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U

PACU

PACU(麻醉後監測治療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是對麻醉後病人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復穩定的單位。

基本介紹

麻醉後監測治療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對麻醉後病人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復穩定的單位。

2、恢復室應緊鄰手術室,以便於麻醉醫師或外科醫師對病人的觀察及處理,如發生緊急情況也便於送往手術室進一步治療。

3、我國的綜合醫院,建議恢復室的床位數與手術台數的比例為1:1.5-2,或與全天手術例數之比為1:4.一般僅白天開放,急診及恢復時間延長者,可轉ICU繼續治療。

4、必須配備常規及急救設備和藥品,包括:氧、吸引器、多功能監測儀,口咽通氣道、喉鏡、氣管插管、呼吸器、除顫器、輸液泵等。

5、恢復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領導下工作。日常監測治療工作由護士負責,護士人數與病人數之比一般為1:2-3,重危病人應增加到1:1.麻醉醫師應負責制定該病人的監測和治療計畫,並決定轉送普通病房或ICU.

常規標準

(一)工作常規

1、病人由手術室轉往恢復室的過程中,麻醉醫師負責維持病人呼吸及循環功能的穩定。

2、病人安置穩定後,立即建立常規監測及治療:心電圖、血壓、脈搏、氧飽和度;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和輸液。保留氣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復者,應以呼吸器輔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醫師向值班醫師和護士交班,包括:

(1)病人一般資料,手術方式、時間及麻醉方法。

(2)現病史和既往病史及其治療。

(3)麻醉用藥:術前藥,麻醉誘導及維持藥,麻醉性鎮痛藥和肌松藥的用量及最後一次用藥時間和劑量,拮抗藥及其它藥物的套用。

(4)術中失血量、輸液輸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術的異常情況及其處理,如插管困難、支氣管痙攣、ECG改變或血流動力不穩定、異常出血等。

(6)存在問題和措施,可耐受的生命體徵範圍,轉出計畫。

4、值班醫師應全面檢查病人並對麻醉後生命體徵範圍,轉出計畫。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復。

5、至少每15分鐘測定並記錄一次血壓、心率、心律、SpO2、呼吸頻率及神志恢復情況,以判斷恢復程度和速度。對於恢復緩慢者應進行治療,如殘餘肌松藥或麻醉性鎮痛藥的拮抗等。

(二)轉出標準

1、中樞神經系統;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動作;定向能力恢復、能辨認時間和地點。肌張力恢復,平臥抬頭能持續5秒以上。

2、呼吸系統: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暢,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復;通氣功能正常,呼吸頻率為12-80次/min,PaCO2在正常範圍或達術前水平,面罩吸氧時PaO2高於9.33kPa(70mmHg),SpO2高於95%.

3、循環系統:心率、血壓不超過術前值的±20%並30穩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無ST-T改變。

4、椎管內麻醉後,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已有恢復,交感神經阻滯已恢復,循環功能穩定,不需用升壓藥。

5、術後用麻醉性鎮痛藥或鎮靜藥後,觀察30min無異常反應。

6、無急性麻醉或手術併發症,如氣胸、活動出血等。

常見發症

(一)全麻後清醒延遲

1、常見原因:

(1)全麻藥的殘餘作用,包括吸入靜脈全麻藥、肌松藥和麻醉性鎮痛藥等。

(2)病理生理改變引起全麻藥排泄時間延長,如高齡、肝腎功能障礙、低溫等。

(3)術中併發症引起的意識障礙,如電解質紊亂、德糖異常、腦血管意外等。

2、處理:

(1)維持循環穩定、通氣功能正常和供氧;

(2)通過適當通氣和高流量(>5L/min)吸氧,將吸入麻醉藥迅速排出;

(3)藥物拮抗肌松藥及麻醉性鎮痛藥的殘餘作用;

(4)針對病因治療。

(二)上呼吸道梗阻

1、臨床表現:

