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高考

2016年全國高考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台除外)大學最重要的入學考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考試院命題,每年6月7日、6月8日為考試日,部分省區高考時間為3天。2015年11月,四川省招考委、四川省教育廳正式下發了2016年四川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國卷有關問題的通知,2016年高考:語文、文綜採用全國卷;數學理綜英語仍用四川卷;2017年起四川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國卷。

基本信息

考試介紹

2016全國高考2016全國高考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於1952年實行,於1965年廢除,於1977年恢復。是對中國學生高中三年學業水平的一次總結,是一種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選拔形式。以此次成績為依據,國家按照學習能力的差異將學生分進與其自身學習能力相當的學府。一些學習意志強的優秀學生有機會進入優秀高等學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是考生選擇大學和進入大學的資格標準之一,也是國家教育考試之一。
高考並非中國公民獲取文憑學歷的惟一途徑,還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考、遠程學歷教育等途徑,所取得學歷是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學歷。高考由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教育部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考試院命題,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試,高考試卷分為全國卷和各省份自主命題試卷等。

歷史沿革

高考是高等學校選拔新生的制度,中國有1300多年科舉考試的歷史,這一制度曾顯示出選拔人才的優越性,深深地影響了東亞各國。1905年,清廷出於發展新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科舉制度,轉而引進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這樣兩個重要來源:一是科舉考試制度所形成的傳統考試思維和價值,二是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張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頒行了《奏定學堂章程》。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中國現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台。
1936年,全國已經有100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箇中國。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畫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畫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並於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以後,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向減少高考科目方向發展。先是將理科7門、文科6門各減為3+2共5門,上海則實行3+1方案。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義上是為學生減負,結果非但減不了負,還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統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並軌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檔案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出現在高考科目中。
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高校畢業生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擴招的反思。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範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並軌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一直實行全國一張卷,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有90所;類型逐漸增多,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
2008年,中國開始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010年2月,公布公開徵求意見稿,7月發布經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全文。檔案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綜合評價的考試招生制度,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陸續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效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國有16省市實行分省命題,統一命題的有15個;
2015年,又新增江西、遼寧、山東3省實行高考統一命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增至18個。

政策變更

四川省
2015年11月,四川省招考委、四川省教育廳正式下發了2016年我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國卷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6年四川省使用全國卷的科目是語文、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以及外語科小語種(含聽力);2016年使用四川卷的科目是數學(文、理)、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英語科(含聽力,聽力考試使用全國統一命制的試題)。各學科考試要求以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以及國家和四川省相應的考試說明為依據。
從2017年起,四川省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國卷。四川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指出,四川省從2016年開始使用全國卷是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之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由於四川省基礎教育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全科同步使用全國卷在教學實施等方面存在困難,分步推進使用全國卷,對於維護廣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促進教育考試公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步推進使用全國卷,考試要求不會超出考生學習的範圍,不會額外增加考生的學習負擔,能有效減輕廣大考生複習迎考的壓力。各地各校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組織力量做好教學相關銜接工作,確保高考改革順利推進和平穩過渡。

相關數據

2016年全國各地高考報名時間及人數

地區 報名時間 報名方式 16年報名人數 15年人數 14年人數
黑龍江 10月28日至11月15日 網上報名
19,8萬↓ 20,04萬↓
江蘇 11月1日至4日 網上報名
39,29萬↓ 42,57萬↓
湖南 11月1日至10日 網上報名
39萬↑ 37萬↑
遼寧 11月6日至16日 網上報名
225191↓ 23,9萬↓
北京 11月9日至12日 網上報名
6,8萬↓ 7,1萬↓
江西 11月11日至20日 網上報名
35,46萬↑ 32,5萬↑
山東 11月13日至19日 網上報名
696198↑ 55,8萬↑
安徽 11月15日起 網上報名
54,6萬↑ 52,7萬↑
吉林 11月15日起 網上報名
137681↓ 16,02萬↑
天津 11月16日至29日 網上報名
61990↓ 約6萬↓
湖北 11月16日至30日 網上報名
368425↓ 40,27萬↓
廣西 11月19日前 網上報名
近31萬↓ 31,5萬↑
河南 11月17日至12月4日 網上報名
77,2萬↑ 72,4萬↓
山西 11月23日至27日 網上報名
342278↑ 34,16萬↓
河北 11月25日至29日 網上報名
40,48萬↓ 41,82萬↓
重慶 11月28日至12月5日 網上報名
255460↑ 25,06萬↑
新疆 12月10日前 網上報名
16,05萬↓ 16,26萬↑
寧夏 12月1日至5日 網上報名
67708↑ 6,4萬↑
甘肅 12月1日至7日 網上報名
303838↑ 29,7萬↑
廣東 12月1日至10日 網上報名
75,4萬↓ 75,6萬↑
青海 12月1日至10日 網上報名
42682↑ 3,97萬↓
內蒙古 12月1日至12日 網上報名
18,4萬↓ 18,8萬↓
貴州 12月1日至15日 網上報名
330591↑ 29,27萬↑
福建 12月3日至6日 網上報名
18,93萬↓ 25,5萬-
上海 12月18日至20日 網上報名
5,1萬↓ 5,2萬↓
四川


超57萬↑ 57,17萬↑
陝西


34,4萬↓ 40,27萬↓
浙江


28萬↓ 30,86萬↓
雲南


272126↑ 25,59萬↑
海南


超6,2萬↑ 6,1萬↑
西藏


21145↑ 1,96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