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M火箭炮

R4M火箭炮

R4M火箭炮 (德語:Rakete, 4Kilogramm, Minenkopf),主要用作空對空武器(空對空火箭炮),亦有用於對地面目標。它由納粹德國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

發展

R4M火箭炮開發來作為空軍的反轟炸機武器。他們的設計從20公厘MG151/20機炮開始。其細小的體積使其能被安裝在Fw190戰鬥機的機翼內部。但測試發現,平均射擊20次才能擊落一架典型四引擎轟炸機。Bf109戰鬥機原先亦有裝上MG151/20機炮,但後來被30公厘MK-108航空機炮所替代。新式的機炮平均只需要三炮就能擊落一架轟炸機,然而,MK108機炮比較重及使用較重的彈藥,戰機最多只能攜帶兩支機炮和有限的彈藥。更糟糕的是,其低初速意味著它的極短的射程和極端的曲率:1000米內超過41米。當戰機夠接近而能開火時,它自己亦己進入轟炸機機槍的射程。威力更大的MK103機炮有較高的初速和射程,但同時大幅增加了重量、體積及低至380-420RPM的射速,只有MK108機炮600-650RPM的六成。
同時,空軍改裝了21厘米42年式Nebelwerfer,即Werfer-Granate21火箭發射器。其被安裝在Fw190戰鬥機、Bf109戰鬥機及Bf110戰鬥機之上,其用於打破美國空軍的密集陣型,例如戰鬥箱陣型({{lang-en|Combatbox)中大量轟炸機聚在一起,提供了不少火力支援。在翼下安裝的發射管,相對於水平通常有約15度的上揚,以抵抗彈頭在飛行中遇到的阻力問題,但這又會造成戰機本身的阻力。其較低的發射速度意味著大幅弧度的攻擊,因而準確地瞄準目標相當困難。
其解決辦法為更換翼下炮艙和其大口徑火箭發射管,使用小直徑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來推進一個類似大炮外殼的彈頭。雖然每一枚火箭都比以前的重,但去除了開火結果使整體重量大大減少。之間的重量相異相當大,以致即使後來使用了更大的彈頭、更多的燃料,其總重量亦比原先的輕。
防空版本的R4M火箭炮使用了一個55毫米的彈頭,內含黑索金520克(17.6盎司),幾乎保證能一擊殺死。每個R4M火箭炮重達3.2公斤,並有足夠的燃料,使其能從1000米的範圍外就射擊,即在轟炸機的防禦機槍射程外就能發射。火箭的主體由一個簡單的鋼管所組成,鋼管有一些翻轉出來的穩定翼,使其能自旋穩定。一組R4M火箭炮的通常由兩邊,每邊12枚火箭所組成。24枚R4M火箭炮發射時,將於1公里外30米成15米的空間中爆炸,幾乎可以肯定目標一定會被擊中。R4M火箭炮通常於600米左右分四次(每次6枚)發射,每次只相隔0.07秒。其射速約為1,890公里每小時(1,175英里每小時),超過Werfer-Granate21火箭發射器射速近六成。德軍有兩種R4M火箭炮彈頭:通常的PB-3型作防空之用,內含0.4公斤炸藥;另一款則是破甲彈,其構造類似Panzerschreck,名為PanzerblitzII(簡稱PB-2),作反坦克之用。

行動

只有少數的飛機裝有R4M火箭炮發射器,主要是Me262戰鬥機和地面攻擊機Fw190戰鬥機,其通常安裝在機翼下的小木架中。

駕駛員發現R4M火箭炮與30公厘MK-108機炮有相似的軌跡,因此本來的標準型Revi16B瞄準器可以繼續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