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知道就晚了

25歲知道就晚了是一本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納撒尼爾·C.小福勒。

基本信息

簡介

——寫給全球年輕人的90條幸福定律

封面25歲知道就晚了

已風靡兩個世紀的歐美青年必讀書,首次引進中國

編輯推薦

百年經典勵志,百萬暢銷不衰

和比爾•蓋茨、巴菲特、歐巴馬一樣,

從25歲起,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歐美國家年輕一族人手一冊的社會版《聖經》+《羊皮卷》

25歲知道就晚了

——寫給全球年輕人的90條幸福定律

當幸福來敲門時,你還在走彎路嗎?

經得起考驗的90條幸福定律,

全球的年輕人屢試不爽,

他們都找到了想要的幸福,

你還在等什麼?

作者簡介

納撒尼爾•C.小福勒(Nathaniel C. Fowler Jr.),美國教育家、作家、實驗心理學廣告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家日報的編輯和出版商,是那時全球最年輕的日報企業擁有者,在商介取得非凡成就之後,他把晚年獻給了教育事業,先後撰寫了25本書籍,他的書幾經重印,發行量超過千萬冊。他的作品相繼被翻譯成35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

內容簡介

《二十五歲知道就晚了》是一本風靡美國兩個世紀的成功勵志書,2010年首度引進中國。該書里,美國著名報人、教育學家小福勒為年輕人提供了九十條幸福定律,以故事為載體、以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告訴讀者幸福是什麼,怎么創造幸福,更重要的是,它告訴讀者“幸福其實很簡單,”通過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幸福。

如果你已經過了25歲,正式開始奔三,卻還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還為不知幸福在哪裡而抱怨,那你就OUT了。如果你學歷不高,人事著一份卑微的工作,拿著剛剛能夠維持溫飽的薪水,那么,你該如何去尋找幸福?

這90條幸福定律,樸實到極致,卻在萬千年輕人中屢試不爽。所謂大道至簡,簡簡單單的一個道理,卻可以徹底改變一代代年輕人的命運。年輕人,不要以為你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知道是一回事,使其為己所用是另一回事。幸福定律,就是要手把手教你如何把那些“至簡”的道理套用在你的生活里,為你的生命架起一道幸福的彩虹。

美國著名教育家小福勒一生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里程碑式作品。

書摘

Chapter 1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1)

如果你學歷不高,從事著一份卑微的工作,拿著僅僅可以維持溫飽的薪水,那么,你還敢奢望幸福嗎?我的朋友具備了所有“自憐”?資本,而他卻仍在幸福的道路上一點一滴地執著著,直到有一天,上帝終於把他帶進了幸福的大門……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定律1: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去努力

我們無法實現所有的理想,卻可以把現實理想化。

沒有翱翔之志,怎么能環遊天宇?成功總是與理想緊緊相伴的。

成功之路迂迴曲折,攀上巔峰的人鳳毛麟角。不思進取之人只能滯于山腳,仰望險峰之威嚴。

胸無大志之人難免遭人鄙視,他無法成為一個好市民、好父親、好丈夫,更不用說對世界作出什麼貢獻。他空占著這世界的空間,他的心是冰冷的,血液里沒有?毫的熱情。對於他,只有生存,而沒有生活可言。

能真正擷取理想之光的人不多,但只要心中懷著貴賤毀譽都無差別的信念,所有的人都可以將現實理想化,都可以讓生活從沉寂平庸中升華,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過起屬於自己的人生。