(1)部分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難並有鼾聲。

(2)完全呼吸道梗阻:鼻翼扇動,有三凹征,無氣體交換。

2、常見原因及處理:

(1)舌後墜:托起下頜,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氣道。

(2)喉痙攣:常因在缺氧時刺激喉頭所致,糾正缺氧常可解除。

(3)喉頭水腫:可因氣管內插管、手術牽拉或刺激喉頭引起。輕者可靜注皮質激素或霧化吸入腎上腺素;嚴重者應行緊急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

(4)聲帶麻痹:甲狀腺手術損傷或壓迫、氣管周圍的手術及操作都有引起聲帶麻痹的危險。一側麻醉仍可維持呼吸道通暢;雙側麻痹可致呼吸道梗阻。

(5)局部壓迫:主要是頸部手術後血腫形成壓迫氣管。應立即通知外科醫師,並以面罩加壓給氧後行氣管內插管。在緊急情況下,可在床旁將傷口開放。

(三)通氣不足

1、臨床表現:

(1)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2)潮氣量不足,或呼吸頻率慢;

(3)血氣分析:PaCO2>5kPa(45mmHg),同時pH<7.30.

2、常見原因和處理:

(1)中樞性呼吸抑制:包括顱腦手術的損傷、麻醉藥、麻醉性鎮痛藥和鎮靜藥的殘餘作用。應以機械通氣維持呼吸直到呼吸功能的完全恢復。必要時以拮抗藥逆轉。

(2)肌松藥的殘餘作用:肝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及抗生素的套用等,可使肌松藥的代謝速度減慢,加重術後肌松藥的殘餘作用。應輔助或控制呼吸直到呼吸肌力的完全恢復,必要時給以拮抗。

(3)術後低肺容量綜合徵:胸腹部手術後、疼痛刺激、腹脹、胸腹帶過緊及過度肥胖等因素,可限制肺膨脹,導致通氣不足,尤其是COPD病人。應加強術後鎮痛,鼓勵和幫助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必要時行預防性機械通氣。

(4)氣胸:為手術及一些有創操作的合併症,聽診或胸部X片可以確診。應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

(5)支氣管痙攣:合併COPD、哮喘或近期呼吸道感染者容易發生。可以靜注氨荷鹼(負荷量為5mg/kg.30min,維持量為0.5-1.0mg/kg.h),皮質激素或腎上腺素(0.25-1.0μg/min)。

(四)低氧血症

1、臨床表現:

(1)吸空氣時,SpO2<90%,PaO2<8.0kPa(60mmHg)。

(2)呼吸急促,紫紺,躁動不安。

(3)心動過速,心律紊亂,血壓升高。

2、常見原因和處理:

(1)上呼吸道梗阻,通氣不足或氣胸。

(2)彌散性缺氧:多見於N2O吸入麻醉,停止吸入N2O後應吸純氧5-10min.

(3)肺不張:因分泌物過多或通氣不足等因素引起肺容量降低所致。應鼓勵病人深吸氣、咳嗽及胸部物理治療。大範圍肺不張可表現頑固性低氧血症,胸片可見肺萎縮,應以纖維支氣管鏡吸痰。

(4)肺誤吸入: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吸入物的pH值及容量,pH低於2.5,容量大於0.4ml/kg者危險性明顯增加。;輕者對氧治療有效,嚴重者應行機械通氣治療。

(5)肺梗塞:可見於血栓脫落、空氣或脂肪栓塞。主要是支持治療,包括氧治療和機械通氣治療。

(6)肺水腫:可發生於急性左心衰或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及以PEEP行機械通氣治療。

(五)術後低血壓

1、臨床表現:

(1)收縮壓比術前降低30%以上。

(2)術後出現少尿或代謝性酸中毒。

(3)出現器官灌注不足體徵,如心肌缺血、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等。

2、常見原因和處理:

(1)低血容量:表現為口渴、黏膜乾燥、心率快及少尿。應檢查Hb及HCT以除外內出血。對於頑固性低血壓者,應監測尿量、直接動脈壓、CVP或PCWP.

