介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是由劉吉春、宿培華共同創立的,以“天人合一”文化為核心的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示意圖“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示意圖
 
模式力圖將現代經濟與環境保護、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人、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模式主要包含四個互動單元:生態社區、生態農業、新能源汽車、生物質能源。即生態農業為社會提供生態產品和就業崗位、為生物質能提供原料;生物質能為社會和新能源汽車提供能源;新能源汽車為社會提供物流和交通;生態社區則是一個個具體化小型化的社會。
模式最終將是一個“負碳”的循環經濟模式,也就是模式自身需要的碳量越來越低於模式對空氣中的碳元素進行捕捉固定的碳量。

前言

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遇到了很多無法迴避的問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以下問題:

能源、就業、三農、提振內需、環境保護、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應對碳排壓力。

這些問題同時又交織在一起,表現為諸多的兩難問題,同時兩難問題又彼此交織在一起成為多難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這些複雜問題的解決又必須在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起來就是人類如何和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社會和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可以說這也是世界目前共同面臨的難題,只有系統性的思考和統籌才有可能真正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嘗試利用“天人合一”的理念來統攝協調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文明之間的關係。模式是對傳統生物生態學向人類可持續發展生態學、經院生態學向管理決策生態學、自然生態學向社會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向工程生態學拓展和升華的科學設計與實踐,模式的追求是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模式最終將是一個信息化、生態化、物流化的自給自足的循環經濟單元,類似於網際網路里的節點,隨著模式的大規模成功複製,數以萬計的生態經濟單元將相互組織串聯成一張信息化物流化的生態經濟巨網,在巨網的覆蓋下,困擾我國多年的城鄉差距將迅速縮小,中國的經濟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社會資源將持續得到有效均衡,自然生態將持續得到有效修復。

“大同”是人類幾千年來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樂土”是人類對美好家園的嚮往。模式之所以冠以“大同—樂土”的名字也在於寄託了“大同社會樂土家園”這樣一種理想。

設計理念

模式的設計理念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回歸自我。設計思路是在村民自主自願的基礎上將土地流轉整合在一起進行現代化生態農業耕種,村民們整體搬遷入生態社區,利用農村生物質生產沼氣、沼肥和發電,提供居民的用氣用電和生態農業所需的有機肥料;利用電動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和物流工具;發展生態農業利用高品質的養殖和種植生態產品為城鄉居民解決就業和增收。

模式主要有四個核心模組單元:生態社區、生態農業、生物質能源、新能源汽車。

模式的構想是將粗放式的直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精細化的生態循環經濟方式,具體就是以下構想: 

1、以生物質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逐步取代以石油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逐步走向特定套用區域。

2、以分散化的獨立生態小區或說生態新農村逐漸取代高度集中化的城市小區,引導人們分流到合理均衡的居住狀態,當城市的人流壓力逐漸減緩時,城市也將走向修復性的生態化。 

3、以生態農業逐步取代以化肥農藥為標誌的現代農業,修復生態環境、改善土壤結構,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和糧食的安全問題,同時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4、以電動汽車逐步取代燃油型汽車,燃油型的汽車可以根據需要改裝成電動汽車,替換下的發動機可以改裝成小型沼氣發電機。城市的尾氣、噪音污染將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高烈度的交通事故會減少很多。

以上四個方面是緊密聯繫互為補充互為推動的。

模式結構

生態社區  

村民的居民住宅由生物質發電模組集中供氣、供電、供暖,同時因地制宜採取諸如太陽能熱水器、水源熱泵、地源熱泵等成熟技術輔助供暖,同時廣泛采

生態社區生態社區

用各種環保的保溫節能材料減少能量的耗損,最終還要實現所有居民住戶的兩管雙氣三線(自來水管道、燃氣管道、燃氣、暖氣、電力、通訊、有線電視及網路)鋪設。村民們聚集生活成一個社區,社區集中建造學校、幼稚園、養老院、衛生院、超市、文化娛樂設施等,由社區集中提供教育、養老、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一個模式就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生態社區。

最終的理想追求就是達到全方位的生態化,徹底擺脫化石能源,確切的說就是人們的“衣、食、住、行”最終都要達到無污染無碳排的生態化理想狀況。


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種植養殖示意圖生態種植養殖示意圖

生態農業要求農業發展同其資源、環境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強調因地、因時制宜,以便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適應最佳生態環境,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能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使生物與環境之間得到最最佳化配置,並具有合理的農業生態經濟結構,使生態與經濟達到良性循環,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在精耕細作、用養結合、地力常新、農牧結合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是生態農業的精髓。

