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坦克世界

遊戲特色

百種坦克真實還原

《3D坦克世界》根據歷史數據真實還原超百種二戰坦克,遊戲初期將會有三大國家(蘇、德、美)三大類(輕、中、重型)坦克供玩家使用,此外研發團隊還在緊張籌備中、英、歐聯、印等多國坦克研發樹。同時蘇聯庫爾斯克戰役、北非沙漠阿拉曼戰役等經典戰役的戰場也被真實還原,做好準備隨著《3D坦克世界》重返那些硝煙瀰漫的二戰戰場!

U3D真實物理引擎研製

《3D坦克世界》使用Unity3D真實物理引擎打造,坦克均為全3D建模,金屬裝甲,履帶紋路,炮塔托架等細節清晰可見。同時依託即時動態光影系統實現了開炮火焰,金屬反光,白晝變化等真實環境光效。而即時物理演算系統則完美還原了履帶斷裂,裝甲擊穿,炮彈彈飛等真實物理效果,玩家還可以駕駛坦克時還可以撞毀村莊,碾壓樹木,在戰場上肆意馳騁。

獨創指揮官養成玩法

威特曼、奧利克、隆美爾、古德里安,以及眾多充滿傳奇色彩的2戰名將都將盡數登錄《3D坦克世界》,這一次,他們不只是代表榮譽的勳章,而是聽候玩家調遣,與玩家共同成長的忠實夥伴,而將領們的能力也將對戰爭的導向產生一定影響。《3D坦克世界》,圓你一個名將夢!

16人大規模集群作戰

《3D坦克世界》中設定了奪旗,混戰,軍團戰,團隊死斗等多種競技模式,同時人數搭配上也有1V1,3V3,,5V5,8V8等多元化選擇,相較端游,競技模式更加多樣化,滿足所有玩家對戰需求。

分房3秒搭配+100%公平

《3D坦克世界》採用了一套獨立數學演算系統,使得分房平均時間控制在3秒左右,伴隨著更快捷的分房時間,敵我雙方坦克級別的搭配也做到了即使同時開啟20萬場戰爭,絕對公平的對戰場次也將保證在96%以上,遠超端游分房機制。

遊戲評測

新手引導完善,玩家易上手
對於任何一款遊戲來說,完善的新手引導是親和玩家的第一關。《3D坦克世界》在新手引導上做得非常完備,可以使玩家快速地進入遊戲的節奏。
完整的坦克養成系統,軍事迷玩家最愛
遊戲中包含了塗裝、乘員、科技等特色系統,玩家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發展自己的坦克,以便在戰場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真實的作戰場地,戰鬥感十足
遊戲中的戰鬥場地非常逼真,玩家在進行對戰時的現場感良好,打擊和道具效果實現得也不錯。
總的來說,《3D坦克世界》這款遊戲的製作比較精美,在坦克細節上的設定也充分還原了二戰歷史,戰鬥打擊感也是這款遊戲的一大亮點。

收錄國家及戰車型號

美國

標誌:帶圈的白色五角星/帶箭頭的白色五角星
標誌色:橄欖
美國車身裝甲普遍較薄弱,但是炮塔正面異常堅固,擁有所有坦克中最好的俯角,單位時間內DPS和DPM很高,機動性優秀,適合於突擊與速攻。

坦克名稱

坦克等級


T2LT 輕/美

1

採用“維克斯”懸掛的M2輕型坦克的試驗樣車。儘管在1934年該車通過的定型試驗,但隨後暴露的穩定性問題使它不得不重新進行試驗。主要原因就是“維克斯”懸掛無法提供足夠的承載力,最終,T2輕型坦克沒有投入生產。

M2LT 輕/美

2

1935年,美國根據維克斯6噸坦克研製了M2輕型坦克,它的主要武器是一挺安裝在單人炮塔里的12.7毫米機槍。這種原型車僅僅製造了10輛。之後,根據軍方要求,M2安裝了兩個獨立的小機槍塔,機槍口徑也換成7.62毫米。

T2 輕/美

3

1930年詹姆斯坎寧安父子公司在紐約製造出第一輛T2坦克,這種坦克有四名乘員,能達到25英里的最高時速。車體右側安裝有一挺12.7毫米機槍,炮塔上安裝有37毫米炮。時值經濟大蕭條,T2坦克僅停留在樣車階段。

