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艦載俯衝轟炸機

99式艦載俯衝轟炸機

99式艦載俯衝轟炸機,是日本帝國海軍著名的轟炸機之一,自始至終參加了太平洋戰爭。

戰機簡介

99式艦載俯衝轟炸機(D3A)(99艦爆)是日本帝國海軍著名的轟炸機之一,自始至終參加了太平洋戰爭。1937-38年間,愛知公司在雙翼的94艦爆和96艦爆的基礎上設計了該機,其設計特點是:下單翼、全金屬結構、起落架有整流罩,要求載彈250公斤,俯衝的最終速度達到240節。1939年(日本舊曆2099年),D3A正式被海軍採納,因而得名99。99艦爆的各種型號共生產了1500架左右。盟國稱其為“Val”。

99艦爆進攻時,從順風方向高度4千米開始俯衝,角度70到90度,在450米左右投彈後改出。

1940年春,99艦爆隨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和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航母)參與侵華戰爭。1941年12月的珍珠港行動中,共129架99艦爆參加了兩個攻擊波的空襲,99艦爆襲擊的目標主要是機場和不能進行魚雷進攻的艦隻。第一波中只有1架飛機沒有返航,第二波由於美軍炮火逐漸猛烈,俯衝轟炸機又採用了用彈幕尋找目標的方法轟炸,所以有14架99艦爆沒有返航。

其後99艦爆、97艦攻在零戰的配合下,在太平洋的天空中統治了6個月的時間,受襲擊的目標有南太平洋拉包爾港、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等。還包括1942年4月,在印度洋擊沉英海軍航母競技神號,5月在珊瑚海擊沉美軍航母列剋星敦號。其中99艦爆以高達80%的命中率、較好的機動性和較高的出勤率而聞名。

但作為自始至終參與戰鬥的飛機都會經歷此消彼長的過程。1942年5月的珊瑚海、6月的中途島以及隨後的一系列的海空戰中,日本海軍失去了大量的優秀飛行員。而後隨美國F4F、F6F等新型戰鬥機的出現,零式戰鬥機已不能為99艦爆提供充足的護航,其速度低、防護能力差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

1943年中,愛知對99艦爆進行了改裝,成為D3A2,其上加裝了功率較大的發動機,載彈量有所提高,但整體性能提高不大。而美軍的防空能力,包括新式高射炮的使用卻飛速增加。到1944年,能夠通過攔截機和高射炮火的99艦爆已為數不多,每次進攻都要損失大量的飛機。缺乏經驗的新飛行員能力也大成問題,幾乎不能夠進行拂曉出擊,命中率也已經降到10%以下。1945年生產的99艦爆多被改裝成神風飛機。

型 號

99艦爆(D3A),愛知設計生產

發 動 機 三菱“金星”43,990馬力(D3A1)

三菱“金星”51,1200馬力(D3A2)

尺 寸 翼展14.4米,全長10.9米

巡航速度 160節(296公里)/小時

最大速度 206節(381公里)/小時(3000m)(D3A1)

231節(428公里)/小時(5600m)(D3A2)

續航時間 5小時(D3A1)

空 重 2.4噸(D3A1)

武 器 7.7mm機槍3門,

250公斤炸彈3顆

機組人員 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