生態農業的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生物質能源例如大型沼氣工程將會為生態農業提供必要的電力和有機沼肥,這一切都是環保無污染而且持續循環的。

生物質能源

生物質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質資源進行開發,生物質是指可再生的有機物質,如農作物、樹木等植物及其殘體、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我國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目前預估相當於6—7億噸標準煤。

因此,將這些大量的可再生性生物質資源加以利用,替代化石資源,具有很好的前景。

這一塊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玉米、小麥、水稻秸稈,因為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被大量焚燒和用於發酵還田,期間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嚴重污染了周圍空氣環境和增加了碳排量

如果能將這塊資源有效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則在降低空氣污染和有效減排的同時,又提供了一種新的清潔能源,減弱了農村鄉鎮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調整改善了我國傳統的能源結構,對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村生活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

大型沼氣工程綜合利用示意圖大型沼氣工程綜合利用示意圖

該模組將會產生巨量的沼渣沼液等有機肥料,這些有機肥料將用於種植糧食和有機果蔬,剩餘的可製成固液體肥料出售,這一過程將逐步改善和提高土壤

大型沼氣工程示意圖大型沼氣工程示意圖

質量,最終實現人類生活與地球環境的共同提高和改善。

必須要指出的是生物質能本身是一個系統運轉的工程,對它必須要系統的加以運用,它的綜合系統效果才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如果單一用於供氣或發電,反而會受到諸多制約,例如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渣沼液本身是優質的有機肥,但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和處理,反而成為一個污染源。

右圖是臨沂市羅莊區盛泉大型沼氣工程現場圖片,該工程日生產沼氣4000立方米,年產有機沼肥3000噸。沼氣用於職工和附近居民免費生活用能,有機沼肥用於發展生態農業。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在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其前景被廣泛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系統等。
模式大規模複製後,會極大帶動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性價比很高的以鉛酸蓄電池為動力的純電動汽車最適合在農村發展,農村套用的特點,一是行駛里程不是很遠,二是行駛路線相對固定,三是停放和充電方便,這些特點決定了對電動汽車的性能要求不需要太高。鉛酸電池動力的電動汽車技術成熟造價低廉易回收,時速可在40—60km之間,充一次電可行駛100公里以上,完全可以替代兩輪、三輪的電動車,出行運輸更方便也更安全,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將因此得到很大提高。

電動汽車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廉價、易造的特點決定了它很容易在短期內對現有的四缸機燃油汽車產業鏈形成巨大衝擊,但資源的壓力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要求必須開發這個領域,因此將這個產品政策性的引導到農村市場是上下兼顧的兩全之策。電動汽車的巨大需求會逐步最佳化汽車產業鏈。

電動汽車的大量增加勢必會增加電力的供應壓力,由於我國70%的電力供應來自火電,實際間接地增加了煤炭的開採和燃燒發電的壓力,這個過程反而不環保不低碳了。但如果有生物質發電作為配套,利用生物質發電來為電動汽車充電,則會降低對傳統能源的需求壓力,電動汽車真正環保低碳了。

未來以沼氣為基礎的燃料動力電池是鉛酸動力電池比較理想的升級方案。

整體構思

“大同樂土”模式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並在運作過程中進行最佳化和均衡,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逐步均衡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最終達到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的平衡,也就是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人類社會中的紛爭與不和諧都可溯源到資源的不均衡上面,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隨著人類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與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矛盾的背後實質就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的問題。

具體到我國,能源、就業、三農、提振內需、遏制通脹、環境保護、糧食安全、食品衛生安全以及應對碳排壓力這些問題交織而來,問題既緊迫又嚴重,如何在確保發展的前提下系統解決這些問題已是當務之急,同時社會資源之間的不均衡在我國體現的尤為突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城市之間、鄉村之間、人與人之間,這種不均衡處處可見。這些都是本模式探索和試圖化解的問題。

人類的文明建立在能源基礎上,人類文明是從利用火開始,歷經了木材—→煤炭—→石油階段,後兩者是工業文明的基礎,我們稱之為化石能源,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高碳發展方式越來越難以維持,中央適時提出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強調可持續發展就在於此。