MTLS 輕/美

4

1940年荷屬東印度群島向美國瑪蒙·赫林頓公司訂購了200輛MTLS-1GI4中型坦克,以抵禦日本即將到來的入侵。然而在這批坦克交付之前,日本就已經占領了東印度群島。MTLS-1GI4安裝的兩門37毫米全自動機關炮是其最大特色。

M22蟬式 輕/美

5

美軍於1941年2月便決定研製空降坦克(所謂空降坦克,就是用運輸機或滑翔機將坦克運抵敵後方,發動攻擊)。因為沒有適當的運輸機而一度中止。英國人得知此事後,積極促進,終於使得美國軍方回心轉意繼續研製工作。美國的馬蒙-惠靈頓公司於1941年5月製成了第一輛樣車,稱為T9輕型空降坦克。後定名為M22“蟬”式空降坦克。到1944年2月停產時,共生產了830輛。

M3李 中/美

2

美國的M3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的著名坦克。M3中型坦克系列的總生產量達6258輛,而且它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M3中型坦克全名為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M4謝爾曼 中/美

3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又譯雪曼或薛曼(Sherman),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賽·謝爾曼。雖然在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炮塔、炮、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坦克。

M7 中/美

4

美制M3輕型坦克擁有良好的操縱性和機械可靠性,是一種防護力、火力、機動性平衡,綜合性能較好的輕型坦克。不過在北非與德軍和太平洋與日軍的作戰都表明它的性能已經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了,美軍於是加緊開發它的後繼車型。

M4A3E8謝爾曼 中/美

5

M4A3E8作為終極版的謝爾曼坦克,可以說是其當時傑出之作,它在火力、裝甲、機動性的平衡提升,完全可以與俄國的T-34/85及德國的豹式比擬。在1950至1953年的韓戰中,謝爾曼坦克仍是美軍普遍使用的坦克。

T14 重/美

4

1942年3月30日,美國軍械局、阿伯丁試驗場和英國坦克採購團的代表共同開會討論設計一款重甲型突擊坦克。英國人對該類型坦克表現出迫切的需求,而美國裝甲部隊則毫無興趣。會議達成協定由英國和美國分別以MK VIII巡洋坦克和M4中型坦克為基礎設計新式突擊坦克,並在完成後互相取長補短。1942年5月,美國軍械委員會公布了新式突擊坦克的詳細設計細節,並命名為T14型。

T1 重/美

5

二戰爆發後德國坦克部隊一時所向披靡。美軍開始考慮研製新一代的重型坦克,1939年9月開始了新一代重型坦克的初步研究。次年5月20日美陸軍高層責成相關單位立即研製一種總重量在50~80噸的重型坦克。

德國

標誌:鐵十字/馬爾他十字
標誌色:深灰
德國坦克車身高大,噸位最高,優勢的血量,精準的火炮,強力輸出的發動機,原地轉向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高噸位帶來了機動的遲緩(轉場速度慢),前置的變速箱(正面被擊穿易著火),帶來了一定的缺陷。

坦克名稱

坦克等級


2號 輕/德

1

pzll(二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坦克,這型坦克是用來填補其他設計中坦克的空隙,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與法國戰役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絕大多數二號坦克已經離開第一線單位,生產線到1943年終止,然而車體繼續被改良回其他種類裝甲車輛。

35T 輕/德

2

Panzer35(t)坦克是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輕型坦克,在二戰中被納粹德國採用,德軍稱為Panzerkampfwagen 35(t)(Pz.Kpfw. 35(t))或Panzer 35(t)。

38T 輕/德

3

PZ.38(t)是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廠製造的LTvz-38輕坦克,德軍編號Sd.Kfz140 PZ.38(t),由著名的斯科達(Skoda)兵工廠所製造,於1938年末起服役於捷軍,1939年3月德國併吞捷克之後,鑒於此車設計優良,遂以PZ.38(t)的名號繼續使用,一直到大戰後期都還能看到此車的變種繼續為德國在各地奮戰。

3號A型 輕/德

4

德國早期的試驗坦克,已經脫離了II號輕型坦克的外表,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這款坦克依舊無法滿足重新武裝起來的德軍的胃口,所以它很快就讓位給後來的III號坦克,但它的車體外形卻一直得到延續和發展。

