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皰疹病毒感染

B皰疹病毒(B virus disease)又稱猴皰疹病毒I型(herpes virus simiae),其感染猴類而得名人被感染BV的猴咬或抓傷後可發生皮膚損害淋巴結炎及流感樣綜合徵甚而並發病毒性腦炎。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目前不十分清楚,有證明表明,BV對人類的致病作用遠比對猴強。病毒感染後潛伏期2天~10年,一旦發病則情況嚴重。人類感染BV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猴的感染性唾液或組織培養物如被感染猴咬傷、抓傷而直接接觸了猴的組織或體液人體破損的皮膚沾染了猴的唾液,或實驗室操作污染等。

病因

BV顆粒直徑約160~180nm,由包膜與核殼體組成內有線狀ds-DNA。其形態學特徵、病毒結構均與HSV相似,病毒抗原之間也有較多的同源性。

發病機制

人類感染BV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猴的感染性唾液或組織培養物。如被感染猴咬傷抓傷而直接接觸了猴的組織或體液,人體破損的皮膚沾染了猴的唾液,或實驗室操作污染等。

臨床表現

BV對人類的致病作用遠比對猴強。病毒感染後潛伏期2天~10年一旦發病則情況嚴重。局部皮膚出現紅斑、硬結,1~3天后形成水皰;全身症狀多樣化,包括發熱、流感樣綜合徵,尤其是頭痛、肌痛疲勞等,還可出現淋巴結炎、淋巴管炎、口咽部水皰狀損害等病情繼續加重則可發生BV感染性腦炎甚至危及生命。

診斷

近期接觸過感染猴,感染部位出現典型皮損,伴全身“流感樣綜合徵”症狀,即考慮本病的可能;若從患者皰液、組織勻漿中分離出BV或從患者血清中檢測出特異性抗體,即可做出診斷。

檢查

從患者皰液、組織勻漿中分離出BV,或從患者血清中檢測出特異性抗體有助於診斷。

治療

儘管體外實驗表明,抗病毒藥物ACV、GCV等對BV感染的療效僅為對HSV-I療效的1/10,但體內實驗證明是有效的故ACV及GCV成為推薦用藥。一旦疑及感染了BV,應口服大劑量ACV1個療程(即ACV800mg,5次/d,持續3周)用作快速預防。對於出現症狀者,應在24h內實施治療;靜滴ACV10~15mg/kg,1次/8h共5~7天,以後可口服800mg,5次/d直到血清試驗陰性或病毒培養陰性。GCV用法按常規進行。局部處理:對被猴咬傷或抓傷的局部創面須徹底清創,可注射精製破傷風抗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亦可肌注人血丙種球蛋白。創面亦可外敷季德勝藥片。

預後

病情加重則可發生BV感染性腦炎,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

主要是針對有可能接觸感染猴或猴的器官組織的人員進行:如BV感染預防常識性教育,指導相關工作人員進行BV感染安全防護措施的專門訓練,如捕猴前採用保護性措施;猴舍工作區內應常規配置急救箱;相關人員應熟悉現場的急救處理;參觀動物園勿戲弄動物,應身處隔離欄外等對相關人員預防性接種BV疫苗和多價免疫球蛋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