未來人類將進入一個太陽能的時代。工業文明的能源基礎是石油、煤炭、水電等,這些能源本質上都是太陽能,而光合作用是效率最高的太陽能轉換方式,也即生物質能會是也必將會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能源方式。

我國農村具有豐富的生物質能,但目前利用的方式太簡單,不少地方還是用燒柴禾的原始方式利用能源,戶用沼氣方面國家一直補貼扶持,我國現在也有很多類似的沼氣項目和相關行業公司,同時還有不少利用生物質能的大型工程,但據報導來看,它們目前大多處於市場推廣受阻或盈利困難狀態。如果有一個模式將生物質能、三農、糧食、就業、生態產品、高科技、環境保護、資本等有機串聯起來,那上述所列舉的所有困難都將得到有效化解。“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就試圖進行這樣的嘗試。

“大同樂土”模式中主要包含四個組成單元:生態社區、生態農業、生物質能源、電動汽車。

模式的構想是將粗放式的直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精細化的生態循環經濟方式,具體就是以下構想:

1、以生物質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逐步取代以石油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逐步走向特定套用區域。

2、以分散化的獨立生態小區或說生態新農村逐漸取代高度集中化的城市小區,引導人們分流到合理均衡的居住狀態,當城市的人流壓力逐漸減緩時,城市也將走向修復性的生態化。

3、以生態農業逐步取代以化肥農藥為標誌的現代農業,修復生態環境、改善土壤結構,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和糧食的安全問題,同時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4、以電動汽車逐步取代燃油型汽車,燃油型的汽車可以根據需要改裝成電動汽車,替換下的發動機可以改裝成小型沼氣發電機。城市的尾氣、噪音污染將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高烈度的交通事故會減少很多。

以上四個方面是緊密聯繫互為補充互為推動的。


模式作用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如果大規模鋪開將會在以下方面產生巨大作用: 

一、遵循科學發展、整合社會資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緩解兩極分化、拓寬政府財政收入渠道。

二、高效率、彈性、創造性的從絕對數量上徹底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三、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生態化、縮小城鄉差距、化解三農問題

四、整合國民經濟,提振消費內需、消化過剩產能,拉動數十萬億GDP的增長。

五、打造安全的食品產業鏈,保障國民健康。

六、引導資本循環流動、均衡社會資源、遏制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平滑國民經濟,平衡社會總供需。

七、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和應對農村社會老齡化,促進社會和諧。

八、根本性改善土壤質量、增加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九、擴大耕地面積,促進糧食安全和持續增收。

十、主動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變化

十一、防範重大疾病傳染和促進社會秩序的合理有序化。

十二、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的逆城市化

十三、根本性、系統性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未來展望

“天人合一”與人類“樂土家園” 

以往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用一種更高的熵去替代過去的熵。用堤壩攔水來形容比較貼切,水越來越高,堤壩就必須也越來越高,但最終堤壩會潰堤,這是常識。堤壩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文明結構和承載能力,結構越來越複雜,管理成本越來越高,安全性越來越低。水就相當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由於人類社會規模越來越大,資源越來越稀缺成本也越來越高,最終潰堤的臨界點會無情的到來。所以人類的發展歷史從幾千年的跨度來看就是一部繁榮與崩潰的輪迴史。

人類文明建立在能源基礎之上,工業社會的文明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上,因為化石能源可以集中開採的特點,人類社會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城市文明,隨著資源的漸趨枯竭,超大規模的城市文明運轉和維繫越來越困難。

面對著日益窘迫的嚴峻形勢,人們不得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和定位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源於自然,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由於不斷破壞和掠奪大自然,從而和自然形成了敵對互動,並且形成了以“敵對—競爭”為核心的社會體系和文明體系。我們可以把“熵增”理解為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負熵”則是自然資源的積累,它們之間也是互動的關係,消耗會促進生產促進積累,但過度的消耗則會透支生產破壞積累。人類社會之前的發展歷史從整體來看就是一部資源消耗的歷史。