38NA 輕/德

5

作為38(t)輕型坦克的替代者,PzKpfw 38 nA擁有更快的轉向速度與更遠的視野,可以在戰場上擔任一名出色的偵察兵。當然,PzKpfw 38 nA作為4級輕型坦克,其火力與防禦力也遠遠超過了之前的坦克,將與著名的VK1602“豹”式同台比拼。

3號 中/德

2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命令研製一種15噸的新型坦克。研製人員將一種新型的裝甲車裝備了37mm或50mm火炮和兩門MG34機槍後改裝為坦克。海因茲.古德里安為新組建的裝甲師裝備了大量的該型坦克,為以後的德軍坦克打下了基礎,在坦克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號坦克是戰爭初期德軍閃電戰中的主力突擊坦克,伴隨著德軍征服了法國。但隨著T-34坦克的誕生也宣布了三號坦克的退役。

4號 中/德

3

四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用途廣泛的中型坦克。它原本被設計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與三號坦克一同作戰。在德國發動戰爭以後,它就被裝上機槍及強化了裝甲。當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已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它因擁有較大的改良空間而被修改成正規的主戰坦克使用。由1939年起至二戰結束,德國已經生產了逾9,000輛四號坦克,由於擁有二戰德國各型坦克中最大的生產量且役期橫跨歐戰全期,被譽為“德軍裝甲部隊的軍馬”。

T-25 中/德

4

T-25中型坦克是捷克“斯柯達”兵工廠根據1942年3月制訂的斯海爾裝甲(陸軍)計畫研製的。從外形可以看出T-25綜合了當時多種先進坦克的優點——T-34的傾斜裝甲和炮塔布置,III號坦克的人員配備,但T-25也只是停留在研製階段。

VK3001H 中/德

5

1938年9月德軍陸軍兵器局下令製造30噸級的坦克,以作為3號坦克和4號坦克的後續型,亨舍爾公司接手了這個任務,作為他們的新型中型坦克進行發展,這個也就是VK3001(H)坦克的開始。VK代表實驗車,30代表30噸,實際上它的底盤就已經快達到了30噸。作為新設計的坦克VK3001的防護並沒有比4號坦克好多少,炮塔和車身裝甲都為正面50毫米側面和背後30毫米,只是能夠搭載威力更大的火炮而已。

B2-740

3

Char B1 bis坦克防護良好,其前裝甲可以抵禦德軍37毫米PaK 35/36反坦克炮的打擊,如果想要給它們致命一擊,德軍Pz.Kpfw.III F型坦克必須在500米距離內命中其薄弱部位。但法軍的陳舊作戰思想一直把坦克作為步兵支援武器……

VK3601H 重/德

4

1938年9月德軍要求生產新的坦克去填補德軍沒有優秀重型坦克的空白,當然防護要更加強大,為了減少沉重的坦克對地面壓強過大,德軍開始了獨特的解決辦法,即大直徑的交叉負重輪和寬履帶的懸掛結構,這也為今後的德軍重型坦克開創了先河。但是隨著T34坦克的出現,高速度大傾斜裝甲的配置,讓這VK3001(H)和VK3601(H)這2款坦克顯得跑得快的不如對方防護好,而防護好的不如別人機動性好,所以處在非常尷尬的地位。而德軍在41年下半年開始要求亨舍爾公司另起爐灶發展VK4501型坦克,也就是真正的虎式坦克,所以VK3001和VK3601的發展也就被停滯了。

虎式 重/德

5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製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為止。同時,這也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

蘇聯

標誌:紅五角星/扛著紅旗的紅五角星
標誌色:暗綠
蘇聯坦克擁有很好的機動性,相比之下生命值稍顯脆弱。同等級坦克的主炮單發威力驚人,前期優勢相對德美明顯,精確度較低、瞄準時間較長,其傾斜裝甲和低矮的車身保證了它們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但是高隱蔽帶來的代價是視野窄、俯角差。

坦克名稱

坦克等級


T-26 輕/蘇

1

T-26是最早大量裝備蘇聯軍隊的坦克。蘇聯在自身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引進少量英國“維克斯”坦克為藍本加以改進制造,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裝備蘇聯紅軍。T-26輕型坦克和BT-7快速坦克都是蘇聯紅軍坦克部隊早期的主力裝備。

