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1

M61火神式航空機關炮(M61 "Vulcan" Aircraft Gun)是一種由美軍開發,經常被裝載在戰鬥機、直升機上的高射速近距離火炮系統。M61火神式機炮的六根槍管在每轉一圈的過程中只需輪流擊發一次,因此無論是產生的溫度或造成的磨蝕,都能限制在一最小程度內。

M61火神式航空機關炮

M61火神式航空機關炮(M61 "Vulcan" Aircraft Gun)是一種由美軍開發,經常被裝載在戰鬥機直升機上的高射速近距離火炮系統。通用代號GAU-4(GAU是通用自動火炮,Gun Automatic Universal的縮寫),口徑為20mm,其航空用版本被賦予M61的代號,美國海軍航空隊使用包括M61A1與M61A2在內,兩種規格稍有不同的版本。
M61是一種使用外力驅動、六管滾動運作、氣冷、電子擊發的加特林炮。其中使用在F-14雄貓式戰鬥機與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上的M61A1可以選擇液壓或衝壓(Ram Air)方式驅動,采電子控制,搭配無連結填彈系統(Linkless Ammunition Feed System),極限射速可達每分鐘7200發,但實際運作時可選擇4000spm(Shoot per minute,每分鐘擊發次數)與6000spm兩種不同的射速。至於輕量化的M61A2型則只能搭載在F/A-18型戰機之上。在F-14戰機上的M61最大載彈量可達676發,而F/A-18則為578發,使用美軍的20mm口徑、無連結M-50或PGU系列電子擊發彈(Electrically Primed Ammunition)。

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當時美軍的戰鬥機或轟炸機都是配備老舊的百朗寧M2重管.50(英吋)口徑機關炮,最大射速約為1200spm,在射速上甚至還比不上早在1880年代就已開發出來的加特林炮(Gatling Gun)。為了改善這問題,美國陸軍軍品研究與發展服務處(U.S.Army Ordna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rvice)在1946年時決定重新啟用被封存了一段時間的加特林理論,著手開發一種射速可以超過6000spm的高速火炮系統,希望能透過這原理同時達到高速射擊時降低槍管溫度與減少磨蝕的目標。
1946年6月,主力軍品商通用電氣(GE)承包到這項開發計畫並且將其命名為火神計畫(Project Vulcan),成為火神炮這稱呼的由來。GE在1950年時呈報了十具.60口徑的T45 A型原型機炮給軍方評估,1952年時又追加了33具T45 C型原型機炮,口徑有.60英吋,20mm與27mm多種不同選擇。在經過非常久的測試過程後,軍方決定選擇T171型20mm炮作為存續款式繼續發展下去,並且在1956年時正式被美國陸軍制定為標準系統,而同款武器的空軍用版本,則賦予M61 "火神式"的代號。

特點

M61火神式機炮的六根槍管在每轉一圈的過程中只需輪流擊發一次,因此無論是產生的溫度或造成的磨蝕,都能限制在一最小程度內。但相對的,因為是六管輪動發射,因此仍然可以做到每秒鐘高達100發的高速射擊,給予戰機駕駛在瞬間以最大火力擊殺對手的能力。根據這個特性,M61主要被用於短程(低於2000呎,約600米)的空對空射擊用途,彌補在這個範圍內因為距離太短、應變時間不足而無法使用空對空飛彈等較複雜裝備的缺憾。雖然,對地面目標的掃射也被列為M61的次要用途,但實際上其作用效果有限,並不是很常被用到的一種功能。
在彈頭選擇上,M61可以採用練習用的空包彈,AP穿甲彈,與HE高爆燒夷彈等不同選擇。
M61家族的機炮在軍隊里服役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是套穩定性無庸置疑的系統。在航空運用上,第一架搭載M61系列機炮的飛機是F-104“星辰斗士”式(Starfighter)戰鬥機,之後包括F-105,F-106後期型,F-111,F-4,B-58等數款戰鬥機與轟炸機全都搭載過M61。現行正在使用M61機炮的機種包括了美國空軍的F-15,F-16,與最新銳的F-22“猛禽式”(Raptor)隱形戰鬥機,而海軍航空隊的使用範圍則包括F-14與F/A-18兩架主要的航空母艦艦載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