(2)靜脈回流障礙:可發生於機械通氣、張力性氣胸、心包填塞等。

(3)血管張力降低:可發生於椎管內麻醉、過敏反應、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也可見於套用抗高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及復溫時。治療包括補充血容量,恢復血管張力(套用血管收縮藥)及病因治療。

(六)術後高血壓

1、臨床表現:

(1)收縮壓比術前升高30%以上。

(2)有高血壓病史者,收縮壓高於24kPa(180mmHg)或(和)舒張壓高於14.7kPa(110mmHg)。

2、常見原因:

(1)疼痛、躁動不安:

(2)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3)顱內壓升高或膀胱尿瀦留;

(4)高血壓病患者術前停用抗高血壓藥。

3、處理:

(1)針對病因治療,如鎮痛、糾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顱壓等。一般情況下,血壓中度升高可不處理;但對合併冠心病、主動脈或腦血管瘤及顱內手術者,應以藥物控制血壓。

(2)套用短效降壓藥控制血壓。常用藥物有:

①烏拉地爾:每次12.5-25mg靜注,或2-4μg/kg.min靜點。

②硝普鈉:30-70μg/min靜點。

③硝酸甘油:10-100μg/min靜點。

④酚妥拉明:每次0.5-1mg靜注,或0.3-0.5mg/min靜點。

(七)心律失常

1、室上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動過速:常繼發於疼痛、躁動不安、發燒或低血容量。如不合併低血壓或心肌缺血,只需針對病因處理。

(2)竇性心動過緩:可因麻醉性鎮痛藥、β受體阻滯藥或迷走神經興奮引起,一般對阿托品治療有效,嚴重者可靜點異丙腎上腺素。因嚴重高血壓、顱內壓升高或嚴重低氧血症引起的心動過緩,應針對病因處理。

(3)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性心動過速、結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及撲動,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肌缺血。治療:

①β受體阻滯藥:美托洛爾(Metoprolol)1-2mg靜注,或艾司洛爾(esmolol)10-60mg靜注。

②維拉帕米(Verapamil)2.5-5mg靜注。

③地高辛(Digoxin)每次靜注0.25mg。

④如合併嚴重低血壓,應行同步電轉復。

2、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為多源性、頻發、或伴有Ron-T現象,表明有心肌灌注不足,應積極治療。利多卡因1.5mg/kg靜注後,以1-4mg/min的速度靜脈滴定。

(八)少尿

1、每小時尿量少於0.5mg/kg。

2、常見原因:低血容量,低血壓,低心輸出量。腎後性原因有導尿管梗阻或斷離,膀胱破裂或腎靜脈受壓。

3、處理:不應盲目套用利尿藥,以免加重低血容量和影響進一步診斷。術後少尿在適當補充容量及血壓恢復後,即可得到糾正。必要時可靜注速尿5-20mg,或多巴胺1-3μg/kg.min,或甘露醇12.5-25g。

“pacu”魚

丹麥和瑞典間的厄勒海峽南部海域發現了一種名為“pacu”魚,其屬於食人魚的一種,被認為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迅速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

PACUPACU
PACUPACU

這種魚類喜歡咬男性的睪丸,俗稱“ball cutter”,當地政府已警告瑞典男性禁止在此流域裸泳。“ball cutter”兩年前曾在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被發現,兩名男性漁民在湖中被其咬傷睪丸,流血過多致死。

“pacu”屬淡水魚類,最大能長到90厘米長,25公斤,主要生活在亞馬遜盆地流域,有類似人類的牙齒構造。它們的飲食主要是乾果、樹葉、水生植被和蝸牛,但有時也會享受男性睪丸的味道。

專家表示,沒有必要恐慌,但警告游泳要小心,男性要保護好這重要的部位,不要裸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