T-46 輕/蘇

2

T-46輕型坦克為蘇聯早期輕型坦克,由T-26輕型坦克演變而來。1935年蘇聯開始在T-26的基礎上研發性能比T-26更強的新型輕型坦克。但計畫最終被放棄,並只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原型,這就是T-46。由於T-46設計上比T-26更為複雜,材料更為昂貴這些都有可能是研發被終止的原因。T-46在芬蘭投入實戰,但損失慘重,實戰效果並不佳。

BTSV 輕/蘇

3

這種酷似T-34的試驗坦克在1936年就已經問世。該坦克作為哈爾科夫機車廠的兩種驗證車(另一種是BT-IS),首次套用了全方向的傾斜裝甲,外型上已經可以看到T-34的影子。BT-SV最初是作為BT系列的改進型,BT快速坦克以高速機動性能而著稱,但裝甲十分薄弱。BT-SV將其前裝甲從13毫米提高到25毫米,並採用大傾角設計,因此車體和炮塔均為全新設計。該坦克在1936年是世界上設計理念最先進的坦克,火力、裝甲和機動性都位居前茅。

BT-2 輕/蘇

4

BT-2快速坦克,於1931年在BT-1的基礎上研製成功。 BT-2坦克在火力上得到加強,主要武器換裝為1門1932年式37毫米火炮,其他的可靠性上也有一定的提高。1932-1933年,設計工作的重點轉向裝甲防護方面,準備用焊接裝甲板製造車體和炮塔,淘汰了鉚接工藝。

BT-7 輕/蘇

5

BT-7快速坦克是30年代蘇聯著名的坦克。1935年首次登場,主要換裝仿製德國BMW發動機的M-17T汽油機,車體也重新進行設計。BT-7系列也有多種型號,該坦克保持了BT系列卓越的高速性能,輪式方式和履帶方式公路行駛均超過72km/h,遠遠超過同時代其他坦克。BT-7採用的45毫米炮,在30年代是威力較大的火炮,500米距離可擊穿31毫米裝甲。但BT系列的裝甲普遍薄弱,BT-7 1937年型的前裝甲只有13毫米,難以抵抗普通反坦克槍的打擊。

T-28 中/蘇

2

T-28中型坦克是前蘇聯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從1933年起正式裝備於蘇聯紅軍,一直服役到1941年。1932年,普梯洛夫兵工廠製造出一輛中型坦克樣車。該樣車與英國“維克斯”MKⅢA6E1中型坦克相似。經試驗後,軍方要求增加其裝甲厚度,並將火炮口徑增大到76.2mm。樣車經改進後,軍方同意成批生產,並將它稱為T-28中型坦克。

A-32 中/蘇

3

1938年5月4日,在蘇聯最高國防會議上,科什金將A-32(又稱T-32)坦克的設計提交了上去,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別洛托夫少校深受BT系列坦克表現不佳的苦楚,對A-32大加讚賞,而史達林也對他的發言表示贊同。科什金隨即表示A-32坦克將是革命性的坦克,集BT系列坦克的高速、T-28的火力和T-26的小巧於一身,通用坦克的出現完全可以節約部隊的成本。

T-34 中/蘇

4

T-34坦克是蘇聯於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產的中型坦克,在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種坦克一共生產了約8萬多輛,而且其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

T-34-85 中/蘇

5

T-34-85是蘇聯為了對抗德國的黑豹坦克而專門研製的,它火力強大,機動性能良好,耐用性是德軍坦克所達不到的。T-34-85是蘇聯人最值得驕傲的中型坦克,達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

KV 重/蘇

3

蘇德戰爭初期,KV重型坦克在戰場上的出現,使德國坦克相形見絀。德軍裝甲兵只要遭遇KV坦克便會被阻擋,接著就是一場惡戰。KV坦克在阻止德軍快速進攻中發揮了一定作用。KV重型坦克的研製繼承了T-35、SMK、T-100等重型坦克的有益成果,也為後來IS系列重型坦克的研製奠定了基礎。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KV重型坦克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KV-1 重/蘇

4

即“K·伏羅希洛夫”坦克,由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的女婿——設計師科京領導研製。以1937年製造的SMK雙炮塔樣車為基礎在1939年製造出KV雙炮塔重型坦克,原本使用彈簧懸掛但後來改為扭桿懸掛,在1939年入侵芬蘭時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