雄心壯志是由成百上千的“小理想”組成的,正是這一個個不斷被實現的小理想,最終融合成更為高遠的人生。

無論你的地位多么卑微,無論你的境遇如何落魄,我都不會因此鄙視你。當你開始嘗試攀爬第一層階梯時,可能暫時感到無力,然而,當你到達時,你就可以把下一個階梯作為目標,接著第三個台?,然後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我有一位很年輕的朋友,他的理想就是作一名出色的員工。雖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檔案,但從一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快,他就成了辦公室里有史以來最好的檔案整理者。當他出色地完成一個任務時,公司又把更加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他一如既往地完成工作,然後,等待著他的就是一個更高的職位,而他也盡心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心中有兩個理想:當前的理想與未來的理想。他專注於當前的職責並腳踏實地地完成它的同時,對未來滿懷憧憬。他始終銘記一點:若不完成今日的職責,明日的理想便沒有基石,一?美好的事物都只是空中樓閣而已。而他的具體理想也是隨時勢而變,但在前腳未穩之前,絕不莽撞衝動邁出後腳。他能因襲別人成功的經驗,避免失敗的歧路,而不像許多毫無理想,罔顧現實與未來的人那樣失敗得一塌糊塗。

朋友,於心間鑄個理想,時時感受其心跳吧。因為,一個沒有理想的現實與一個超脫於現實的虛無縹緲的理想,都是一樣難以觸摸的。

Chapter 1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2)

定律2:不同的今天兌換不一樣的明天

人生有三季:昨日、今日和明日。

今日之果為昨日之因,明日又是今日的繼續。

要問三者之中哪個最重要,確實沒有答案,因為三者之中任何一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昨日的職責完成了,今日的工作就會簡單很多;今日勤勉工作,明天的大門便為你敞開。

每一天都有其重要性——昨日、今日和明日——疏漏任何一方,都將實質性地影響當前的生活與其餘兩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已永逝於忘川。若這是堆滿錯誤的一天,就必須在今明兩天去慢慢修復。

若只活在今日,那與動物何異?

今日之重要性不僅囿於今日,也繫著明日。

今日在你手中,明日只是可能。

今日的你,若不憂思?日,明日將變得難以掌控。

成偉業者對此都是一視同仁的。他們做好今日之工作,而是因其會影響明日之進程。

可能的話,你盡可深埋於昨日之愧疚之中,為自己的失足而捶胸頓足。但當懊悔之時,今日也已溜走了。若你有不堪的昨日,可在今明兩天彌補。明天遠比今日更讓人希冀——因其綿延至無限的未來。而今日之光陰則在日暮西沉之時,便會悄悄謝幕。

你的所作所為,事無大小,都將深深烙印於生活的車轍里。若不能與明日之車點相吻合,就可能與通往成功的大道失之交臂。

今日事,今日畢。不要在今明兩日之間留下難以?越的鴻溝。否則,就要用額外的時間搭建互往之路。

成熟之人或有所成就者,為人尊敬的同時,也同樣是心憂今明之人,把以往成就連結起來,待時機成熟,一躍而起。

失敗者慣於自我滿足,覺得任務完成就可一勞永逸,然後輕輕用筆在記事本上劃掉。然後,他就另開爐灶,任未竟之事隨風逝去。

連貫性實為成功之首要因素。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哪件事是可以獨成系統,任何事情的價值都源於其相互的連結之上。這種連結應該融合著經驗與行為,融合著逝去的往昔、飛馳的今日和莫測的明日。

定律3:盲目冒險與不思進取一樣危險

波瀾不驚的池水,死氣沉沉,不宜飲用。它面臨著兩種命運:要么被風乾,要么成為茫茫大地的一個污點

一味安於現狀之人,從未想過力爭上遊,這與那波瀾不驚的池水有什麼區別?但值得深思的是,急功近利與安於現狀一樣,都是極為危險的:滾滾而來的洪流,儘管勢不可擋,但其本身並沒有實用的價值。

無論你目前所處的位置多么優越,你還是有理由不斷努力、上進。但若你的爭上之心過於迫切,越過了正常的謹慎而變成橫衝直撞,你很有可能粉身碎骨,這無疑比你乖乖待在原來的位置慘多了。

對自己命運的不滿,不能上升至讓自己覺得可悲的狀態。對現狀的不滿應該向前不斷努力,利用自己的知識,獲得更好的位置。

在自己還不能確定前途之時,不要輕舉妄動,更不要冒過大的風險。

若你需養家餬口,你就不能因為自己投機取巧的行為,而讓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

把自己的雙腳牢牢固定在今日的磐石之上,然後伸出雙手,攀登未知的境域。當你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果斷抓住時機。同時,對機會本身也不要全拋一片心,因為有一半所謂的機遇,實際是蒙著面具的虛影。

