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7-A

在普通MP7的基礎上,改變了外觀塗裝,彈夾容量提升到50發。 連射性和穩定性都要比普通MP7好;射速很快,要注意掌握;威力方面沒有變化。 在爆破模式中基本沒有什麼太大作用,除非你蹲點陰人,或者搶點打突擊。畢竟是衝鋒鎗,是以高射速取勝,中遠距離命中目標有些困難,傷害也不敢恭維。

MP7-A是穿越火線中的虛構武器,在MP7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採用黑色耐高溫金屬機身,並且使得彈匣容量增加到50發,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射擊時的穩定性,綜合性能得到提高。其原型是HK公司的MP7衝鋒鎗

原型:MP7衝鋒鎗介紹

MP7衝鋒鎗,原稱單兵自衛武器(PDW),1999年正式亮相,2000年被德軍採用作制式,此後MP7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武器交易展覽會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如今的輕武器市場,MP7可謂大紅大紫,短短的2、3年時間裡已先後出口到17個國家,銷售量直線上升,最近又有訊息稱,美軍決定列裝 MP7衝鋒鎗的最終改進型MP7A1衝鋒鎗,主要配給指揮員和後勤人員使用。這個業績著實讓北約另一個輕武器業巨頭比利時FN公司眼紅,同屬單兵自衛武器的P90在市場拼搏了10多年卻只銷售了幾千支。現在看起來倒不是單兵自衛武器沒有市場,而是FN公司選錯了市場切入時機。
早在1970年代,美國柯爾特公司就已經製造出了單兵自衛武器,這就是柯爾特scamp樣型槍,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而單兵自衛武器的概念最早出現是在1980年代,隨著各國軍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車組人員以及後方的炮兵、維修人員及各種服務保障人員越來越多,要求這些非戰鬥人員的武器質量輕,操作簡單,便於隨身攜帶,在遇到敵人突然襲擊時可以快速還擊,而隨著防彈衣防穿透能力的增強,則要求用威力較大的單兵自衛武器替代衝鋒鎗和手槍。1980年代初,北約制定的武器威力標準是能穿透48層標準凱夫拉,而北約現在的標準是能穿透 200m處的CRISAT靶板(由1.6mm的鈦板和20層凱夫拉組成)。顯然發射9×19mm巴拉貝魯姆彈的衝鋒鎗和手槍是無法達到這個要求的。
1980年代中期,隨著小口徑彈藥技術的成熟,法國的GIAT公司和比利時的FN公司相繼進行了小口徑單兵自衛武器的研製,GIAT公司研製的武器為ADR,FN公司研製的武器就是P90。1988年P90開始批量生產,其後不久, FN公司被GIAT公司併購。出於市場考慮,GIAT公司最終放棄了5.7mm ADR的研製,即使後來兩家公司分道揚鑣,ADR項目也沒再繼續。但是P90誕生後正趕上東歐劇變,東西德合併,各國軍費減少,北約裝備單兵自衛武器的計畫擱置下來,這也是P90一直沒“火”起來的原因之一。
儘管P90未能引起期待的轟動效應,但是也同樣觸動了德國的HK公司。 1980年代後期,正是G11無殼彈槍研製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於是HK公司以4.73mm口徑的無殼彈為基礎構想出了近程自衛武器(NBW)概念,並於 1990年4月製造出了樣槍。後來隨著G11的結束,發射無殼彈的NBW方案也終止了,但是近程自衛武器的構想並沒有終止。按照北約提出的單兵自衛武器的大體要求,HK公司繼續推進NBW的研製,並稱其為單兵自衛武器(PDW),同時採用了普通的銅殼槍彈代替無殼彈。2000年,PDW開始列裝德軍,並被正式命名為MP7衝鋒鎗。
HK公司之所以將新的武器命名為MP7衝鋒鎗而不是PDW,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20世紀末,軍隊遂行特種作戰和反恐任務逐漸增多,而許多戰鬥環境迫使士兵要單手持槍射擊,例如:一臂受傷;由於攜帶主要武器(反坦克火箭,中、遠程狙擊步槍等)而使一臂不便與另一臂同時據槍;搶救傷員;從建築物和直升機上攀繩而下;操縱方向盤/棍棒或者直升機、車輛、船艇里的儀器設備,特別是在步兵上、下車和快速機動之時。顯然只將其定位在單兵自衛武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對於開拓市場也很不利。後來FN公司也效仿這種做法,不再提P90 PDW的叫法。
秀外慧中的MP7