KV-220 重/蘇

5

KV-220就是KV-3的試驗車,是KV系列計畫中的一部分,只生產了兩輛樣車,官方檔案代號KV-220。因為裝甲加厚等因素令車體超重,原來KV系列坦克的發動機已經無法勝任,為裝入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因此把車體拉長加了一對負重輪。所以說,這個只是個過度稱號,而且最後也沒有定型生產。

戰車操作守則

偵察尖兵——輕型坦克

車輛特點
輕坦就像19世紀的騎兵,隊伍的眼睛,你的職責是利用技能快速前進,避開敵人的火力, 為你的隊伍偵查出敵人的部署。
作戰定位
  • 機動突擊和偵察
  • 為火炮和坦克殲擊車提供視野
  • 標記和擾亂對方陣型
  • 用自己的犧牲換取對方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的毀滅

  • 操作守則
    輕坦的優勢在於速度,利用地形穿梭,並讓你的敵人無法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 永遠不要停下,使用高爆彈(HE)邊跑邊射,你的只要活下去並且不停的偵查,同時盡力阻止對方 的輕坦來偵查。
    但,你不是炮灰,除非你的死會讓隊伍更接近於勝利,否則不要去做英雄主義的獻身。

    戰場遊騎兵——中型坦克

    車輛特點
    中坦機動好,射速快,持續輸出高,往往左右著SPG和TD的輸出能力。有人說1箇中坦是只犬,1群中坦是群狼,中坦最能充分發揮狼群戰術。
    戰場定位
  • 卡點開眼
  • 側翼突擊

  • 操作準則
    你是隊伍中的有生力量,你集合了機動與火力;你的任務是進攻,但並不意味你是前鋒,那是重型坦克的職責;你應該利用你的機動和火力去阻擊敵人的側翼。
    記住,冷靜再冷靜,不要攻擊超過你能力範圍的目標,當你察覺無法有效貫穿敵人重坦時,就不要在它身上浪費彈藥;當我軍重坦與敵人對峙時,阻止敵人的中型坦克切入;當你察覺可以切入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時不要猶豫,但是也要小心敵人的陷阱,因為敵人的中坦同樣知道保護自己的陣地。

    裝甲MT——重型坦克

    車輛特點
    戰鬥的中堅。單發火力強,移動速度慢,裝甲厚度大使其成為遊戲中的中堅部隊。如何保護好己方的重型坦克,消滅對方的重型坦克往往決定了一場戰鬥的勝敗。
    戰場定位
    MT
    操作守則
    你的職責是保護通往敵人基地的路徑而不是隱藏。 作為裝甲MT,你應該起到指揮的作用,你是攻擊的主力,你的力量和實力是成功的關鍵,用你能想到的一切戰術,壓制敵方重坦,每一輛重型坦克都應該有1-2輛中型坦克來支持,這樣會更容易得粉碎敵人防線 。
    如果進攻受阻,你應該適時撤退;有時假撤退也是一種戰術,敵人可能會落入圈套。

    未來開放——殲擊車

    人稱TD的坦殲是火力強、持續輸出高的代表。主要負責利用突擊的坦克帶來的視野狙擊對方火炮,以及隱蔽狙殺對方突擊的坦克,達到保護己方火炮的目的,戰場上的狙擊手就是坦克殲擊車的角色。

    未來開放——自行火炮

    極遠的射程、強悍的火力、超薄的裝甲,極低的射速。作為一門優秀的自行火炮在戰鬥中必須迅速利用己方突擊部隊帶來的視野,精準消滅被標記的對方核心力量。能否準確利用己方部隊用自己的犧牲帶來的視野以及觀察對方彈道進行對方所在位置預測是衡量一門自行火炮水平的關鍵,守,則龜縮己方基地隱蔽處;攻,則配合突擊部隊往前推進。