世界上一半的失敗源於停滯、不思進取,在機會送上門時,他們腰都不想伸一下;另一半的失敗則是源於那些永不滿足、野心過於膨脹,他們一看到一條細繩拋過來時,不由分說,立馬抓住,卻不去想一下細繩的另一端是否牢固。

許多人放棄眼前的職位,因為在他們心中還有更高的追求。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一味維持現狀,情況會多么糟糕。但他們若對未來沒有詳細的規劃,沒有分析是否存在真正的機會,而只是一往無前,離開原先穩固的基礎,最終只能困於流沙,垂死掙扎。

靜待時機的這個過程可能持續一周、一年或是幾年之久。在自己覺得有足夠成熟的成功機會之前,切莫輕舉妄動。

一隻船上若只有破爛的索具,其危險程?並不亞於一隻沒有錨的船隻。

Chapter 1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3)

定律4:握緊命運的魔法杖

他來自農村。在他大約十六歲時,雖然像他父親農場上長的青草一樣稚嫩,但他的腦海里卻好像有某種東西在成長,並且隱約中,他能感覺到這是一種價值。這大概就是一種成功的氣質吧。一次,他去申請某個職位,商人開始問這個眉目清秀的年輕人一些問題。他首先問道:“你的期望薪酬(compensation)是多少啊?”

但“compensation”一詞之前從未進入過這位小伙子的腦海里。他急中生智,冷靜地說:“先生,如果您不介意,我想考慮一個小時左右。我下午可以再來嗎?”

商人當然表示同意。這個少年馬上去圖書館查閱字典,發現“compensation”一詞的意思是“工資”或是“薪水”。他信心滿懷地來到商人面前,語氣鎮定地說:“在詳細考慮了薪酬這一問題(他重複了薪酬一詞)後,我願意把這個問題留予您來決定。”

“那好,”商人說道,“我將給你周薪七美元。”

第二天早上,這個少年就上班了。十年後,他成為這家公司的財務主管,每年掌管著三百萬的資金。正是當初面試時的那種主動性,在日後的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每在一個崗位上,都當這是天底下唯一的工作。他不斷鑽研、分析、總結,不斷嘗試條理、系統與高效地完成。

很自然地,僱主注意到,他不是機械式地工作,也不局限於自己固定的工作量,他還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傳授給其他同事。

這是朋友告訴我的一個真實故事,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工作本身,也非周圍的環境——雖然運氣、機遇抑或外來的幫助對於我們是很重要的,但是,沒人能夠僅僅因這些而成功。成功取決於我們自己。

一般情況下,越好的環境,對我們的發展也會越有幫助。但若我們自己不奮發圖強,不勇於面對現實,而是坐等環境來適應我們,那么再好的環境,再多的機遇,再多的幫助,亦是於是無補的。

我親愛的讀者,一切的一切都是取決於你,而不是環境,不是運氣,不是機遇。身處康莊大道,天空萬里無雲,若你做到最好,你當然會取得成功。但若你不盡全力,即使你有百般的機遇與運氣,亦難以成功。在這個世界上,能掌控你命運的人,也只有你了。

······

媒體評論

福勒先生的“生命啟程”系列文章在各大主要報紙發表之後,反響空前。在麥克盧爾報紙集團的贊助下,我們以書的形式將這些文章結集出版。 這本《成功啟程》於去年一出版,即受到大眾與出版界的高度評價,評論界對此也讚譽頗高。 本書讀者甚廣,商界、專業人士與教育界人士對此也予以高度的評價,許多僱主還買給其員工去閱讀! 福勒先生的這些短篇文章被譽為有史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文章之一。 為了滿足讀者持續的閱讀需求,我們從原先的250篇文章中,精心挑選其中一部分編成第二本書,兩本書都是自成系統,絕無重複之嫌。可以說,已經擁有了第一本書的讀者,會很自然地想買這本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