但從人的角度來說,人類社會要發展生活質量要提高,就必然要對自然資源進行消耗,人類提高自己生活水平這樣的目標是正常的也是天經地義的,發展的權利是人類共有的基本權利,發展永遠都是古今中外歷代執政者的基本要務之一。換句話說就是:所有人類社會的問題都要在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解決。但人類的發展歷史卻無情的告訴大家,持續性發展終歸會導致人類與自然的衝突,由於生態失衡而引發人類戰爭,無論是蠻荒時期的遠古部落還是現代體制的國家,和平時期總是短暫的,衝突和戰爭從未真正長時期的平息過,甚至有人斷定,人類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和掠奪史,資本主義的文明發展史似乎更驗證了這個無情判斷。

人們無數次痛苦反思:發展難道一定要帶來彼此的敵對?發展難道一定要以對大自然的破壞和掠奪為代價?一定要以其它不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被掠奪為代價?人類社會一定要形成為弱肉強食的殘酷文明環境?“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理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重新審視並被賦予全新的內容。“天人合一”的核心就是“和諧”,確切的說就是要達到三個層面的和諧:人自身心靈與肉體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人與宇宙之間的和諧。

這種“和諧”本質上就是對“自我”的回歸。

“大同-樂土”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就是立足於這樣的文化理念,模式遵循著“天人合一”的理念來完成和促進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在模式的引導下,人類完全可以在確保高速發展的前提下,持續保持對大自然的修復,在合理的範圍內,甚至發展的速度越快,對自然的修補效率越高。人類將從過去被動的等待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到主動地幫助促進大自然修復,這在人類歷史上將是破天荒的前所未有的。

在人類史上,處於生產積累時期的人類形成了勤勞、善良、忠貞、責任、自律等崇尚心靈淨化的美德品質,處在消耗時期,則形成了殘忍、奸詐、自私、放縱、無信等崇尚物質享受的惡德品質,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禮壞樂崩”,而這種“禮壞樂崩”在歷史上的對應時期就是首先社會混亂,其後戰爭不斷,人類社會進入崩潰時期,這就是“熵增”達到了臨界點後的崩潰,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未來人類社會將是太陽能的時代,人類將利用各種方式獲取太陽能,同樣人類的經濟活動、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將出現方向性的格局調整。

太陽能的特點就是分散和平均,因此人類社會也會追隨著這個趨勢走向分散化和平均化,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生活水準會降低,相反的人類的生活水準會隨著資源的逐漸均衡和積累而上升,最終全社會達到一種均衡狀態,分散化將導致多樣化,因此未來的人類社會豐富多彩。

“大同-樂土”生態模式將把人類平滑過渡到太陽能時代。

在這個時代里,人類和自然之間將形成和諧共助的新的關係,生產和積累成為主鏇律,這裡說的生產和積累指的包括自然資源在內的整個資源的生產和積累而非單純人類社會商品的生產和積累,人類的社會體系和文明體系將會產生方向性的變化,人類曾經擁有的被廣泛認可的各種美德和高尚的品質會重新形成和持續傳承。

太陽能時代人類會遵循合理消費和循環生產理念,人類的傳統美德重新得到認同和升華。“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養”的人類理想在“大同樂土”模式里將會得到實現。

“道法自然”,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和自然逐漸形成了對立而偏離了“道”,乃至不知不覺中和“道”走向了對立。所以人類社會中不和諧因素越來越多。

社會存在的紛亂與不和諧只是外相,本質在於人格的矮化、心靈受到污染,靈魂被欲化,人們潛移默化的接受著自己是經濟動物的強化暗示,實際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商品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人類社會要和諧,就必須爭取自身的解放,具體的說來就是要人格獨立、心靈純潔、靈魂高尚。

經濟上獨立人格上才能獨立,人格上獨立精神上才能獨立,精神上獨立思想上才能獨立,思想上獨立靈魂上才能獨立。

身體健康才能使人心靈健康,心靈健康才能使人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才能使人靈魂健康。

環境純淨優美才能使人身體健康,使人的心靈純潔,心靈純潔才能使靈魂得到淨化提升,靈魂得到淨化提升道德才會得到相應的淨化提升,最終得到升華。優美的環境、高尚的靈魂、純潔的心靈,當它們匯聚在一起的時候,人就會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擺脫物慾羈絆,充滿喜悅,精神進入更高的層次。這個層次就是“道”的層次,“回歸自我”的本質就是回歸“道”。

個體道德得到淨化提升,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就會得到提升,人類整體道德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人類社會就會進入到一個理想階段。

這個物質與精神都極大豐富的理想階段就是我們人類的樂土家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