    戰車手術語

    班長:在本佇列表位於第一的坦克
    班副:在本隊位於班長後面的坦克
    政委:在本隊位於班副後面的坦克
    白板:剛買出來的車沒經驗去升級車輛配件而直接開進戰場的坦克
    狼群:有配合有意識的中坦集群衝鋒(殺傷力巨大)
    狗群:沒有任何配合的中坦集群衝鋒(遇敵就停下蹲坑對射賣隊友)
    獅群:重坦集群衝鋒
    LT:Light Tank 輕型坦克
    MT:Medium Tank 中型坦克
    HT:Heavy Tank 重型坦克
    TD:Tank Destorer 坦克殲擊車
    SPG:Self-propelled Gun 自行火炮
    點燈:因為遊戲機制設定為在沒有發現敵方坦克之前,就算敵方坦克在我方視野內你也看不到他,只有在敵方坦克被發現後,你才能看到視野內的坦克,所以將“發現敵方的坦克”這一行為叫做點燈。
    肉偵:為了強行點亮敵軍完全放棄退路地沖向敵方可能蹲點的位置,由於通常會因孤軍深入而被集火陣亡回車庫,因此叫肉偵。
    斷腿:打斷敵方履帶叫斷腿。在無法力敵的時候擊斷敵方履帶能給自己爭取逃生的時間,在敵方坦克暴露在我方視野內時擊斷敵方坦克履帶給我方高輸出單位攻擊能增加你的勝利機會。
    褲襠:由於履帶就像人的兩條腿,所以車體正面靠下部分,履帶中間部分叫褲襠。也叫做“首下”。
    賣頭:一些型號的車輛因為炮塔正面裝甲厚且沒有或只有較小的觀察孔等弱點,找到能遮擋車體的掩體後只露出炮塔攻擊敵人而不躲避攻擊,對方就算擊中也會跳彈無法擊穿,因為炮塔就是坦克的“頭”所以叫“賣頭”。
    反火炮:因為火炮在鷹眼模式下可以看到坦克(不論敵我)開火後炮彈帶出的“白線”,而火炮由於口徑大的原因“白線”特別粗大,所以用火炮時刻注意對方火炮位的話可以根據炮線的斷點位置進行盲打,如果對方的火炮打完不換位的話就悲劇了,因為這樣的攻擊方式不需要點燈或者戰線的極限推進而且只有火炮能做,所以叫反火炮。
    一波流:全部或絕大部分坦克只走某一條進攻路線且一路衝鋒不計代價的進攻,完全放棄其他進攻點和防禦點以及火炮(有時會有奇效,但是一般來說容易失敗)。
    刺刀:這是火炮的獨有術語。由於火炮的炮管都很長,而且被敵方坦克近身後基本只有打出一發炮彈的機會,像這樣能否用這一發炮彈幹掉對手存活下來就像是拼刺刀一樣沒有重來的機會,所以通常火炮被近身後都會“上刺刀"。
    黑槍:正常情況下這是指某些隱蔽型TD利用地形優勢讓自己始終保持火力輸出且為熄燈狀態,但是由於很多其他車輛(主要是HT、MT)玩家不願意在戰鬥結束後支付昂貴的修理費用,便用TD的玩法來玩不是TD的車(當然有些車不是TD也適合TD的打法),雖然這樣你的收益會很高,但是你的隊友卻會打得很艱難甚至會輸掉戰鬥。
    蹲坑:由於一些坦克經常排中後位置,所以他們不敢出去硬碰,只好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蹲起來,通過隊友點燈進行輸出,但由於排名中後,所以輸出也並不是很高。

    戰績統計規則

    軍銜:軍銜等級與坦克研發等級同步,軍銜越高說明擁有的坦克等級越高,是直觀評價玩家坦克研發
    進度的標準。
    戰鬥場次:反映玩家參加戰鬥總場次。
    勝利場次:玩家取得勝利的場次。
    失敗場次:玩家失敗的場次。
    殲敵:玩家累計擊殺對方坦克數量。
    損毀:玩家被擊殺次數。
    勝率:反映玩家技術的最直觀數據,50%以下說明玩家水平較低,50-55%是玩家的平均水平,55%-60%
    說明玩家水平處於中上,60%以上說明玩家水平很高
    研發經驗:研發經驗是反映了玩家科技研發的水平,研發水平越高的玩家對於坦克的強化越明顯。只有坦
    克和科技同時發展的玩家才能在戰場上更好的生存
    單次戰鬥最大傷害:反映了玩家在單場戰鬥中的最高傷害輸出,超過平均值的過高單場傷害可能代表這名玩家存在屠幼行為,而較低的數值則可說明這名玩家使用低級坦克的次數較多。
    獲得MVP次數:是判斷玩家在戰鬥中對於團隊貢獻的重要數值。MVP次數越高說明該名玩家在多場戰鬥中都是戰鬥的核心輸出人員。
    命中:反應玩家攻擊成功率的指標,使用自動瞄準可以有效增加這項數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