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re Inside

樂隊名稱

A Fire Inside

樂隊介紹

故事的開始並沒有什麼傳奇性或者驚人之處,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1991)美國加利福利亞州Ukiah的四個高中小子戴維·哈瓦克(Davey Havok)、亞當·卡森(Adam Carson)、維克(Vick)和馬卡斯·史托夫里斯(Markus Stopholese)在他們家鄉小鎮上為了打發課餘那些無聊的時光而在車庫裡弄出些噪音來的結果,標準也是夠噪夠狠就行。那時候他們的效仿對象就是諸如“黑旗”(Black Flag)、“一群死雷子”(Sick Of It All)等硬核朋克樂隊,而且給自己起了個非常標準的名字:A Fire Inside,然後樂隊就取了三個詞的詞頭來表示隊名,即AFI。A Fire Inside,內部火焰,他們就是把他們最初的“內部火焰”燃燒到了他們的樂隊中去,壓根也沒想過什麼成名成星,或許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恰恰是燎原星火的第一點火星。
哥兒幾個也照樣分了工,主唱是哈瓦克、吉他手是史托夫里斯、貝斯手是維克,鼓手則落在了亞當·卡森身上。然後樂隊的歷程就和大多數朋克樂隊差不多,技術平平但也搞了幾場小演出,在小鎮上也算有點小名氣。不久,維克被吉奧夫·克萊斯格(Geoff Kresge)頂替。本來平時的課餘時間就不少,哥兒幾個死磕了差不多一年時間,也算是練出點技術,歌也有了那么幾首像點樣子的(當然現在聽來是十分不成熟的),就和當時的同鄉樂隊“脆弱變化”(Loose Change)一起發行了一張名為《落後於時代》(Behind the Times)的7寸EP唱片。
青春總是過得飛快,隨著他們高中畢業升入不同的大學,克萊斯格也暫時搬到了新澤西並參加了當地的“77顆空彈”(Blanks 77)樂隊,AFI似乎也和中國的大多數高中生樂隊一樣“壽終正寢”了。然而要真是那樣的話今天還怎么看得到AFI?上大學頭一年的暑假時,樂隊做了一個在他們歷史上的“標誌性演出”:他們也正兒八經地搞了個重組演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引起的反應非常熱烈積極。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於是樂隊成員決定“棄學從藝”,正式退學做專職樂隊。說到這兒,我也正經一把:國情不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