MP7衝鋒鎗全槍長380mm,質量1.8kg(帶 40發彈匣),具有體積小、質量輕的特點。採用整體式高強度聚合物機匣,可裝配美軍標準(MIL-STD-1913)皮卡汀尼導軌,導軌上可安裝反射式瞄具。MP7配用4.6×30mm槍彈,彈道低伸,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在100m射程上,標準彈頭可以穿透CRISAT標準靶板及靶後150mm厚的軍用明膠塊。在200m處可穿透CRISAT靶板,在50m處對20 %軍用明膠穿深達280mm。
MP7的人機工效較好,在結構設計上十分注重可操作性,快慢機、彈匣扣、槍機保險等均能左右手操作,除更換彈匣外,整個操槍射擊過程完全可以由單手完成。MP7衝鋒鎗野外分解結合方便,全槍僅由3個銷釘固定,只要有槍彈作為“工具”,用彈尖頂出固定上、下機匣和槍托組件的固定銷即可分解擦拭。
MP7衝鋒鎗儘管是德軍列裝後的制式名稱,但是與原型PDW相比還是有很多變化的。最大的變化是應德軍要求在扳機上方增加了可雙手操作的槍機保險,提高了武器使用的安全性。此外槍托托底板部分加厚,握把進行了防滑處理,處理後的握把與USP手槍(通用自動裝填手槍)基本相同。為了滿足“21 世紀士兵裝備”(德國版的士兵系統)需要,德軍要求MP7能安裝更多的雷射指示器等輔助裝置,因此,MP7衝鋒鎗在 PDW的基礎上,在機匣上方安裝了較長的皮卡汀尼導軌,小握把右側也加裝了較短的皮卡汀尼導軌,可以用於安裝瞄準鏡、雷射指示器、戰術燈等附屬檔案。
MP7衝鋒鎗理論射速可達950~1000發/分,與其40發的裝彈量相比很不協調。為了彌補這一不足,HK公司最近又推出了mp7A1衝鋒鎗,主要變化是射速降低了約100發/分。握把的防滑處理也有所變化。
MP7衝鋒鎗採用伸縮式槍托,槍托可通過2個半圓形導桿在機匣內運動,最大伸長長度可達195mm。快慢機有3個位置,單發、連發和保險位置。前方小握把可摺疊,其內側有可移動的卡銷。不需要小握把時,把它摺疊到槍管下面,使用時,後拉卡銷,小握把便自動彈起。
MP7衝鋒鎗槍口處有螺紋,平時安裝消焰器,也可安裝消聲器作微聲衝鋒鎗使用,微聲效果與MP5衝鋒鎗相當。
自成系統的彈藥體系
MP7衝鋒鎗採用全新的4.6×30mm彈藥體系,目前已有包括鋼心彈、被甲彈、空包彈、曳光彈等9個彈藥品種在生產。HK公司之所以採用4.6mm口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HK公司在G11無殼彈槍的研製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對4.73×33mm尺寸範圍的彈藥有一定的了解;其二是在1960年代末,HK公司曾和西班牙賽特邁公司為HK36突擊步槍樣槍設計過4.6×36mm槍彈。這些經驗最終都被套用到了4.6×30mm槍彈的開發中。
MP7所使用的4.6×30mm槍彈比比利時P90 使用的5.7×28mm(FN SS190)彈還要小,彈頭的外露部分也少。與SS190彈採用銅被甲、軟鋼心、後方填充鋁的結構不同,4.6×30mm彈的彈頭表面覆銅被甲、鋼心結構,經過淬火硬化處理後提高了彈頭的硬度,在打中防彈纖維製品後不會變形,保證了良好的侵徹能力。除標準鋼心彈外,HK公司與英國皇家軍械公司下屬的雷德維爾·格林公司(Radway Green)合作,研製了一系列能滿足軍警作戰和訓練使用的4.6×30mm彈藥,包括專為美國市場研製用於戰鬥和訓練的全金屬被甲彈;為德國國內使用而研製的變型彈頭;在危險的小環境中能立即釋放能量的警用彈;專為微聲衝鋒鎗研製的亞音速彈;指示彈道的曳光彈;在50m距離上能擊穿俄式防彈背心的訓練彈;採用無鉛彈頭的易碎訓練彈,在接觸到堅硬物體表面時破裂,既可以在有防護措施的安全地帶進行實戰訓練,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如鑽井平台和原子能發電站作為實彈使用等等。
前途光明的MP7
MP7衝鋒鎗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已被德國KSK特種部隊、憲兵部隊以及英國SAS(特別空勤團)裝備,現即將被美軍裝備,並被德軍確定為“未來步兵” 計畫中的武器裝備之一。該槍還參加了阿富汗戰爭、科索沃維和行動。此外HK 公司基於4.6×30mm槍彈的新型單兵防衛武器“終極戰鬥手槍”(UCP)也即將問世,UCP手槍裝20發彈匣後質量約820g,與MP7衝鋒鎗的20發和40 發彈匣通用。這是採用橫向彈匣供彈的P90和五七手槍所望塵莫及的。MP7原本是以FN公司的P90為標竿進行研製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希望能從P90碗裡分一份羹,但是現在看來,FN公司也只有喊“狼來了”的份了。如今北約正在緊鑼密鼓地對單兵自衛武器的口徑進行選型,HK公司的MP7當仁不讓地成了 P90的主要競爭對手,究竟鹿死誰手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